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村落是人类历史、文化的信息载体和传承场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村落调查要基于一定的研究。基于此,本文通过山西省介休市刘家山村的一个缩影来探讨传统村落发展现状,并提出保护古村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保护和发展古村文化工作更为迫切。笔者以诺邓村为例,就社会变化对文化提出的发展要求与传统文化的固守间的冲突展开分析,提出在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进程中调适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仫佬族村落是保护传承当地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场域。目前,在国家政策指导和资金扶持下,仫佬族特色村寨石围屯以旅游发展带动传统文化的保护,大勒洞屯以政府为主导的村落维护与文化建设,在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经济收入、民族文化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乱搭建、劳动力流失、民族旅游开发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以激发村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基础,调动村民保护古村落文化、民族文化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回归生活,才能真正守望并延续仫佬族村落的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4.
基于历史文化名村张谷英的旅游市场调查问卷,运用SPSS软件,从游客的个人因素和对张谷英景区的感知两方面要素入手,系统分析了该地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解决的方法。最后总结了促进张谷英古村落旅游开发和保护,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策略。  相似文献   

5.
珠海市斗门镇南门古村的历史文化较独特,本文以珠海市南门村历史文化资源的具体情况为基础,分析古村落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对在保护性开发理念下如何挖掘和传承南门村的历史价值提出几点建议,期望为未来的学习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料。  相似文献   

6.
传统工艺浸润着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的审美基因,其种类和形式日益多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样态。高水平推进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发展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要求。苏州作为传统“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高水平推进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发展是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该文阐述了推进传统工艺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苏州传统工艺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苏州传统工艺高水平保护和发展的主要路径,旨在为其他研究提供相关借鉴,以期为高水平推进苏州传统工艺保护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主义环境下生成的新型社会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了尤为关键的导向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对培育该种新型社会意识提出了"传承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美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设社会导向"等建议,旨在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育提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媒体盛行的新媒体时代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新媒体高速便捷的信息交互优势推动了各类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普及,民族音乐文化资源被大量发掘。对于少数民族资源来讲,新媒体时代是一股强大的文化趋同冲击,也同样是一种良性的生存发展机遇,这些传统民族音乐在适应时代的同时又受到了互联网多元化音乐的影响,“生存”与“繁衍”成了如今民族音乐文化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巍山县琢木郞村作为一座千年彝族古村落,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具有特点的音乐元素,彝族“打歌”还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因此,该文以大理巍山县琢木郞村作为考察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与分析来探究当地民族音乐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保护与传承,同时也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9.
陈岩 《文化学刊》2010,(4):170-173
工业遗产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将工业遗产文化保护与景观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促进工业遗产地经济的繁荣,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国工业遗产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探寻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我国工业遗产文化旅游提出合理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京杭大运河沧州段是中国大运河中重要的一段,其沿线衍生出的一些重要的大运河乡土文化被列入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以沧州段传统技艺类非遗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经济和社会三方面分析了京杭大运河沧州段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价值,沧州段京杭大运河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从而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1.
张景明 《文化学刊》2009,(1):127-132
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一项长久的文化工程。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当代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愈显突出,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成为文化工作者应该引起注意的主要问题。本文以安徽黟县西递村明清民居为个案,探讨民居的艺术特征和文化象征意义,并就现代化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了具体的分析,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促进现代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村落根植于中华民族农耕文明,其价值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村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耕文明聚落遗产群,是记载古代社会变迁、文化融合的恢弘史诗,是当今世界极其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中国传统村落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保护中国传统村落需秉持创新发展的理念,以留住乡愁.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产业化的兴起,中国传统文化与产业化有机结合已成为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传统文化在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文化产业化道路上的问题,对传统文化在产业化背景下的生存方式和传承方向做出新的探索,建议从建立健全政府机制和法律制度入手,从市场供给者、市场需求者、市场环境三个方面来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选择恰当的产业化路径,力求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找到一条切实有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中共中央"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城乡建设应当切实推进先进文化,积极传承和谐文化,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建筑、新城市。在阐述江南水乡古镇的历史价值、文化精神,及其保护与合理利用理论的基础上,指出江南水乡古镇保护是惠及全民的文化事业,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对中国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尊重与继承,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城市、新建筑提供了无限灵感。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文明古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管理人才、培养人才的理论精髓。基于合理的企业管理和人才培养,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应用于企业人才培养,不仅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人才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价值观、企业发展战略观,还可以提升其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人文素养,让企业人才更好地认同接受企业文化、适应企业岗位工作、推动企业进步发展。文章针对企业人才培养中中国传统文化应用问题进行探究,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在企业人才培养中的积极性与重要性,并就传统文化应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游戏产业的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我国的手游玩家群体也在不断扩大。游戏作为“第九艺术”,其本身的娱乐性和教育性使其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新渠道,在保护和传播传统文化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民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分支,为促进其传播,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多种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的手游,但此类手游也存在着从音画设计、内容构架、游戏体验几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传播不到位的问题。该文将通过分析民俗文化类手游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尼山萨满》这一以民俗文化为背景的手游为例,围绕民俗文化在手游中的发展困境以及创新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关中地区有秦岭,黄河等自然景物,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发展区域。在关中地区发展文学艺术旅游产业十分重要,不仅对发展中国文化旅游有帮助,还可以促进当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关中特色文学艺术。但是,中国的文学艺术旅游发展不成熟,还存在许多不足。本次研究根据其中出现的不足,从塑造关中文化品牌的主要思路、关中地区文化艺术旅游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不足、关中区域文学艺术旅游产业发展的道路问题等三方面展开分析,找到文学艺术旅游产业发展的最佳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的宝贵遗产,在当今社会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河南省12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问卷调查,并归纳和分析,阐明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当前河南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以期促进河南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发挥高职院校在"文明河南"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颁布与实施,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出了规划性要求。羌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因此传承和弘扬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是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的要求,而且对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该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对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宣传路径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合适的宣传路径。旨在推动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高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彭小军 《职业圈》2014,(15):122-122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对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形容,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赞叹。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我们要运用科学发展观,不偏不倚,融会贯通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凝炼萃取,作为新的文化传承于未来;作为政治思想工作者,我们要善于运用有浓厚历史韵味的传统文化思想,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和现代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