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自建语料库,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框架下,从情态功能和人称系统角度对2012-2014年美国国情咨文和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本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发现:在情态动词的使用方面,两个英译本在使用情态动词方面较为相似,而在人称系统的使用方面却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高度融合发展的今天,通过外宣翻译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树立大国形象、构筑中国政治话语权至关重要。该文基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理论,运用案例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探究译者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过程中,如何采用不同翻译策略灵活处理中英句式结构差异、中国特色词汇表达和中文四字格结构等翻译难点,从而整合出最贴近目标语读者思维方式的高质量译文,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研究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分别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层面做出适应性选择转换,实现源语环境和译语环境的动态平衡,达到译文最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国家叙事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对外传播活动,通过翻译国家叙事文本来实现,对塑造国家形象、获得国际认同具有战略性意义。该文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及其英译本为例,以国家叙事目的为切入点对译文进行研究,探索译者在语言与文化层面上所使用的归化和异化策略,阐释并探讨诸如注释、补充、同化、意译、直译、拆分句子、增加衔接词和重构句子结构等一系列翻译技巧。该文可加深人们对政治文献翻译中国家叙事目的的认识,同时也为政治文献翻译实践提供参考,这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有效传播中国声音,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出自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之手。该小说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讽刺了美国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颠倒是非的社会,表露了对下层阶级人民的同情,深受读者的欢迎与好评。关于此作品的翻译,如何将原文幽默的风格与讽刺的意味传递给不同语言文化的读者,并使译文易于被目的语读者接受,是译者需着重考虑的要点。本文将运用接受理论相关知识,从词汇翻译、句子构造、段落分布三个层面探讨《警察与赞美诗》梁亦之中译本的翻译策略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5.
该文依据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采用语料库方法,对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中情态动词“必须”的英译操作规范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必须”英译的量值在党的十七大报告译文中没有任何变化;而在党的十八大报告译文中整体上出现了明显的偏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偏移得更加明显,量值对应只有77.04%,说明时间越往后,量值偏移得越低。笔者认为,上述翻译现象的出现是因为译者的行为受到翻译规范制约的结果,表明我国政论文的翻译在保证忠实原文的前提下,越来越注重译文的可接受性,更加注重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建设,这也有利于构建我国积极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反映,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和汉语都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表达形式上也都比较丰富,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分属不同语系的英语和汉语在词汇组成、句子表达、语篇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要做到准确地把原作内容生动得体、言简意赅地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需要译者了解英汉语言在词汇、语句表达等方面的一些差异,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并且对英汉语言的表达形式及文化内涵有深刻理解,灵活运用英汉翻译中的一些技巧,使译文既忠于原文,又行文更流畅。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根据语料库检索工具自建《夏洛的网》汉译语料库,从词汇和句子两个基本宏观语言层面对康馨和任溶溶两译本进行统计分析,并就儿童文学翻译视角对比两译本的翻译风格,希望借此加强读者对儿童文学翻译的关注度,促进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后殖民理论反对二元对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倡关注差异、尊重差异,注重对主体身份和权力的关怀。赛珍珠通过"杂合"翻译策略充分保留了边缘语言文化的异质性特征,从而彰显了边缘文化身份,消解了文化霸权。本文拟在后殖民理论视角下,分别从词汇、篇章和文化三个层面对赛译《水浒传》进行分析,肯定了后殖民主义理论对赛译《水浒传》研究的适用性,发掘赛译《水浒传》的文化和文学价值,以及对当下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动词是一种重要的词汇形式,其在语言表述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很多研究突出动词在句法、形态及词汇等方面的地位,对于象声动词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对象声动词展开系统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从俄语象声词的划分及隐喻化层面展开研究,旨在规范象声动词的应用,并对俄语教学及双语翻译等相关领域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第三回拉开了整部小说的序幕,内容非常重要。通过林黛玉的视角,较为全景地呈现了贾府的典型环境,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也逐一登场亮相。在《红楼梦》的诸多译本中,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英译本认可度较高,但关于两译本的争论也从未停息。该文从语篇结构、文化负载词、修辞手法等3个方面入手,对《红楼梦》第三回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译本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个译本都充分考虑到原文和译文两种语言体系的差异,并尽可能再现了原作语篇交际价值和整体的艺术效果,堪称翻译中的“上乘之作”。但由于译者所遵循的翻译原则不同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两部译作在词汇、句式和语篇层面,也都流露出原作之外的痕迹。  相似文献   

11.
该文基于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从社会文化大背景下分析影响我国政论文英译的各种因素,力图找到其英译文中所遵循的翻译规范。研究发现,从预备规范看,政论文英译在文本选择上,主要受到国家战略和对外宣传的影响,目的是要构建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体系,提升国际影响力,展现良好的中国印象;从初始规范看,译文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充分性”,同时考虑到外国读者的习惯,也越来越重视“可接受性”,不同时期的译文在“充分性”和“可接受性”的侧重也有所区别;从操作规范看,译文以遵循源语规范为主,都是全文翻译,没有删节等现象,注重保留有中国特色词汇的特征。该文以图里的翻译规范为理论基础,对我国政论文的翻译展开描写性研究,旨在找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遵循的规范,以期对政论文的翻译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广告按照内容分为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两大类。商业广告旨在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公益广告旨在为公共利益服务。二者目的不同也直接导致了语言表达形式的不同。该文应用人际功能理论,使用AntConc辅助工具,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将二者对比分析,旨在为广告商如何使用适当的语言手段来设计商业及公益广告提供例证。结果表明:商业广告多使用陈述句与祈使句,情态动词使用频率较低,且倾向于利用产品、品牌名称或非人称形式代替人称代词;公益广告则多使用陈述句,中低值情态动词使用频率高,且多用人称代词进行表述,特别是第一、第二人称的使用频率高。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外译本是颇具代表性的政府外宣文本,其译文质量直接影响我国在境外的形象建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中国特色词汇不仅具有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更体现出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敏锐性。该文聚焦报告中3类中国特色文化负载词,即四字格词语、俗语谚语及中国特色政治文化词,借助目的论、外宣“三贴近”和语言自信等研究视角分析报告德译文中的典型案例,鉴赏佳译、提出建议,并总结外宣翻译策略。经分析,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中国特色文化负载词的德译文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积极变通,在信息不受损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来保留原文在形式、结构和文化方面的特点,方便目标群体理解,译文符合目的、连贯与忠实原则,多为佳译。  相似文献   

14.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独特魅力也为世界其他民族所喜爱。自18世纪以来,《诗经》英译版本陆续出现,扩大了《诗经》的影响范围。其中,英国翻译家理雅各的《诗经》译本影响广泛、独具特色。在《诗经》英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花费更多的笔墨去诠释与复原原文,才能够使目的语读者理解原作之意。该文以理雅各1871年《诗经》译本为例,以克劳迪显化方式为划分方法,从强制性显化、非强制性显化、语用性显化3个方面,研究显化在译文中的应用,以期对中国典籍英译中的“显化”现象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5.
照应是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个语言成分的关联点,也是语篇衔接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英汉翻译中,语篇或语义照应关系是译者的考虑重点。在传统上,人称有3种形式: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三人称代词是语篇层面上照应的重要表现形式。该文以韩礼德照应理论为基础,以《红楼梦》第三回为例讨论了第三人称代词在语篇中的照应功能,主要从前指和后指照应两方面对比分析了英汉语篇中第三人称照应的异同,并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二者的区别与相同点,从而产出更优质的译文。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我国红色旅游正在向国际化发展,这对外宣工作,尤其是翻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红色旅游外宣翻译的跨文化文本重构应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在分析外宣资料的文本特点、明确翻译目的的基础上,探讨红色旅游外宣译本在词汇、句法、篇章和修辞层面的特征及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林纾译介小说作为晚清知识分子了解西方的重要途径,不仅在文学上,还在更广义的文化层面架起了中西交流的桥梁。本文拟就林纾译作《李迫大梦》中对欧美文化的接受情况进行评析,通过详细对比华盛顿·欧文原作《瑞普·凡·温克尔》,展现林纾译文在伦理、宗教、政治三个层面的文化改写及其对西方两性关系、文学观念等层面的接受,以此透视清末传统文人在面对欧风美雨来袭时复杂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8.
该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功能理论框架,系统分析了电影剧本《狙击电话亭》中的一段对白,包括其语气类型、情态成分及其所涉及的人际语法隐喻。研究发现,对白中的人际意义是由语气和情态两种词汇—语法资源共同实现的:说话人选择使用不同的语气类型,传递了询问、提供、命令、警告、威胁、挑衅等言语功能;不同量值情态成分的选择,则成功地表达了说话人和听话人对可能性、频率、意愿或责任等的态度和判断。语气和情态共同构建了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定位,推动了故事情节,创设了悬念,塑造了人物,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的使用则丰富了人际意义的表达方式,凸显了言语活动和心理活动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9.
江楠 《职业圈》2013,(13):70-71
今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三部分的第三条专门讲到了文化建设问题,强调要把文化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这实际上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文化强国”战略问题,记者在今年两会期间就文化建设、创新文化发展、在政府工作中的体现与落实等问题,采访了烟台大学副校长江林昌。  相似文献   

20.
美国之音中文广播节目稿——《十三位美国作家》,是由著名散文家和评论家吴鲁芹教授撰写的。吴鲁芹致力于中国和英、美文学的研究已有40多年的历史。他对许多当代英、美作家有深刻的了解,常同他们面对面地讨论作家本人的作品。这些广播稿采用说故事、叙掌故、忆往事等方法,介绍美国作家的特点,深入浅出,富有亲切感。本文想从3个方面谈谈我从中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