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寒食清明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节禁火寒食,据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文公的贤臣介之推。相传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期间,介之推曾割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重耳十分感动。后来重耳做了国君,封赏时独独忘了介之推,介之推便背着母亲到绵山(在今山西省介休市境内)隐居。文公放火烧山,想让介之推出山,结果介之推抱树而死。重耳因此作出了一项重要规定,即每年到介之推焚死那天(清明前一天),人们都要禁火吃冷食。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古代诗人或因生活贫困,或因仕途失意,或因漂泊异乡,所写的寒食诗大多为伤怀思乡之作。初唐宋之…  相似文献   

2.
《红领巾》2023,(4):16-17
<正>在古人的看日时光里,可并不只有清明一个节日哦!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一首《寒食》诗,不仅写出长安城里柳絮飘飘的春日景象,字里行间更暗藏着已经远去的寒食节习俗。历史悠久的寒食节寒食节一般设在冬至后的第105天,因此也被称作“百五节”,通常与清明节只相差一天。这个节日顾名思义,就是吃冷的食物,这也引出寒食节最重要的习俗——禁火。  相似文献   

3.
寒食节在农历的三月,寒食节又称禁烟节,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相传起于春秋时介子推故事。“之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一人。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字神。光烟榆柳火,怨曲龙蛇新。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卢象《寒食》),所言即是寒食节的来历。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耳逃亡,  相似文献   

4.
农历四月五日,是民间传统的清明节。节前一、二天是古代寒食节。因两节相近,后习俗相混,自古有禁火寒食、插杨截柳、上坟扫墓、踏青斗鸡、蹴鞠拔河等活动。其中寒食插柳源于纪念介子推。 2500多年的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非常宠爱王妃骊姬,想把王位传给她亲生的幼子奚齐,便杀害了太子申生。申生同母胞弟重耳为了免遭株连,便带了几位大臣和随从逃离晋国,在国外流浪了19年。后回到晋国当了国君,  相似文献   

5.
鲁兆周 《师道》2023,(3):28-30
<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唐代诗人韩翃的七言绝句《寒食》是统编版教材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内容。教师用书中这样描写诗的大意: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五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此时,在杏花烟雨的江南,柳枝刚刚长满新叶,桃红梨白,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描述古代体育的诗文佳作不胜枚举。 唐时的“蹴鞠”,好似现代的足球。除正式比赛外,三两人也可随意盘带,相互传踢,称为“白打”。唐代诗人王建,在一首七言绝句中,记述了寒食节宫院内人的这种玩法:“宿妆残粉未明天,总在朝阳花树边。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  相似文献   

7.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侯川家。瞅阑(1)五侯:一说指东汉外戚粱冀一族的五侯。另一说指东汉桓帝叶的宦官单超等同日封侯的五人。诗中笼统指责近宠臣。l解读】 这是中唐诗人韩渊(字君平)写的一首借歌咏寒食节以讽世的绝甸诗。寒食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节日,一般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诗歌第一句就展示了寒食节长安的迷人景色。暮春的帝城到处飘舞着落花,“飞花”形象地写出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暮春景象。“无处不”以双重否定形成强调…  相似文献   

8.
这首词是北宋初著名词人张先在他故乡吴兴度寒食节所作。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一○七五年)。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两天。据《荆楚岁时记》载:“去冬节(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这个节日相传是纪念春秋时晋国介子推的。寒食节这一天,是古人出城扫墓和春游的日子,有斗鸡、打球、荡秋千和龙舟竞赛等游戏和娱乐活动,郊野一片热闹。  相似文献   

9.
漫话清明     
皖君 《科技文萃》2001,(4):155-156
冬至后的106天是清明节,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由于这两个节日只差一天时间,而且寒食节的活动在古代往往要延续到清明,渐渐地两个节日就合并在一起了。 清明节,在公历4月4、5或6日,古代称为三月节,这时正值春天,大地复苏,雨水充沛。 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扫墓与踏青。 一、扫墓 一般认为,寒食扫墓源于纪念介子推,发展为一般性祭祖则是在汉光武帝建武年间,而真正形成制度并普及开来却是在唐代以后。据《唐书》中记载:唐明皇李隆基在开元二十年下令“寒食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这时的“上墓”早已不仅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是悼念祖先和逝者的活动了。  相似文献   

10.
寒食节考述     
寒食节作为中国风俗史上众多节日之一,其风俗习惯及其相关诗文、趣文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愉悦了人们的身心。这些都为寒食的得以流传做了丰厚的历史积淀,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及其习俗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桃李满天下”通常是用来比喻培养出来的学生数不胜数的意思。为什么要把学生称为桃李呢?考究起来,另有一段颇有趣的由来:春秋时期,魏国有个大臣叫做子质,在他得势的时候,曾经培养和保举了不少人。后来,子质因得罪了魏文候,只好一人独自跑到北方去了。  相似文献   

12.
寒食节的由来古时,人们有这样一个风俗,即在清明节这一天不生火,吃冷食。所以,清明节又被称为寒食节。这得从历史上火焚绵山的故事说起。据《左传》和《史记》记载,春秋时,晋国有个叫介子推的人,为人正直,是个有名的忠臣孝子。晋国公子重耳在国外避难时,介子推忠...  相似文献   

13.
清明 ,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也是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作为节气 ,“清明”由来已久 ,大约起于周代 ,有明显记载的是在汉代。《后汉书·律历志》中正式列入清明节气。古人解释“万物生长 ,此时皆清净明洁” ,所以叫做“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清明》写出了清明时的一种特殊心境和氛围。清明自古有许多风俗 ,有些相传至今。古时清明首先寒食禁火 ,在清明前的一两天 ,有个寒食节。寒食节时 ,家家户户不准生火 ,只吃前几天做成的冷饭冷菜。后来清明时上坟扫墓成为主…  相似文献   

14.
清明节     
清明节的由来有一种说法认为与农历三月的寒食节有关。寒食节传说是因为春秋时晋文公为了纪念大臣介子推而设。介子推在晋文公流亡当年割下自己身上的肉给晋文公充饥,后来当上君主的晋文公为了报恩要封赏介子推,介子推不但拒绝了晋文公,而且与母亲一起隐居在大山中,晋文公为了逼介子推出山而放火烧山,竟意外地烧死了介之推与其母。为了祭奠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在介子推去世那天全国的百姓都不允许生火,以怀念介子推,后来晋文公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相似文献   

15.
《小朋友》2007,(4)
传说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逃亡途中,他的臣子介子推为保主人性命,从自己腿上割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将介子推去世的日子命名为寒食节,举国哀悼。这个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清明节。  相似文献   

16.
缓缓归     
<正>【原文】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译文】田间小路上的花开了,(你)可以(边赏花边)慢慢回来了。【朗读】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解读】《缓缓归》也叫《与夫人书》,作者钱镠,是五代十国时吴越国的王。钱镠的夫人,每年寒食节都要回临安娘家。那一年,钱镠在杭州,看见西湖堤岸已是桃红柳绿,想到已多日不见夫人,甚是思念,便提笔写了一封信,  相似文献   

17.
寒食节历经岁月变迁,由原来浓郁的宗教色彩转变为多元的文化习俗。我们看到了寒食文化两千多年来的演变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不同阶层意识形态的变化,成为当代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学的重要史料之一。中国古代丰富多样的寒食活动,丰富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促进了社会成员的和谐关系,对缓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不断进步曾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年说马     
爆竹声声,烟花绚烂,农历甲午马年姗姗而来。生肖的由来是什么?马有哪些品种?它们有什么习性?……你的孩子能答出这些问题吗?如果你也不知道,和孩子一起补一课吧。我们一边手工缝制小马,一边学学关于马的小知识。  相似文献   

19.
寒食节历经岁月变迁,由原来浓郁的宗教色彩转变为多元的文化习俗.我们看到了寒食文化两千多年来的演变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不同阶层意识形态的变化,成为当代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学的重要史料之一.中国古代丰富多样的寒食活动,丰富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促进了社会成员的和谐关系,对缓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不断进步曾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文学与书法艺术存在密切的关系,是因为它们都以思想和语言为基础。在中国书法历史上,经典的书法作品本身就是传颂的文学作品,如《祭侄文稿》和《黄州寒食帖》,前者是颜真卿为祭奠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颜季明而作,后者乃苏轼被贬谪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可见,对于书法作品,人们首先关注的是文字在记录语言之后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比如那千古名篇名帖《兰亭集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