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忌懒     
今年2月18日人民日报四版杂文《现代史难于宇宙史》,其中有这么一段:“‘用心研究史料’,史料准确可靠吗?有一种1981年10月初版就印行65万册的《中共党史大事年表》,说到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了新的中央机构:‘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当选为  相似文献   

2.
编辑忌懒     
今年2月18日人民日报四版杂文《现代史难于宇宙史》,其中有这么一段:“‘用心研究史料’,史料准确可靠吗?有一种1981年10月初版就印行65万册的《中共党史大事年表》,说到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了新的中央机构;‘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当选为副主席,邓小平当选为总书记。’那末,林彪呢?时至今日,谈到历史贵存信,资料贵翔实,提起  相似文献   

3.
今年《新闻战线》第五期《“名人效应”之类》一文,有这样一句话:“马克思说:‘伟人们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自己跪着,站起来吧!’”这句话不是马克思的话。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曾引证过这句话。他说:“早  相似文献   

4.
今年《新闻战线》第五期《“名人效应”之类》一文,有这样一句话:“马克思说:‘伟人们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自己跪着,站起来吧!’”这句话不是马克思的话。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曾引证过这句话。他说:“早在1789年路斯达洛编辑的报纸上就有过这样的警句:‘伟人们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自己在跪着。站起来吧!’”(《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2011,(11):159
2011年9月21日,在刚刚落幕的第九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万方数据联合发布了《2011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报告,并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2011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为《2011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  相似文献   

6.
以色列看守政府总理沙龙在 2 0 0 0年 1 1月 2 8日当选为新一届利库德集团主席。关于这一事件 ,在我国媒体上出现了两种报道 ,对其当选原因作了两种不相同的判断。《新华每日电讯》1 1月 3 0日刊发新华社记者明大军、聂晓阳 1 1月 2 8日发自耶路撒冷的新闻分析《为何内氏未能击败沙龙》指出 ,内塔尼亚胡首先指责沙龙在执政期间国内经济严重下滑 ,后来又批评沙龙支持巴勒斯坦建国的立场 ,并声称自己一旦当选总理将立即驱逐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沙龙说 ,“安全不是靠口号实现的” ,“时机比什么都重要” ,“巴勒斯坦建国是难以回避现实”…  相似文献   

7.
1975年,国际笔会第41届大会,林语堂当选为总会副会长。在国际文坛上,林语堂是一位知名度极高的作家,曾被美国文化界列为“二十世纪智慧人物”之一。他旅居美国后用英语创作的《京华烟云》(亦译为《瞬息京华》),被欧美汉学家称之为“中国的第二部《红楼梦》”。日本文学界有人曾向瑞典皇家文学院提名将它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作品。林语堂也被国际笔会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1989年2月10日,美国总统布什对国会两院联席会谈到他访问东亚的准备工作时,说他读了林语堂的作品,内心感受良深。他说:“林语堂讲的是数十年  相似文献   

8.
“快语”多系立论文,通常使用例证法、引证法、比较法、喻证法等论证方法,正面阐说作者的论点。但也有一些篇什属于驳论文,不完全使用论证,而是采用反驳,以揭露、驳斥论敌的论点的谬误。常见的反驳,有反证法和归谬法。为了简易地介绍编写中如何采用归谬法,现以1986年10月12日蒋庆坤所写的“快语”《说“捞”》为例,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玲 《档案管理》2023,(4):115-117
统计2007年—2022年《档案管理》2880条文章被引证情况及354篇调查报告相关数据,对调查报告载文量、作者、研究主题、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被引证情况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通过与李兴利“《档案管理》调查报告统计分析”比较,得出16年来《档案管理》发表调查报告的一些发展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陈力丹 《今传媒》2007,(1):17-19
1、报纸会消亡吗?报业生死之争 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利普·迈尔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给出了报纸消亡的时间表:"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2006年12月13日,美国《时代》周刊发表分析文章称,很多人都预测报纸将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走向消亡,并引证了迈尔2044年的预言.  相似文献   

11.
《出版工作》1981年第2期刊载了《古文中的特异读法百例》,第12期又刊载了《对〈古文中的特异读法百例〉的意见》。兹就有争论的几点作一些必要的引证,并略加解释,以就正于两文作者、读者和专家。万俟(?)用直音的方法注音,当然是可以的。把“万俟(?)”注为“莫其谢”,是对的。但是从直音最好照顾到来历和其他方言来说:“宜注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于1992年4月25日至27日在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系统图书馆、科研情报单位共200余人。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通过了新《章程》,召开了四届一、二次理事会,选举了常务理事、正副理事长、秘书长等,文化部副部长刘德有当选为理事长。广东出席“四大”的代表有:谭祥金、张岳群、黄俊贵、赵平、赵希琢、韩太保、肖伦展、曾仕任、林懿宁等。谭祥金当选为副理事长,黄浚贵当选为常务理事,赵希琢、韩太保、肖伦展当选为理事。  相似文献   

13.
孙勇,广西电视台《广西新闻》节目主持人,全国“金话筒”奖获得者,1999年当选广西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2002年获选广西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并获得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代表作品:《希望工程的报告》、《大石山的钟声》、《大石山的凝思》、《大石山的搬迁》、《海边有片红树林》等电视片。虽然头顶着无数的光环,但孙勇依然一如既往地平静谦和。2006年春,在南宁一家素雅清静的茶间,记者和他开始了一次坦诚的面对。孙勇说,他祖籍虽然在河南郑州,但却生长于广西山清水秀中,对家乡的大山大海有着特殊的感情。从他的谈话中,我们能深切感受…  相似文献   

14.
“论如析薪,贵能破理。”这是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篇中说的。那末,象“快语”这类小言论,往往引证生活中一个典型人事为论据,如何去破理呢?编者体会,刘勰这句话的要领是“破”字。要写好“快语”,就要分析论据,生发开去,就事“破”理。 1986年10月份,作者马以斌寄来一则“快语”——《何妨设立“老年服务站”?》,举了一个国外的事例为论据:“奥地利维也纳的各个区由民政局出面,建立了社会服务站。这个服务站,可为老年人订菜送饭,洗熨衣服,送医送药,出门接送,甚至缮写书信,读书读报,只要  相似文献   

15.
美国大选后一条关于媒体的新闻很有意思,称“特朗普当选后美国主流传统媒体订阅量飙升”:据CNBC独家报道,《纽约时报》CEO马克·汤姆森称,2016年11月8日大选日至11月26日,他们的新闻产品净增付费订阅量约为13.2万,达到惊人的1 0倍同期增长率.事实上,特朗普当选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等主流大报的订阅量都持续大幅飙升.《洛杉矶时报》在选举周期间,付费数字订阅用户增长了61%;《华尔街日报》也在大选后第二天,新订户增长300%.  相似文献   

16.
前两年刚上任的主编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Isaacson),果然不负众望创出了业绩,美国《时代》当选为“1997年最热门杂志”。  相似文献   

17.
联共(布)中央1938年审定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讲到《真理报》时说:“它是遵照列宁的指示,由斯大林、奥里明斯基和波利塔也夫发起创办的。”根据1946年俄文版《斯大林全集》翻译的中文版第2卷383页,有一条注释说:“《真理报》是根据列宁的指示和斯大林的倡议创办的。斯大林作为党的中央委员领导拟定《真理报》编辑方针的工作。”1947年《斯大林传略》出版,其中说:“《真理报》是‘根据斯大林的倡议’出版的,他‘为报纸规定了方  相似文献   

18.
以清华同方中国知网CNKI下载与引证数据库、Elsevier公司的Scopus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汤森路透公司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选取《中国天然药物》2003年5月创刊至2010年发表的文章,对《中国天然药物》的高下载与高引证文章的作者进行分析,探讨编委对高引证、高下载文章的贡献,总结编委在提高办刊质量与期刊的影响力上发挥的关键作用,着重探讨编辑部应该做好编委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9.
背景材料: 《记者观察》是吉林人民广播电台《738早新闻》中一档以“新闻调查”定位的栏目,其前身是曾经荣获“首届中国新闻名专栏”的《738百姓热线》。2000年初,为拓宽选题层面,增加报道深度,《738百姓热线》更名为《记者观察》,播出时间也由原来的三分钟,延长到五分钟。《记者观察》除继续保持原栏目“关注社会难点、热点,为农村听众服务”的风格和特点外,适时加大了“解惑释疑,传达政令”信息含量,并强化了“舆论引导,激浊扬清”的理性色彩。 该栏目从1997年1月开办至今,一直是吉林省台“十佳栏目”之一。栏目组的制作人、记者多次荣获省电台“十佳记者”的称号,这个栏目中播发的稿件也多在国家及省级广播新闻评选中获奖。2001年8月,《记者观察》栏目再次当选“中国新闻名专栏”。  相似文献   

20.
邵飘萍在办《京报》的时候,既编报,又采访,还挤出时间去大学讲课,撰写新闻学著作。一九二三年和一九二四年连续出版《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两本书。前一本又名《新闻材料采集法》,全讲采访,是我国第一部采访学专著;后一本书,也用了不少笔墨论述新闻采访和记者修养。可以说,重视采访,注意收集第一手材料,是这位多才多艺的新闻工作者的特色。他认为,“报纸价值之有无、大小,与新闻材料之敏捷、丰富、真确与否,有最密切之关系”。因此,他提出:新闻记者应该以“探究事实,不欺阅者”为第一信条。这也是他从事新闻工作十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