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老乞大》《朴通事》大约流传于元代末年,是两部被高丽、朝鲜人用来学习当时汉语的会话书。通过对谚解版本《老乞大》和《朴通事》中"子""头""家""儿""生"五个词缀的使用情况进行分类总结,了解词缀在元末明初时期北方口语的使用情况,以及这些词缀从近代汉语时期到现代汉语时期的演变。这对近代汉语的词汇研究乃至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词汇的演变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老乞大>是高丽、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会话教材,流传了几百年.我们通过对谚解本<老乞大>中"子"、"儿"、"们"、"头"、"家"、"生"六个词缀进行共时描写和历时梳理、分析,可以了解到元末明初北方口语中词缀的使用情况,以及这些词缀在近代汉语史上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3.
樊瑞凯 《现代语文》2014,(12):148-149
《老乞大》、《朴通事》是元末明初以当时的北京话为标准音编写的专供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会话手册,成书后被看作最权威的汉语教科书。后来,为适应不同时代朝鲜人学习汉语的需要而多次修订。[1]《老乞大》一书讲几个高丽商人与一个姓王的中国商人一块去北京做买卖的全过程,采用会话体编写而成,内容围绕经商活动展开,涉及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介绍汉语学习情况、住宿、讲亲戚称谓、讲命案、讲风俗习惯”等话题。《朴通事》的内容更为广泛,以春天三十位朋友在一个名园里举行赏花宴会开头,以两位中国文人拜会高丽秀才、秀才讲述高丽开国过程并赠送土宜结束,中间穿插了大量的日常生活场景,甚至包括吵架骂人、求爱调情的段落和状纸、书信的范文,可见编者考虑之周到。[2]郭作飞指出《老乞大》、《朴通事》是现今所能看到的古代朝鲜半岛最早的汉语教科书,可能也是现存最早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口语教材。[3]《老乞大》和《朴通事》是姊妹篇,前者适合初学者,后者适合中高级。  相似文献   

4.
元末明初,“们”缀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通过对这一时期《老乞大谚解》中的“们”缀进行共时描写和历时分析,概括“们”缀的用法,阐释“们”缀在近代汉语史上的发展与演变,具有一定的汉语史语法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5.
元末明初,“们”缀的发展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过渡阶段。通过对这一时期《老乞大谚解》中的“们”缀进行共时描写和历时分析,概括“们”缀的用法,阐释“们”缀在近代汉语史上的发展与演变,具有一定的汉语历史语法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6.
《老乞大》作为中国明朝时期朝鲜人学习中国语言的教材,其各种数量短语的运用十分广泛。同时又富有当时口语的时代特征。通过研究《老乞大》中数量短语的使用,对近代汉语中数量短语的词武特点加以探索分析,从而进一步了解近代汉语口语特点。通过对《老乞大》中数量短语统计、组合形式、语法功能和语法特征研究,了解《老乞大》的数量短语特点。  相似文献   

7.
《原本老乞大》一书成书于元代,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反映了元代北方方言口语的实际情况,是当时高丽人学习汉语的教材。在《原本老乞大》中"了"字的出现频率十分高,主要分为句中的"了"字和句尾的"了"字两种情况。书中"了"字的用法十分丰富,已经基本趋于成熟。现代汉语中"了"字的用法在书中已经基本具备,只是在使用频率、使用范围等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乞大是契丹的另一种音译,在这里指称中国。《老乞大》是古代朝鲜的一个汉语会话教科书。《老乞大》正文全部是汉字。在正文下加以朝鲜文注音和释义便成为《老乞大谚解》。中外研究古代汉语语言和古代朝鲜语语言的学者早已注意到这部书,而在史学界似乎还不太注意到它。其实《老乞大》生动记录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留下了不少形象性的资料,从历史学或古代民俗学的角度加以考察,对了解中国古代社会面貌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老乞大谚解》是研究明初汉语的珍贵语料。该书中"那"可用作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和语气助词。本文对书中所出现的"那"作了穷尽性的描写、分析,可以基本了解明初北方口语中"那"字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从《老乞大谚解》“们”“家”的使用看词缀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乞大谚解》大体上反映的是元末明初时期北方的汉语口语。通过考察“们”“家”的使用,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两个词缀在当时的用法及在近代汉语史上的发展演变,并可依此探讨词缀的界定、词缀虚化的阶段性特征及语料的局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蔚虹 《现代语文》2010,(2):150-151
《原本老乞大》是朝鲜人学习汉语的教科书,是研究近代汉语词汇的珍贵语料。本丈选取《原本老乞大》里的几个方俗语词进行考察,并根据有关文献进行了粗浅的解释,希望能对汉语词汇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对元代以来汉语教科书《老乞大》及《老乞大集览》的若干词语作了考释,以为研究之助。  相似文献   

13.
《原本老乞大》是旧时朝鲜人学习汉语的教科书,是元明清三代的口语实录,是研究近代汉语词汇的珍贵语料。笔者选取了元代本《原本老乞大》里有关衣食住行的口语词袄子、汗衫、茶饭、路子等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关文献对这些口语词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4.
《老乞大》是旧时高丽人为学习汉语而编写的非常重要的教科书。韩国于1998年发现了之前从未见过的古代本《老乞大》,这个本子较为忠实地反映了元代口语的面貌,成为研究元代汉语的重要语料。在古本《老乞大》中,由于语言接触的影响,汉语中一些词的用法和意义都发生了变化;也有一些词虽然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消失,但在方言中还能找到痕迹;而有些词则消失殆尽。  相似文献   

15.
《老乞大》是韩国旧时的高丽、朝鲜两朝人学习汉语的会话教科书,其生命力很强,它的成书、流传、修改、翻译历经元、明、清三个时代,使用时间长,流传范围广,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对《老乞大》四种版本反映出来的谓语中心语的发展面貌采用穷调查研究和静态描写,以期指导现代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16.
刘海燕 《现代语文》2009,(11):20-22
《老乞大》是朝鲜最重要的汉语教科书之一,也是最早的对外汉语教材,是元代汉语的再现。元代汉语中的疑问句较现代汉语来说句式更复杂,特点更独特。本文通过对《原本老乞大》中所有疑问句的考察以窥见元代汉语疑问句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7.
《老乞大》、《朴通事》[1]两书,是古时候朝鲜用来学习汉语的教科书。有充分证据表明两书作于元代末期”’,明代经过一些修改,然而修改不是很多,两书反映的大体上是元末明初的口语。两书中的“却”便很有特色,本文拟就语义特征和语用环境两个方面对“却”的用法做些具体分析。一、语义特征“却”在现代汉语里一般用在动词之前,作状语,表示下旬所说的意思与上句不同或相反。在古代,“却”本来是退却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表示转折的副词“却”正是由空虚意义虚化而来.这种庄化大约在唐代就已经发生,到《老》、付P》两书的时代,这…  相似文献   

18.
《老乞大》是旧时高丽人为学习汉语而编写的非常重要的教科书。韩国于1998年发现了之前从未见过的古代本《老乞大》,这个本子较为忠实地反映了元代口语的面貌,成为研究元代汉语的重要语料。在古本《老乞大》中,由于语言接触的影响,汉语中一些词的用法和意义都发生了变化;也有一些词虽然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消失,但在方言中还能找到痕迹;而有些词则消失殆尽。  相似文献   

19.
《三遂平妖传》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戏曲作家罗贯中所著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书中"用的是明代初年的口语"。以国内孤本北京大学馆藏本为蓝本,运用比较、归纳等研究方法,秉承穷尽研究的原则,对照当今最具权威性的《汉语大词典》,发掘并研究分析其失收的词语新义,对于汉语词汇史的发展,大型语文工具书的编纂和修订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李泰洙(2003)的《〈老乞大〉四种版本语言研究》为对照,试对《老乞大》四种版本中“待”、“敢”的使用情况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