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丽华 《文教资料》2007,(36):128-130
网络环境下的多边互动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教与学关系的新体系。互动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师——机、师——生、生——生的互动作用,将多边互动视为教与学关系的基本呈现方式和存在状态。建构"创设环境——探究互动——知识建构——迁移发展"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多边互动模式的教学设计,以《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为例,说明多边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及具体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2.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心灵上的一种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充满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活动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理解教学互动·(一)"互动"及"教学互动"的概念"互动"是指在相关事物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多向作用与影响的过程和结果。教学是通过信息传递对学生产生作用与影响的活动过程,当然也与互动有着天然的联系。教学过程本身即是信息互动的过程。"教学互动"是基于"互动式"教学模式下的一种教与学的方式。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4.
战秀琴  岳南 《考试周刊》2007,(40):56-58
在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下,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式教学模式忽略写作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教与学之间缺少充分的交流与互动。群体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使学生积极参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互动式英语课堂教学是指课堂上通过调节师生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强化学习个体与教学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淡化教师"领导者"的地位,代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互动"。下面,结合多年来的一线教学工作体验,简单地谈一谈互动式英语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李芳 《内蒙古教育》2012,(10):46-47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改革中,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是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互动式教学 ——"学习共同体"模式下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从改善课堂教学的人际交往模式和课堂组织形式入手而建构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通过教与学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协调教学各个要素之间、人与教学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产生教学共振、共享、共进。互动式教学要求师生互教互学、学生相互分享而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本文阐述如何通过在课堂建立“学习共同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式教学。  相似文献   

8.
一、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模式与新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模式是教学的基础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应该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合理成分亦应加以保留和利用.第一,从教学思想看.传统教学模式的重点在"教"上;而新教学模式的重点在"教与学"的结合上,如何实现教与学互动,教与学互相促进才是新课改的灵魂所在.第二,从操作程序上看.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单向性、反馈性特点;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使教学的操作程序变得灵活多样,既可以先学后教也可以先教后学,边教边学,师生共学.第三,从师生角色上看.  相似文献   

9.
正"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心灵上的一种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充满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是一种社会性认知活动,师生互动对学生有着重  相似文献   

10.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建构主义和系统科学等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教学手段,构建"问题导引--互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