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得低头     
被称做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人,要昂首天下,但也要时时记得低头!”年轻时,富兰克林曾去拜访一  相似文献   

2.
抬头与低头     
这是一所宁静美丽的江南小城。小城西北角,有一所大学。繁花修树,小径回廊,校园美丽而安宁。一条清粼粼的小河,从校园中穿过,把校园一分为二。每个早晨,总有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沿着小河慢跑,从东向西,再从小河的另一边跑回来。无论寒暑,很是规律。这位老人姓赵,是中文系的教授,平和朴实,总是温和地微  相似文献   

3.
10个月前,王东辉开始牙痛,疼得他时常倒吸凉气。起初的三四天,还只是一日三餐时发作,后来就变成随时随地地疼,喝凉水疼,看书时疼,坐班时疼。妻子笑他,你的假牙到寿命了。  相似文献   

4.
反联邦派前仆后继《曙光女神报》逞威上回讲到弗伦诺的《国民公报》因得不到国务院财政上的支持被迫停刊。这回讲的是《曙光女神报》作为共和派的报纸,继续进行反联邦派的斗争。《曙光女神报》的创办人叫本杰明·富兰克林·贝奇。贝奇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外孙,从小在外祖父身边长大。富兰克林很溺爱贝奇、他出使法国和瑞士时,贝奇跟随前往,在国外贝奇开阔视野,还学习了先进的印刷术。1790年即  相似文献   

5.
上回讲到,詹姆斯·富兰克林创办了赫赫有名的叛逆者号《新英格兰报》这回我们要讲他的弟弟本杰明·富兰克林——美国新闻史上另一位著名人物。谋求自立离弃兄长本杰明·富兰克林既是詹姆斯的亲弟弟,又是他的契约学徒工,从13岁起就在哥哥的印刷所里学排字、印刷。1722年8月詹姆斯创刊《新英格兰报》后,他还要当投递员,负责把报纸送到各个订户家里。尽管工作很忙,但本杰明勤奋好学,聪明过人,他利用工余,阅读了大最书藉,尤其喜爱英国著名作家艾迪生在《旁观者》报上发表的作品,并模仿他写随笔文章的风格,自己进行写作实践,当时年仅十六岁的本杰明,瞒着哥哥,以“沉默行善”的笔名,偷偷地给《新英格兰报》投稿,因文章写得很好。他哥哥以为是出自名人之手,不敢  相似文献   

6.
王珩 《青年记者》2013,(2):30-31
新闻的本质就是说出故事,这乍看起来有些不妥,似乎与小说等虚构文体混淆了,但这是美国新闻学者富兰克林提出的全新的新闻理念。他认为,一个记者如果在采访中找不出故事,他就写不出好新闻来。细究他的观点,其实是站得住脚的,新闻面对的是人类活动,而人类活动必然有许多生动活泼的故事,倘以纪实笔墨加以展现,是完全可以的。富兰克林对他的理念作了如此阐释:"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手法,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从而突出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①目  相似文献   

7.
余建华 《新闻记者》2006,(11):62-64
今年国庆长假,我去看望了解放日报老领导陈念云同志。深受帕金森病折磨的他,已行动不便,整天埋坐在沙发里,一边拿着手帕,不时擦着嘴角流下的口水,一边认真看着报纸,身边的小几上堆放着厚厚一叠报纸。我每次去看他,报纸、办报及其历史和现实总足他最感兴趣的话题。尽管肌肉的偶直,已使他舌头有些硬,但一讲到这一话题,他总是津津乐道,老新闻工作者对事业的执著溢于言表,真是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8.
印刷商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平步青云,既是个人奋斗的结果,也有权贵荫庇的成分.他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并实现了双赢,但是这种经验具有不可复制性.通过对<宾夕法尼亚公报>的细致分析,可以领会富兰克林新闻实践中功利而务实的风格.在20世纪,无论是自由主义还是共和主义,都有美化和剪裁富兰克林新闻思想的倾向.本文试图还原富兰克林的历史复杂性,重新思考作为美国新闻业基因的"真理的价格"理念.  相似文献   

9.
时间就金钱     
在富兰克林报社前面的商店里,一位犹豫了将近一个小时的男人终于开口问店员:“这本书多少钱?”  相似文献   

10.
蒋燕 《新闻界》2001,(6):59
立志是事业的大门,信心是事业的立足点,没有伟大的自信,是注定干不出伟大的事业来的。这句话对于大英县新闻通讯员蒋先平来说无疑是鼓舞他奋进的格言。1983年2月,蒋先平任蓬溪县星花乡文化干事,从此,与新闻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乡上成立新闻报道组,他为主要成员,他一边干好文化工作,一边自学新闻业务知识,积极向各级新闻单位写稿,仅两年时间,他在当地小有名气。1985年2月被蓬溪县广播电视局招聘为记者,从事专业新闻采编工作。新的工作环境,使他大开眼界,进一步懂得了知识的重要。到广播电视局不久,他就参加了…  相似文献   

11.
富兰克林,一九○六年一月十七日生于北美新英格兰波士顿一个制造蜡烛和肥皂的手工业者家庭。他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十岁即失学,曾当过印刷厂学徒工,卖过报。然而,恰似孔子“吾少也贱故多能”一样,富兰克林在人生的征途上不自卑,不畏惧,敢于扬起人生的风帆顽强进取,终于成为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发明家等。他是靠顽强自学而成才的光辉榜样。说到自学,就要谈及一下他所创办的美  相似文献   

12.
近日,著名学者秦晖教授在广州发表《城市化与贫民权利》的演讲,针对城市相对贫困的底层市民的住房问题指出,中国城市当局一边希望尽可能多地享受农民工带来的服务,一边却想尽办法将农民工等贫民驱赶出城市,这已为人道底线所不容。他说,有贫民区的城市,并不就会比其他城市矮一头,反而体现了对农民工等城市贫民的自由的尊重。他顺便提出,深圳完全可以率先兴建贫民区,在关外开辟一块土地专用。  相似文献   

13.
正如历任美国总统一样,富兰克林·罗斯福早就清楚地认识到:新闻出版一旦被驯服并控制在手,将是一种威力无穷的统治工具.他与新闻界12年的关系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他确实是曾经当过美国总统的“最优秀的新闻记者”,一位“最伟大的总编辑”.  相似文献   

14.
母亲一辈子就只生了我与哥哥兄弟俩,可对待我俩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按理说,娘疼幺儿,可她疼的偏偏是哥哥。我的唯一特权就是每年春节能跟着爸爸回老家,有时哥哥想跟着去,爸爸总以他腿不方便拒绝了。  相似文献   

15.
高挑的个头、挺拔的身材、细细的声音,温和的笑容,这便是南方明珠国际大酒店SPA生活馆总经理阿良给人的第一印象。随之你如果有兴与其坐下来聊一聊的话,就会觉得他谈吐不凡,然后产生一种愉悦感,尤其是你有幸请他做头发的话,特别是女士,那更是一种享受,别有一番情趣。阿良会一边和你亲切地聊天,一边会飞扬手中飞剪,让你的秀发轻舞,几经抚弄打理,随即雕塑出一个全新的“你”。  相似文献   

16.
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访朝阳区档案局局长向学功本刊记者张轶群初见向局长,他正拖着一把墩布大搞卫生,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只见他大步流星地来来去去抹桌子打水扫地,一边擦汗,一边爽快地和我打着招呼,声音里充满着一种激情和活力,仿佛办公室内静默的空气也跟着他...  相似文献   

17.
1917年圣诞节前几周,欧洲大地美丽的雪景被战争笼罩,天空黑沉沉的。 在这一边的战壕里,是德国军队,另一边是美国军队。其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硝烟日趋浓烈。在美德军队的中间,是一条狭窄的无人区。一个年轻的德国士兵在执行任务时被击倒在靠近美军的无人区里。身体被带刺的铁丝网缠绕,他先是痛苦地哭号着,渐渐地变成了令人揪心的呜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今年1月20日,比尔·克林顿作为冷战结束后的美国第一位当选总统宣誓就职。他准备让世界新秩序打上他的深深的烙印。克林顿曾许诺采取措施重振美国经济。这将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给国内国外带来新的希望、新的机会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克林顿提出了改善保健和教育、削减武器、减少贫困并更好地保护环境的建议,这有可能使他当政头100天成为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以来最雄心勃勃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竞选期间一再援引他所崇拜的政治偶像  相似文献   

19.
最近和一些优秀出版人漫谈关于电子书发展的前景,感触颇深,因为这关系到一些文化的深层问题。资深出版人Z君在他的办公室一边落座一边叹息道:江老师你知道吗,照这样下去,我不消几年就要失业啦。他对未来形势的判断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20.
未成名前的贾平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文 《档案时空》2005,(3):18-19
20世纪90年代的贾平凹,远没有今日风光,那时他供职在一家出版社,当一名为别人做嫁衣的小编辑。住六楼上一间6平米的小房间,抽一角多钱一包的劣质烟。一边和乡下的俊子谈恋爱,一边写那些轰动全国的文章。房间太小,又高高在上,他常为不能接触地气而苦恼……于是,他便商量搬到我家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