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试验目的涂层缓控释肥技术是中科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所的一项专利技术,是对氮、磷、钾分别进行涂层后。然后根椐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和当地地力基础进行配比不同含量的作物专用肥。肥料经过涂层后,可以起到控氮缓释、促磷增效、防钾淋失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通过在我县施用棉花涂层一次肥(也称涂  相似文献   

2.
玉米涂层缓释一次肥是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应用涂层专利技术生产的缓(控)释渗混专用肥料。在玉米播种同时底施或苗期追入,全生育期不再追肥,故称"玉米一次肥"。涂层缓释一次肥,筛选与氮、磷、钾肥料表面具有较强亲和力及成膜特性的涂层材料,分别涂布在不同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或多层包膜,使之成为具有控氮缓释、促磷增效、防钾淋失特点的单质改性肥料品种,且含有作物必需的中微  相似文献   

3.
论农作物叶面施肥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面施肥可以使营养物质由叶面直接进入作物体内,促进作物的新陈代谢,有助于作物生长发育。对叶面进行施肥能很快被作物吸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污染,降低成本。本文阐述了叶面施肥的优点、种类、施用要求以及注意的事项,有助于让农民了解并正确使用叶面施肥技术,促进农作物增产。  相似文献   

4.
肥料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投入最大的一类农业生产资料.约占农业生产总投入的二分之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IFO)估计.肥料在农产品增产中的作用占40%~60%。可见解决好肥料的生产及施用问题事关重大。肥料的概念最早形成于184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的“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和“养分归还学说”。根据李比希的农业化学思想.国际肥料工业协会(IFIA)将肥料定义为(1)能供给土壤养分满足作物高产需要;(2)补偿因植物收获、淋失和气态挥发所造成的土壤养分损失(3)能维持和改善土壤肥力状况的农用生产资料。这一定义从肥料的使用价值上说明了肥料应具备的功能属性。  相似文献   

5.
从控制养分释放着眼在农业生产中,施肥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但是,影响肥效的因素很多,例如,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雨水多,施下去的肥料很容易流失;而在酸性红黄壤地区,土壤中含有较多的铁、铝等物质,施下去的过磷酸钙,常常会形成极难溶解的磷酸铁或磷酸铝,使作物难以吸收利用……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就在研究如何有效地控制养分释放,减少养分损失,充分发挥肥料的效益,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过去,这方面的研究大都偏重于改善肥料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  相似文献   

6.
《西藏科技》2005,(3):60-61
作物缺硼,可以通过施用硼肥得到补充,使作物生长正常。施用硼肥的方法一般有施基肥、追肥和种肥3种。(1)施基肥,即在种植作物以前将肥料施人土壤中,供给作物整个生长发育期的需要。(2)追肥,即在作物生长到一定高度,给作物施用硼肥。追肥有两种方法:一是喷施,即将硼肥溶化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  相似文献   

7.
磷肥     
磷肥,是以磷礦礦石和硫酸爲主要原料的化學肥料。磷和氮、鉀一樣,是植物生長最重要的三要素之一,磷在各種營養元素中居於特殊的地位。它是稻榖、棉花、果樹等農作物的重要肥料。它的作用是促進幼根生長和植物開花結果,對於某些植物,有增強抵抗病蟲侵襲的能力。在紅土、黄土和蘇北鹽土裏,肯定是缺少磷肥的,假使能合理的根據土質成份使用磷肥,就可以使稻榖長得更加充實饱满,使棉花長的棉桃大、棉绒長,使菓實長得又大又甜又美麗。  相似文献   

8.
杨玉礼 《内江科技》1997,18(2):29-30
化肥是作物增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以测土按作物配方的复混肥是平衡施肥的有效措施。 一、复混肥行业现状 复混肥料系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肥料,由化学方法和(或)物理方法制成。复混肥料由于能够为作物提供均衡养分,实行平衡施肥,所以它代表了世界化肥行业的发展方向。世界发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肥料的特点及研究的技术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生物肥料以有益微生物为主,配以有机肥养分和无机肥养分而形成的一种融有益微生物、有机肥、无机肥于一体的“三合一”肥料。我国长期以来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与发展,主要在根瘤菌肥料方面。这类肥料固体含活菌数2亿个/me以上、液体含10亿个,ml、颗粒1亿个,ml,有机养分含量也在20%以上,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有益成分,营养全面性能优良,无毒无害。它的开发有利促进作物增产,培肥地力,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黄耀  孙庚寅 《预测》1991,10(2):25-30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广大农民往往根据经验对作物进行施肥管理。在当前化肥短缺的情况下,指导农民从经济学的角度科学施肥,对于提高产量,减少浪费,增加收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肥料对产量效应的原理,以稻麦作物田间施肥试验资料为基础,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建立了肥料—产量预测模型。同时依据经济学基本原理,导出了由经济效益确定的施肥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11.
加强肥料登记管理的对策与建议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料是一种可以为多种植物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并且可以改善土壤的质量、提高土壤肥力的一类物质,它可以分为化肥、有机肥、微生物肥料三种。合理施用肥料能够是农作物生长态势良好,品质优良,农民能够获得大丰收。但是,若是不合理使用肥料,如使用过少或使用过多,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一定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农产品的质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2.
浅谈“智能型”水肥药一体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风》2020,(6)
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动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升了农业生产技术能力。合理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以提高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程度,并均匀施撒肥料。基于水肥一体化优缺点探讨智能型水肥药一体化技术,该技术通过灌水器将水、肥、药实时送至作物根部,实现简化、省力化高效管理,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减少蒸发和渗漏损失,有利于实现水肥药高效耦合,同时改善施肥、药不匀、养分流失、灌水器堵塞等问题,是农业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姚敏 《科学中国人》2005,(12):41-43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化肥的决定作用毋庸置疑。化肥的发展从低含量、低质量、单质,到高浓度、高质量、复合养分及目前大力发展的缓/控释肥料.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在发展历程的每一阶段,都有新种类产生.都凝聚着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但到目前为止.每种新产品的诞生都有其自身的缺陷。开发缓/控释肥料可以大幅度降低肥料的损失,然而目前研究最多的缓/控释肥料存在着养分释放不能完全符合作物需肥规律的问题。因此.为实现肥料的高效利用.要求肥料养分释放智能化.解决肥料利用率低及对环境污染问题,是建立节约型社会和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复合肥料     
作物的“口味”是多样的,它不仅需要大量的氮、磷、鉀营养元素,而且也需要营养价值更高、数量很少的微量元素,所以仅施一种肥料是不行的,因此施过  相似文献   

15.
硅肥是一种以含硅酸钙为主的可溶性矿物肥料,它具有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不易流失的特征,主要施用于缺硅土壤及水稻等喜硅作物中。经过具有160年历史的世界最早的英国洛桑试验站100多年连续试验证明,硅肥有活化土壤中磷的作用。1926年,美国加州大学学者正式提出水稻是喜硅作物。 硅肥的增产作用表现在以下多方面:硅是植物体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作物吸收硅后形成硅化细胞,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已离不开使用化学肥料,目前我国生产中应用的肥料主要包括化肥、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其中主体肥料依然是化学肥料,占我国肥料施用总量的75%,大量化学肥料的使用,在增加作物产量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品质下降等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滴灌是一种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具有省水、节能、适应性强等特点,同时由于它灌水时可兼施肥,起到节约肥料、提高肥效,促进作物优质高产的效果.通过淳化县大棚蔬菜种植中滴灌的应用,证明滴灌技术在大棚蔬菜种植中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8.
农学家和化学工程师好久以来都在希望制得这样一种肥料,它既含有丰富的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而且又同时适用于酸性、中性、碱性各种土壤,易为植物吸收,使植物长得茁壮;同时它的物理性质又十分稳定,不易受热的影响而分解或挥发,不受潮结块而变质,也不会很快流失,……这种理想肥料是否可以找到呢?各种优异特性同时兼备的肥料当然是比较难找的,但在勇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人们前面,道路永远是宽广的。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下,目前业已找到了可以符合上述要求的肥料,那就是偏磷酸盐一类的肥料,如偏磷酸  相似文献   

19.
化肥的种类     
《西藏科技》2005,(7):62-62
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除碳氢氧是从空气中吸收,其余均不同程度地需要施肥来满足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按照作物对养分需求量的多少分为大量元素肥料,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中量元素肥料,包括钙、镁、硫肥;微量元素肥料,包括锌、硼、锰、钼、铁、铜肥;此外,还有一些有益元素肥料如含硅物料、稀土元素等。  相似文献   

20.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种植技术。水肥一体化使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或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采用灌溉施肥技术,可按照作物生长需求,进行全生育期需求设计,把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