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学生是我国学生中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基本素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与汉族学生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边疆地区的稳定,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应紧密结合他们所在的社会环境及其自身特点,科学分析当前民族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通过构建新的教育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以及科学确立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等途径和方法对他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提高其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蓝汉云 《广西教育》2008,(17):18-18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由于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以及社会文化相对闭塞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加上少数民族的一些民族特征,如浓重的方言口音、不同的生活习惯等,少数民族学生容易受到别的学生注意和嘲笑,从而加重了这些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负担,使他们产生民族自卑感,并影响了他们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在对民族学生进行教学的实践中,我发现许多民族学生进校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找出他们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是搞好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民族学生大多来自边远地区。那些地方山高坡陡,交通闭塞,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这种环境使得他们见识较少。来到较大的城镇,较大的学校,他们觉得一切都变了样,新颖得很,总想多看看,多问问,有很  相似文献   

4.
随着民族教育的迅速发展,内地民族学校(班)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相对来说,民族学生与一般中学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他们既有中学生的共性,又有民族学生的个性。就语言学习而言,民族学生负担着三  相似文献   

5.
冯承恩  袁守亮 《高教论坛》2001,(2):77-79,72
本文阐述了针对农业高校民族学生的特殊情况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来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必要性 ,探讨了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民族寄宿制小学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他们的年龄小,风俗习惯各异,生活自理能力差。只有抓好生活管理,让他们吃得香,睡得甜,心情舒畅,才能使他们  相似文献   

7.
古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璀璨瑰宝。为了弘扬这些民族优秀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国民素质,我从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入手,在加强课堂教学的人文性上作了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民族发展繁荣的动力源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增进学生自觉传承民族文化、创新民族文化的意识,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汲取历史智慧,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在民族地区实施数学教育,其实就是跨文化数学教育.由于民族少年儿童受到母语和本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从则入学就面临"文化偏向"问题.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在民俗文化的氛围中,自幼受到民俗文化的熏陶,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习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科学知识的选择和理解,都有本民族文化的深深烙印,民族文化逐渐积淀,占据着他们的认识领域,左右着他们的行为规范.[1]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针对农业高校民族学生的特殊情况结构民族地区实际来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必要性,探讨了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问题:民乐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它博大精深的内涵,韵雅和谐的旋律,能强烈地震撼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和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我们在组织民乐队和进行民乐教学的时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经济不发达、学习资源匮乏,加上民族学生特有的语言、思维、文化,使得民族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具有自己的特征。分析、了解这些学习者的特点,对当地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导向作用。只有做到关注民族学生的学习特征,减少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障碍,让他们积极投入英语的学习和运用,才能提高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业成就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针对他们的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此,探讨在语言教育规划的指导下,少数民族学生的大学英语改革应该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民族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和民族地区语言使用状况,充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语言交际素养和文化调适能力,帮助他们坚定民族信心,增强民族自觉。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认识和境界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几十年后的发展命运,他们的民族观和民族精神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振兴.我国悠久的道德体系正是我们重塑当代中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之本!本文力图探究民族精神之本源,重塑道德教育对培育当代学生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要激发民族学生用汉语作文的动机,使他们有乐于表达的积极性,就必须让他们说真话。但是如果对学生的写作设置诸多限制,无异于让他们戴着镣铐跳舞。所以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减少对民族学生写作的束缚",并强调"鼓励说汉语说真话和大胆有创意的表达"。一、让民族学生乐于说汉语,用汉语表达真实感受1.摒弃目标"枷锁"这里的"枷锁"指的是过高的、过严的、过滥的习作要求。过  相似文献   

16.
娄子佳 《华章》2007,(11):171
中学生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认识和境界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几十年后的发展命运,他们的民族观和民族精神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振兴.我国悠久的道德体系正是我们重塑当代中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之本!本文力图探究民族精神之本源,重塑道德教育对培育当代学生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于文学的大众化心态的影响和作用,在民族院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对文学写作的或茫然无目的、或好奇无主旨的偏爱,这种假式的现象,在专业学生和非专业学生中都存在。因此,如何正确引导民族院校汉语专业学生对文学写作的偏好,调整他们的心态,使他们钟爱文学写作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学好写作,写好作品,是民族院校写作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由于文学的大众化心态的影响和作用,在民族院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对文学写作的或茫然无目的、或好奇无主旨的偏爱,这种假式的现象,在专业学生和非专业学生中都存在.因此,如何正确引导民族院校汉语专业学生对文学写作的偏好,调整他们的心态,使他们钟爱文学写作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学好写作,写好作品,是民族院校写作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在民族院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民族高等院校,是培养少数高层次人才的摇篮,担负着为民族地区输送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各类干部的重任。民族院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入学前或多或少地受到当地各种宗教的影响;他们毕业后,绝大部分还要回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这就要求民族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还要适当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理论和有关知识,以便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相似文献   

20.
郑雪松 《文教资料》2013,(5):114-116
虽然民族预科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学生或久居在民族地区的极个别汉族学生,但是他们的预科教育课堂几乎被汉文化垄断,这与多元文化的背景是相悖的。通过将多元文化融入民族教育的实验研究,发现在民族预科教育中适当融入多元文化会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和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