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1141年,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岳飞,被奸相秦桧用“莫须有”的罪名陷害下狱,随后就义于风波亭。“莫须有”三字出处,《宋史·岳飞传》云:“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历来人们将“莫须有”释义为“大概有”或“也许有”,成了无罪受冤的专用词。数年前,王瑞明同志在《“莫须有”辨》(刊《文史知识》1982年第11期)一文中提出了新的释  相似文献   

2.
XIA一、莫须有抗金英雄岳飞被诬入狱,名将韩世忠质问秦桧,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愤然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莫须有”常被注译为“也许有”、“大概有”,我们对此产生了诸多疑惑,“莫须有”应解释为“当须有”。(1)以秦桧为代表的投降派,希望通过对女真贵族的屈膝求和来换取东南半壁的偷安,因此,视抗金主帅岳飞等人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置于死地而后快。他们捏造罪名,网罗罪证,诬告岳飞谋反,处心积虑已久,当韩世忠责问他岳飞他们何罪之有时,怎可能用“也许有”、“大概有…  相似文献   

3.
谁人都知,南宋害死岳飞的奸相叫秦桧,但这个“桧”字该怎样读呢?秦桧(Gui)!自我晓事以来,就是这么读;几十年来,我接触到的所有人也都这样读;临我写此文前,接连试问五个人,也都说该读(Gui)。 秦桧的“桧”该怎样读才对呢?我弄清楚这字的读音,是在中学当语文教师时。一次教学鲁迅的《拿来主义》,要把脍炙人口”的“脍”给同学正音,顺便找了桧、哙、烩、刽等形似言近的字帮同学辨认。事先我也查了字典。原来“桧”属多音字。《新华字典》152页上“桧”读(Gui),是一  相似文献   

4.
李学勤先生在《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序》中对“”字的旧释提出了疑问,他说:“卜辞中常见的“”字,或写作‘’,旧释为‘之’,于上下文义不合。后来发现它的用法和‘又’相同,然而,‘’何以读为‘又’?‘有’可以写成‘又’,也可以写成‘又又’,为什么不能写作‘’?却没有令人满意的说明。”对此,我们偿试着来作一点探讨性的解释。卜辞中出现“”字的句子有这样一些:1.甲午卜,,贞于甲。(前七·四0·二)2.翌丁未酒岁于丁尊。(前五·四七)3.贞:于王亥卅牛,辛亥用。(前四·八·三)4.甲寅卜:于唐一牛。(前—·四七…  相似文献   

5.
《说岳全传》等中国小说都说岳飞背上刺有“精忠报国”四字。其实,应该是“尽忠报国”。《宋史·岳飞》里记有这么一段传说,岳飞被捕后,秦桧叫何铸审讯,岳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孝宗即位后,就命人铸岳飞像,此像为铜身金装,“朝衣冠,手执圭,圭镌‘奉旨’二字,胸镌‘尽忠报国’四字”。杭州岳墓门外有一座庭院,院内墙上刻的也是“尽忠报国”。有的书上还说,岳飞背上的“尽忠报国”四字,系由岳母亲自刺写。据查,此仅是民间传说,无确实的史料依据。至于传说中的“尽忠”为何又被写成“精忠”?这可能与宋高宗赐的…  相似文献   

6.
《说文解字·犬部》云:“,犬走臾,从三犬。”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引伸为凡走之称。《九歌》‘表远举兮云中’,正注:‘系,去疾克。’《尔雅》‘扶摇谓之愈’,作此字。”《说文解字·分部》又云:“众,火华也,从三火。”段氏云:“古书‘众’与‘轰’二字多互讹。如曹植《七启》‘风厉森举’,当作“须举’。班固(东都赋》‘联炎炎炎’,当作‘森莱炎炎’。王选日:‘森,去疾克也。’李善注见不别二字。”今按:段氏议“古书‘众’与‘轰’二字多互讹”,言之有理(见后),但其书证却似有疏失。检《文选·七启》本作“风厉…  相似文献   

7.
帐江三峡》的课后练习要求分析“菱”字的结构并正音。《教参》提供的答案是:“窒,读kUI,上倒‘八’,中‘页’,左‘止’,右‘巳’(音SI,地支第三位,不同‘已’或‘己’),下‘文’。”此答案显然有两处错误:“巳”不是地支的第三位,而是第六位;“欠”也不是“文”。“欠”原是人的脚的象形,甲骨文写作‘?’,就很像脚睛朝上\脚趾朝下、大脚趾朝左的右脚掌。它代表的意思也正是“脚”或与“脚”有关的事物。如“复”,在《说文》中的解释是:“行故道也。”“行”就少不了“脚”。“夏”字中也有它。《说文》对“夏”的解…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山寨”一词在汉语词汇中古已有之,《古代汉语词典》中对其的解释是“在山中构筑工事驻守的营寨”,比如《宋史·岳飞传》:“张浚曰:‘飞措画甚大,令已至伊洛,则太行一代山寨必有应者。’”《水浒传》二回:  相似文献   

9.
《鸿门宴》里有“生彘肩”句,对于句中“生”字的解释,历来说法不一。余行达释“生”为“全”字之误;梁溪苓则认为是半生不熟;蔡伯仁解“生”与“胜”同,可解为“又肥又香”;《实用古汉语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版)860页:“生的,与‘熟’相对。《史记·项羽本纪》:‘则与一生彘肩。’”(左右就给了他一只生的猪腿)高中语文教材《鸿门宴》一文将“生彘肩”释为“故意用生彘肩试樊哙”,  相似文献   

10.
公元1141年春天,岳飞率领爱国军队驰骋在黄河上下游,将入侵中原的金兵杀得人仰马翻。南宋宰相秦桧一心卖国求荣,假借小朝廷赵构的名义,连下12道金牌,将岳飞骗回京城,关进牢狱。第二年,秦桧和老婆王氏,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于“风波亭”。 消息传出,京城百姓嚎啕大哭。当时“风波亭”旁的一个饭摊上,正在打烧饼和油炸糯米团。摊  相似文献   

11.
某报1998年3月22日第2版,有一篇题为《聆听时代的蛋音》的文章。其中的“蛋音”应为“是音”。爱,《辞海》注:“脚步声。《庄子·徐无鬼》:‘天巡空虚者……闻N足音是然而喜矣。”’(198年版缩印本第2211页)/现代汉语词典》亦注“天然”:“(书)形容脚步声:足音一”(199年修订本第IO39页)。懈》文第1段说:‘海个时代都具有其特有的声音。在文学这个大家族里,真正能承担起记载‘时代乏声’使命的,当愿报告文学。”“是个’与此中的意义相合。蛋,古书上指蝗虫、蟋蟀、百足虫(即“马陆”)等动物,或作恐惧义(《辞海阳上第…  相似文献   

12.
八百多年以来,后世一直流传着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死岳飞的说法,以致于人们往往认为"莫须有"是岳飞被害的罪名,而"莫须有"罪名也成了一切冤案的代名词。"莫须有"究竟是何含义?秦桧究竟是在怎样的情形和怎样的语境中提出"莫须有"这个罪名的?本文从当时的历史背景与秦桧的性格特点出发,辨析"莫须有"的真实含义。通过这个小细节的探讨与研究,钩沉与还原被时间淹没的历史真相,也引发人们对历史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释“焚”     
“焚”字是个常用字。本文拟对七十年代末期至九十年代初期以来中国出版的影响深远的五部大型语文辞书关于“焚”字本义的训释谈点拙见。不当之处,敬祈方家垂教。《辞海》(修订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焚,烧。《礼记·月令》:‘毋焚山林。’通‘偾’。”《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焚,烧。《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将自焚也。’假借为‘偾’。”《大辞典》(台湾三民书局1985年版):“焚,①用火烧山林宿草。《说文》:‘焚,烧田也。’②烧,煤毁。③炮格的刑法。”《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  相似文献   

14.
“椎”字的义项,通常有4个,即:①槌子,敲击的器具。如《史记·留侯世家》中有:“为铁椎重百二十斤”.②朴实。如《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有:“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③椎zhui,脊椎骨.《素问·刺热》中有:“三椎下间主胸中心.”(三椎:指第三节脊椎骨)④作动词“打击”用。如关汉卿的元曲《救风尘》:“早努牙突嘴,拳椎脚踢,打的你哭啼啼。”  相似文献   

15.
范仲淹《岳阳楼记》(以卜简称《记》)中之“越明年”,中学教材及流行注本均理解为“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沈蘅仲先生认为,“‘越明年’应理解为第三年,即庆历六年”,“此说较胜”(《知困录》337页)。笔者认为,沈先生之说极有见地。兹详申其说。“越明年”之“明年”何解?《琵琶行》:“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即“第二年”,殆无疑义。确定“越明年”的意义,关键在对“越”字的理解上。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九训《尚书·召浩》之“越六日”云:“越,犹‘及’也。”释“越明年”之“越”作“到”,主要…  相似文献   

16.
吕叔湘《未晚斋语文漫谈》中有《“物”作“人”讲》一文,连引了38例,用来证明“魏晋南北朝时代(主要是南方)的文献里,常把“物”字作“人”讲,[1]这看法是完全正确的,但该文最后一段说:“这个‘物’字或者泛指众人,或者总指一切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汉书》卷62载司马迁搬任安书》,有‘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之语,这个‘物’只能是指人而不是指物,但是颜师古等人对这个‘物’字没有注,王先谦的《汉书补注》也没有注。上面所引例句,时代最早的是记录西晋人的话,离开了司马迁的时代,至少有三个多世纪。这一…  相似文献   

17.
释“楬”     
本文拟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说文》“”篆所释之本义;(2)、《说文》“”篆所引之本义例证;(3)、当代一些汉语字典辞书关于“”篆研究成果的引证训释方法。(一)、二徐本《说文·木部》均训释曰:“,桀也。从木,曷声。《春秋传》曰:‘而书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改正为:“,也”,并注曰:“赵钞本及近刻《五音韵谱》作‘’。宋本、叶本《类篇》、《集韵》、宋刊《五音韵谱》皆作‘’。……今按:作‘桀’不可通。……‘’见《周礼注》:‘今时之书,有所表识谓之。’《广韵》曰:‘,有所表识也。’,汉人语,许…  相似文献   

18.
讽刺联拾趣     
(一)南宋大奸臣秦桧,讨好金人,卖国求荣。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抗金英雄岳飞。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人们在杭州修了岳飞墓和岳庙。清朝乾隆年间,状元秦涧泉来游岳庙,见人们凭吊岳飞,痛骂奏桧,感慨万千,提笔写下了一副对联: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后来又有游人撰一联曰: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此联写出了人们为青山埋忠骨而庆幸,为白铁无辜铸佞臣而慨叹。  相似文献   

19.
李易安《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人比黄花瘦”这句,历代评家多有叹赏,基本上都对句中“瘦”字称妙。明·王世贞的意见可为代表:“词内‘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又‘天还知道,和天也瘦’,又‘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瘦’字俱妙。”(《翕州山人词评》)但叹赏虽多,作进一步分析者几乎没有。近代的评家论述的多了一点,但又多是就词论词,从词作的创造性、映衬手法和音律上做文章。笔者则认为这一“瘦”字体现着一种既是时代的,又是独特的一种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王力文集·汉语史稿》中《第六十节概念是怎样变了名称》:“今天普通话用‘走’字来表示,古人用‘行’字来表示。‘跑’的概念,古代用‘走’字表示。”此说给教学带来一个误区,以为古代“走”字都译成今天的“跑”,但从古代“走”表“走路”和“跑”的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