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化·美化     
学校如何绿化?有三点值得我们研究,一是种什么,二是怎样种,三是怎样管。种什么?即栽培品种的选择问题。我认为学校绿化,树、花、草,都要种。应以树为主,以花为辅,先种树,后种花,因树设坛,以花护树,多栽草皮。多种树木,能增进健康,创造财富。适当的栽草种花与植树配合,更能有效地美化环境。学校植树,不是山野造林,一切要从有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着想。我主张学校植树品种宜多,要以乡土品种为重点。例如南通的乡土品种——苦  相似文献   

2.
井夫 《老年教育》2010,(4):26-27
阳春三月,又到植树造林的黄金季节,许多地方、单位纷纷组织植树活动,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但据笔者观察,“年年种树不见树,岁岁造林难见林”的现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3.
植树诗话     
历代名人提倡植树,还留下许多植树诗篇千古传诵,寓意深远,深得人心。大地回春,植树造林。植树诗话,启迪后人。植树爱树,绿化家园。晋代诗人陶渊明爱柳树,他中年弃官归田后,亲自在田园水边栽柳,以柳为友,怡然自得,人称“田园诗人。”  相似文献   

4.
植树种花     
<正>植树种花,美化到家;植树造林,造福人民!同学们,在绿化祖国、美化家园的同时,别忘了这其中也有数学知识哟。【例题1】有6棵小树,要求栽成3行,每行必须栽3棵,你能设计一张栽树的平面图吗?按照一般的想法,把6棵小树栽成3行,每行只能栽2棵,因为6÷3=2。可是题目要求我们每行必须栽3棵,这可怎么办?  相似文献   

5.
春季到了,全国城乡学校从南方到北方陆续进入植树期。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植树习惯:“只要栽树就是松、柳、杨,榆树,外加小黄杨。”这些树固然是可以种植的,但是经济价值不高。如果我们克服怕丢失不敢栽经济树木的想法,用市场经济的思想指导植树工作,在一所学校的校园内外,根据本校环  相似文献   

6.
植树与城市     
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栽树种花的习惯,至今还有几个著名城市的别名与古代的植树活动有关。如五代后蜀皇帝孟昶曾令百姓在成部土城上遍种花朵素有“美蓉城”和“蒲城”的雅称。北宋福州太守张伯王和程师益在任职期间,先后倡导市民栽植树,于是“绿荫满城,暑不张盖”,福州就此号称“榕城”,又名“格海”。而福建泉州筑城时,环城管值则根,因此泉州别名“桐城”。植树与城市@李旎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民从古到今都有植树造林,绿化自己祖国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朝,其首领大禹不仅是治水的英雄,也是植树护林的楷模,他曾制定禁令:春三月,山林登斧,以伐草木之长。这里说明他不仅大力提倡植树,同时注意保护已种植的树木。 到公元前1000多年的西周,国家就设立了“林衡”、“山虞”等官职,掌管丈量、种植、护理林木等事务。当时为了动员全民植树,甚至明文规定了“不树者,无椁”,即不种树的人死后连口薄棺材都不许用。当时还规定“列树以表道”。说明已开始在道路两旁种植行道树。西周有位名将沙俊其,他骁勇善战,在多年的军旅生涯中每打一次胜仗,都下令全军在获胜的战地上每人要种好一株杨树。后来就连抓到的战俘也令其种树,作为“同庆”活动。随着沙俊其率兵打仗的不断胜利,这种“庆功植杨”发展到种植柳树、槐  相似文献   

8.
谢毅 《山东教育》2009,(6):43-44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教材中编排了3个例题:例1、例2研究的是直线上栽树,例1是两头部栽的情况,例2是两头都不栽的情况;例3研究的是封闭曲线上栽树。这样分类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从本质上看,  相似文献   

9.
短讯     
▲大足县文教局组织学校师生开展“一人一树”活动,掀起植树造林、绿化校园的热潮。现全县中小学已修建花园六十八座,花坛九十二个;植树十五万株,栽竹八百五十窝。(钱邦伦) ▲西昌县瑶山小学师生在家长和友邻单位支持下,自己动手,利用学校空地,安装了单双杠、篮球架、云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本节内容是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两端都栽树问题中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体验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做数学"的意识,渗透一些研究数学的方法及策略,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并在数学上能有所发展。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两端都栽树问题中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尝试探索、实验、  相似文献   

11.
植树问题是小学数学的常见题型。它包括非封闭线路植树问题、封闭线路植树问题和平面植树问题三种。一、非封闭线路的植树问题例1.要在3000米长的某大道种树,行距为10米,两端也要栽树,问共需定购多少棵树苗?解析:两端都要栽,所以要栽3000÷10+1=301(棵)例2.某工厂要从输变电站接一条1500米长的线路到厂里,用了电杆16根,问每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广东第二课堂》上半月2004年1·2月号2004解析:因为两端都要用电线杆,所以事实上只有(16-1)倍距离,每两根之间的距离是1500÷(16-1)=100(米)(练习:某村决定在1500米长的公路两旁栽树,每6米栽一…  相似文献   

12.
皇帝和种树     
王淼 《少年月刊》2012,(24):11-12
植树环保,古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历史上那些封建王朝的皇帝,有些也力挺种树,支持绿化环保呢!植树造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帝王中,有的人不仅亲自栽(zai)树,倡导植树造林,而且还留下不少敕(chi)封树木的趣闻轶(yi)事呢。东岳泰山五松亭旁有一株"五大夫松"。相传秦始皇封禅(shan)泰山时,攀(pan)登到这,因为风雨突袭(xi),就躲到树下。看那棵松树枝茂叶密,遮挡风雨,就敕封它为"五大夫"(秦代的爵位)。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耕读小学的语文教学,能够更好地适应农村需要和农民生活的需要,我们除了加强语文中的应用文和农用字词的教学外,还结合课文内容适当补充当地农村生产和生活实际需要的教材。例如,在第一册第4、6课《栽树》之后,补充了《造林谚语》三则: 树木成林,雨水调匀;树绕村庄,不怕年荒。  相似文献   

14.
植树造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对此早就十分重视。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西周时期,国家就设立了“林衡”、“山虞”等官职。甚至明文规定“不树者,无椁”即不种树的人死后连薄皮棺材都没有。在《诗经》中也大量提到树,以树喻人,以树喻情,赞扬种树的美德,讽刺鞭挞毁树的可耻,如《诗经·魏风;伐檀》就以辛辣的笔锋鞭笞了毁树造车的可耻行径。 公元166年,东汉崔寰著的《四民月令》主要阐述了种植蚕桑、蔬果、树木等的性别差异和繁育种植。这是我国一部有关植树造林和繁殖育种的理论专著。 到了公元185年,北魏孝文帝时不仅要求植树,连品种数量都有具体规定;“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课莳余,种桑五十树,枣五殊、榆三根……限三年种毕,不毕,夺其不毕之地。”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概括了当  相似文献   

15.
(一)设计意图:让幼儿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并通过观察、认识、游戏、种植等活动,使幼儿认识植树造林的意义,并懂得要爱护树木。活动一常识:介绍“植树节”目的:知道了3月12日是“植树节”;了解植树绿化的好处;了解老一辈革命家邓小平爷爷等对植树造林的关心和重视。准备:邮票、剪报:国家领导人植树的照片及绿化  相似文献   

16.
桑树     
<正>人是由猴子变来的,这个说法很容易得到乡下孩子的认可,道理很简单,乡下的孩子像猴子一样喜欢树。大人们也喜欢树,但是,他们有他们的理由,都是功利性的。大的功利是"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小的功利则有些笑人,他们在墙上写道:"要想富,少生孩子多养猪;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祖国绿不绿、家庭富不富,这些和我们没关系。我们就是喜欢爬树,爬过来爬过去,树不再是树,成了我们的玩具了。有一点我要强  相似文献   

17.
最初在道路两旁植树,是作为里程标志。道路植树制度始于周代,河南省洛阳市是最早实行这种制度的城市。当时规定,凡有道路的地方都要植树。到了秦代,洛阳市的东方、东北方、西方的车马大道上,每隔三丈就有一棵松树。汉代,道路两旁普遍栽种梧桐、梓树。隋代,隋炀帝在开凿洛阳至扬州的大运河时,在运河沿岸种了两千余里的榆树、柳树。元代规定,凡“非理砍伐”路旁树木者,要“依法治罪”。道路植树制度就这样沿袭下来了。古代许多关于植树造林的趣闻佳话,至今仍广为流传。生子育树古代有些地方有为婴儿植树的习俗,要给每个婴儿栽20棵树。现在贵州…  相似文献   

18.
几年来,我们发动全县广大师生,自己动手,植树造林,绿化校园,目前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根据去年春天统计,我县中小学共有各类大小树木三十九万八千多棵,其中成材树二万八千多棵。全县平均每个学生有树约两棵,八个学生拥有一棵成材树。现在,许多学校的园林化已初具规模。校园里,水杉、白杨、泡桐、刺槐等各类树木成片成林。由于植树造林,绿化校园,极大地改善了我县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四所中学十年建房二十八间,所用木料全部自产解决,价值一万余元。合沟公社合沟小学一九七二年栽泡桐三百棵,七年后成材。七九年伐泡桐一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倡导植树  孙中山从小就爱植树 ,1 7岁留美回国时 ,从檀香山带一棵酸豆树亲手栽在庭院内。他强调中国必须“急兴农学 ,讲求树艺” ,并倡导“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朱德种榆树 1 938年春 ,朱总司令率八路军总部从延安东渡黄河来到长河市龙泉山。他对农民说 :“要多栽树 ,特别是多栽榆树”。他带头挖沟 ,播下榆树种子 ,半个世纪过去了 ,这里已成林场。周恩来引种油橄榄 1 964年 ,周总理访问阿尔巴尼亚 ,接受了该国政府一份珍贵礼物——— 1万棵油橄榄树苗。回国后 ,周总理在海南海口林场亲自栽植 ,使这一优良树种在我国云南、广西、…  相似文献   

20.
周钟 《华章》2012,(11)
堤防绿化建设施工和管理难度大,影响因素多,往往产生“年年种树不见树”的现象,植树效果事倍功半.通过堤防绿化种植实践和探索得知,只有掌握树木的生长规律,并采取严格科学的种植管理措施,既在“植”上想办法,确保种植成活,又在“管”上下功夫,灭虫、除草、施肥、浇水,加上长期不懈、持之以恒的看护,做到植管并重,堤防绿化就能达到活、齐、茂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