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纪录片《回家》在1995年四川国际电视节上获最佳纪录片自然科技类“金熊猫奖”.《回家》讲述是一只名叫“高高”的大熊猫因病被人们收养,在保护区管理所和人们相处了两年以后.于95年春天放归大自然的故事.在电视节上,有国际评委认为,这部片子“以独特的视角,拍出了一个很温馨的故事,令人感动.”有人问我,是怎样想到要拍这么一部片子的呢?  相似文献   

2.
记得当初几乎是同时看到《英雄》和《天地英雄》这两部电影开拍的消息,这两部片子不仅名字相似,而且题材雷同,都是帝王将相、剑客武士的故事。当时心里既充满期待,又有些不舒服。期待是因为两部电影的创作阵容都很鼎盛,不舒服  相似文献   

3.
李昂被台湾文坛称为"叛逆的女性",她在上世纪80年代初发表的小说《杀夫》,震惊了当时的文坛,尖锐地揭示了封建家族势力和男权主义对妇女的压迫和妇女本能的反抗,其批判的锋芒直指男权社会。"新写实"的代表作家池莉在90年代也构建了一个现代社会的"杀夫"故事——《云破处》。《杀夫》和《云破处》在"杀夫"的故事框架下,都有对人性恶的书写,都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部几乎让人瞠目结舌的纪录片,最近流传到了广州,感觉是全城白领丽人都在传看。导演是香港的黄真真,此片去年在美国得了纽约国际独立电影展最佳国际电影奖。 片子一开始,是黄真真坐在酒吧的角落,面对镜头说:有一天我想,如果拍一部片子。让女人来谈性,那会怎样?于是就有了《女人那话儿》。该片一共采访了63  相似文献   

5.
《山楂树之恋》以"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历史时期为背景,描述了静秋与老三的初恋故事,这个故事也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影片导演张艺谋在渲染这份“纯情”时.亦用一隐一明两条线索构建故事结构。叙事“隐线”是那棵会开红花的山楂树.而“明线”则是静秋与老三的初恋故事。  相似文献   

6.
诸暨电视台摄制的、获2008年度省广播电视奖二等奖的短纪录片《珍珠情缘》,讲述了诸暨淡水珍珠养殖第一人何木根,在改革开放30年到来之际,念念不忘当年的珍珠情缘,年近八旬,又重新操起珍珠养殖的老行当的故事.应该说,这部片子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内心充满感恩之情,同时成就感和失落感并存的何木根。那么,片中何木根这个人物,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塑造的呢?  相似文献   

7.
据香港有关媒体报道,两名曾在美国纽约高级住宅区担任保姆的女大学生——艾玛·麦克劳克林和尼可斯·克劳斯,将8年当保姆的经历写成趣味小说《保姆日记》(TheNannyDiaries),在美国一举畅销,成功地打入《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并且占据榜首,两人也成为了美国最新崛起的畅销书作家和美国出版界的知名人物。 据报道,《保姆日记》今年3月一出版,立即畅销走  相似文献   

8.
刘朝晖 《军事记者》2013,(10):33-34
《因为爱着你的爱》,这部片子,前不久刚获得第七届"纪录中国"三等奖。回想起来,我跟这部片子还是很有缘分的,首先这部片子的主角同我是江苏老乡,老俩口是江苏连云港赣榆人,我是江苏淮安人,我们离得还是很近的,他们讲的话,不用打字幕我都能听得懂,另外一个缘分是他们这支部队竟然就组建于我生长的故土———江苏的淮安。再回想起刚剪完这部片子还没有播出时,请友人先一睹为快,友人看着看着脸上竟然还露出了笑容,心中顿时有了一种释然。  相似文献   

9.
杨晶 《声屏世界》2014,(5):34-36
冯小刚导演、王朔编剧的喜剧电影《私人订制》在2013年末抢入贺岁档,故事讲述了葛优领衔的"私人订制"公司帮助当事人圆梦的故事。从市场和观众表现来看,此次冯氏"圆梦"也陷入了"高票房、低口碑"的中国式电影"怪圈"。其实,《私人订制》的"反常"不同以往,其反常原因在于影片的改革性意识得到了观众的认同,但改革性的解释未必真正走进了观众的心底、点中了事理的命脉。  相似文献   

10.
岳萌 《传媒观察》2006,(2):51-52
《社会大广角》是南京广播电视台开办的一档夜间10点开播的杂志类电视新闻栏目。自1994年2月28日开播已经12年,它以其“说你身边的事,说你关心的事,说你想说的事”赢得南京市民的喜爱。该栏目2004年获全国百佳栏目之一。《社会大广角》成功的因素很多,特别是节目中的叙事艺术功不可没。本选取《广角调查》中《较量》一档节目来看电视新闻节目的叙事艺术。一般叙事理论认为,每一个叙事都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故事,即“什么人遇到了什么事”(是怎样);二是话语,即“这个故事是怎样被人讲出来的”(怎么说)。而电视新闻节目的叙事艺术不仅仅只是回答“是怎样”,更要回答“怎么说”。  相似文献   

11.
2009年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年会暨第三届“纪录中国”评析表彰会,于2009年6月27日至7月1日在北京举行。笔者参与制作的《从流浪汉到篆刻家》喜获银奖。这部片子能够从280部413集参评节目中获得奖项,笔者作为主要创作人员之一,有深深的感触:一部人物纪录片的创作要故事化、故事化,再故事化。  相似文献   

12.
邓涛 《军事记者》2014,(12):61-62
2010年9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说:"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求真悟道甘清贫"的方志敏(1899-1935),是新中国成立以以来《人民日报》重点宣传的"典型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近日在北京开机的影片《一百万》,准备讲一个与人们熟知的《百万英镑》不同的故事,拿影片主创人员的话来讲,会是一个充满黑色幽默而又令人心酸的市井传奇。  相似文献   

14.
本书从孩子的8个好奇的问题出发,组成8个短小精悍的故事。分册名为《假如大象没有长鼻子》《要是人长尾巴会怎样?》《喜欢?不喜欢?》《亲一亲又怎样?》《谁说的?》《好吃吗?》《谁在生气?》《好玩吗?》,故事以古灵精怪的提问游戏为切入点,涵盖动物的认知、观察和对各种事物的探索、生活的思考。每个故事结尾都巧妙转折,出人意料地结束,启发式的结局引发孩子独立思考,激发孩子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100位科学家故事》和《中国古代科学家画像》出版座谈会4月3日在北京举行。这两套青少年科普读物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共同组织编写绘制。收录的我国古代科学家,都是中国乃至世界科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人物。  相似文献   

16.
1961年出版的《不怕鬼的故事》,是影响一代人的大书(虽然是105页的小薄本),直到最近,龚育之同志还提到它,并且希望再编出一本《不迷信的故事》。1999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人民文学出版社通力合作,修订出版《不怕鬼的故事》,同时,还出版了一本《不信神的故事》。这两个选题是怎样提出来的呢? 今年6月底7月初。我参加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的审稿工作,到广州出差。7月1日,看到了江泽民主席《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八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999年6月28日),江主席号召我们:“不怕鬼,不信邪,坚持真理,维护党的原则,旗帜鲜明地同各种错误思想、不良倾向和邪恶势力作  相似文献   

17.
继《亲爱的》之后,又一部关于找寻被拐儿童的感人影片引起热议。该片主要讲述了女性职场律师李捷被保姆孙芳"拐"走了孩子,为了追寻回孩子,两位无论从社会地位还是生活环境都完全不同的女人,就此展开了一场"寻子与寻己"的较量。  相似文献   

18.
余榴艳 《新闻爱好者》2010,(10):153-154
由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创作录制的四集广播剧《"傻子"传奇》是2009年全国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它以安徽著名的芜湖"傻子"瓜子品牌创始人年广久真实的传奇人生故事为题材,凝练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这是一个典型的弘扬主旋律的故事,也是一个富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精品故事。  相似文献   

19.
马年伊始,一则来自复旦大学网站的校园新闻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继2009年被复旦大学和上海市教委评上‘精品课程’之后,由童兵教授领衔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课程又一次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在全国600多所大学的新闻院系中,开设这门课程的院校并不多,然而在复旦校园里,这门貌似"枯燥"和"艰涩"的理论课,居然被评上了"国家级精品课程",成为复旦学子最爱蹭的课程之一.菁菁校园,这样一门广受青年学子欢迎的专业课,究竟是怎样"炼"成的,其幕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和来历?  相似文献   

20.
那是2010年一个夏日的午后,在北京海淀区五道口光合作用书店楼上的咖啡馆里,我又一次见到了明晓溪。其实我们第一次见面也是在这间小小的咖啡馆,明晓溪给我讲了她即将创作的两个故事的大纲,而我被这两个那时尚未成为小说的故事深深打动,后来,这两个故事成为了两部超级畅销书,她们就是明晓溪最广为人知的代表作一一《会有天使替我爱你》和《泡沫之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