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音乐教育不是单纯的模仿,学生亦不是一个接受容器,他们会在学习中不断出现更深层次的需要。如何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如何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那就是歌曲的二度创作。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提供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可以围绕音乐要素进行二度创作。分别从围绕速度,进行二度创作;围绕节奏,进行二度创作以及围绕力度,进行二度创作。将这三个部分进行阐述,加以具体的案例说明,实现学生对歌曲二度创作这一手段,给学生极大的创作刺激,扩大创造美好音乐的空间,为学生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音乐天地。  相似文献   

2.
文章引用比喻,谈了歌曲创作的方法和步骤,使歌曲创作的复杂过程更加形象化、简单化,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塑造形象是一切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作曲家创作歌曲是通过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来感动和启发听众。正确理解音乐形象的特质,充分运用各种音乐语言和技巧进行歌曲创作,是塑造鲜明音乐形象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学校尝试进行了对模块教学形式的实践研究."创作"模块作为高中音乐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展开,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去学,有兴趣去尝试创作,也就成了当前很多高中音乐教师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赏"促"创"教学策略,通过以"赏"为线,厘清创作概念;以"赏"为本,了解创作手法;以"赏"为范,辅助创作实践,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5.
对江文也早期钢琴音乐创作中的日本传统音乐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为三个方面:运用日本的传统音阶进行创作;借鉴日本各种传统乐器的演奏特点和技法进行创作;运用日本民歌以及具有日本风格的曲调片断进行创作。其成功经验有值得思考和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音乐的二度创作的阐述,说明了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并同时指出了搞好音乐二度创作的几个要素。  相似文献   

7.
舞蹈借助音乐表达情感,音乐与舞蹈两者共同揭示主题,抒发情感,舞蹈音乐在舞蹈中起着启发构思,展现主题,结构舞蹈的重要作用,舞蹈音乐与舞蹈结构是舞蹈创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共同完成舞蹈创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李洋 《华章》2012,(12)
本文对世界探戈音乐大师皮亚佐拉的音乐从历史背景到创作内涵,从创作技法到美学观念,从宏观到微观,多视角对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对其音乐的创作背景、具有特色的创作技法进行了仔细的剖析、探究,运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对作品创作特色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根据分析结果与传统古典的创作规则进行比较,概括归纳出怎样从演奏中诠释好这类探戈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它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音乐.也就是说,凡是由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作中国的民族音乐.本文比较了民间音乐和传统音乐的不同,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别,提出了相关看法.  相似文献   

10.
简单学几首歌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小学生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聆听音乐唤醒学生们的情感体验,通过民间采风的方式强化学生们的实践与创作能力。本文拟从引导学生们聆听欣赏、民间采风以及自主创作三个方面入手,探析如何升华学生们的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11.
二度创作是指演唱者要在演唱中揭示作品深层内涵,显示出演唱者个人与他人有别的艺术个性,使作品因其演唱而增添色彩的声乐表演。声乐作品二度创作包含三个基本原则:对作品本身的二度创作、歌唱作品情感抒写的二度创作和演唱者个性化体现中的二度创。二度创作可以划分为二度创作设计、认知原创把握原创作品、创新原创作品、表现作品和效果评价反馈等六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音乐创作的主体意识要求音乐创作者在创作音乐作品时,首先必须考虑赋予其音乐作品之生命、情感、信念与意愿,其次才是使其作品符合当时社会对艺术作品的美学倾向或是其它的非艺术因素的要求。一首优秀音乐作品的创作,是建立在音乐创作者自身所拥有的专业技术和具备完善的音乐创作主体意识基础之上的,为此,本文将简要论述音乐创作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音乐创作中典型化是音乐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使音乐体裁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音乐作品中音乐形象的典型化,它的性格特征和艺术魅力都是通过"卓越的性格刻画"来实现的,在音乐形象塑造时处于艺术表现的中心地位。基于此,文章着重就"音乐创作中典型化的途径"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德彪西是19世纪朱20世纪初的重要作曲家,他开创了印象主义音乐,作品《牧神午后》在创作中,既有浪漫主义后戴音乐的影子,又有他独特的印象派音乐的一面。其音乐作品与惯用展开技法的古典乐派、浪漫乐派交响乐相比,更是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5.
“人民性”是艺术的最高追求,冼星海和施光南是近代音乐史上仅有的两位被誉为“人民音乐家”的作曲家,他们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创作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音乐作品的“人民性”表现出一定差异。冼星海生活在抗战时代,他的作品的“人民性”主要体现为“救国救亡,反抗侵略”;施光南是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位作曲家,浓浓的“乡国之爱”成为其作品“人民性”的核心主题。冼星海与施光南音乐作品“人民性”的共性主要表现为他们都牢牢把握时代主题,把滚烫、赤诚的爱国热情融入音乐创作,把民族音乐的灵魂贯穿于创作生涯,奏响时代的最强音符。文章试通过比较冼星海和施光南音乐创作的“人民性”,探索他们成为“人民音乐家”的原因,力图为现代中国作曲家的音乐创作提供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肖邦一生致力于钢琴音乐的创作,其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和深刻的思想性。在其创作的众多体裁中,前奏曲这一重要体裁形式在其毕生音乐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其代表作《a小调前奏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品创作背景的阐释与音乐本体的分析采展现其个性化的音乐风格,为探究其音乐作品中戏剧性因素的最初表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歌剧《托斯卡》从两个方面表现了音乐中的戏剧美;音乐的戏剧性与音乐的抒情性高度结合;使典型的创造和意境的创造水乳交融,音乐的戏剧性推动音乐的发展走向高潮。  相似文献   

18.
罗一民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4):83-84,87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现状令人担忧,与国家教育方针要求差距较大,因而应加强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应着重于音乐形象教育,它对于青少年学生音乐的补课、丰富人生体验和增强发明创造能力具有多种功效,对于培养祖国新一代人的发明创造能力十分重要。为此应加强音乐形象教育,采取可行措施,增强认识,明确目标,定出制度,提高教师素质等,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9.
抒情独唱歌曲是作曲家们经常涉足的一个创作体裁,由于其篇幅的相对短小,风格的抒情悠扬,受到人们的特别爱戴。在冼星海的众多创作体裁当中,抒情独唱歌曲占了一小部分数量,但是这一部分歌曲的传唱率颇高。这些抒情独唱歌曲浓缩了冼星海的创作精髓,具有很高的音乐审美价值。它们体现了冼星海在音乐艺术创作上的形象化、乡土化、雄壮美、细腻化。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这些歌曲,特别富于爱国主义情怀,受到较高的赞誉。本文试图对冼星海这一时期产生的抒情独唱歌曲进行探析,希望更全面地解读冼星海的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20.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是19世纪作曲家中的巨匠,他的作品涉及除歌剧外的各种音乐体裁。在音乐创作上,虽然他遵循着维也纳古典主义的传统,但是其音乐却充满了浪漫主义气质,并且表现出富有个人特色的创造性。b小调狂想曲0P79 N01写作于勃拉姆斯创作的成熟时期,虽然不是一首大型作品,但是却表现出勃拉姆斯创作的许多特点。本文对这首狂想曲的演奏重点、难点作了较详细的分析阐述,从演奏音响交响性的角度分析、论述了重点乐段。通过分析狂想曲0P79 N01,能够为演奏和研究勃拉姆斯大型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