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教学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对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的过程,完善认知结构.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意识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对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反思,体验发现和创造过程;对知识间内在联系进行反思,促进知识的同化与迁移;对解题思维过程进行反思,优化思维品质;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提高对数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教学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应用知识。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反思意识,基于反思的特点和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引导他们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能够调整思维过程、深化问题研究、健全认知结构。因此,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反思意识,有意识地在预习、解题、复习中进行反思,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自我评价水平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自我评价水平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自我评价水平的策略是:引导学生分析数学思维过程,梳理数学思想方法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思维策略,反思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引导学生重新剖析问题本质,对问题进行推导引申;引导学生剖析解题方法的实质,优化解题过程;引导学生剖析作业错误、受挫原因,深刻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相似文献   

4.
教学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应用知识的过程。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反思意识,基于反思的特点和在教学中的作用,引导他们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能够调整思维过程、深化问题研究、健全认知结构。因此,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掌握反思意识的方法,有意识地在预习、解题、复习中进行反思,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教学中,展现数学思维过程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由于数学的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的接收、贮存和应用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思维的训练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要尽可能多地暴露思维过程.如果忽视这一点,那么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本文将结合高中的数学课堂教学,通过展现思维过程,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明确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根据近几年高考数学的特点是突出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怎样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我们认为解题后引导学生对题目及解答进行反思、领悟是很好的方法。所谓解题后的反思是指在解决了数学问题后,通过对题目特征、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过程、解题失误等方面的反思.进一步暴露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找出新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悟性”,从而达到开发学生的解题智慧,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概念教学一般要经过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建立、概念的巩固和概念的深化等环节。概念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既是知识的再创造、概念的逐步理解过程,又是改善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数学活动感知概念特征、把握概念本质、理解概念内涵,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数学概念。  相似文献   

8.
谢振华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B10):211-211,213
一、分析数学思维活动过程,培养创新能力。二、体现教师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探索精神;1.在定理、公式教学中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2.在解题教学中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三、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拓展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9.
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逻辑性较强,所以在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但是如何培养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反思意识,仍然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探索、优化。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反思,以不断提升其自身的反思能力,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进一步提升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相似文献   

10.
反思是数学思维的核心和动力。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通过反思能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并进一步优化思维过程,探索和发现规律,以达到沟通新旧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指出:“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与学习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通过反思,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通过反思,可以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促进知识的进化和迁移,产生新的发现,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十分重视对学生反思能力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水平,让学生成为会学习数学的人。  相似文献   

12.
曹忠娟 《考试周刊》2011,(11):59-60,195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发展其数学能力的有效措施。因此,教师应将数学家或作者的思维过程,以及自己处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借鉴、理解思维方法;也要让学生认识解决问题的思维曝光,便于教师反馈评价,形成教与学的思维回路。暴露数学思维过程,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思维,也可纠正错误的思维,从而培养理性思维,优化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3.
黄明珠 《学苑教育》2019,(4):49-49,51
小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多存在盲目性,学习往往限于一部分知识而缺乏知识的连续承接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反思学习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等教学的重要节点,适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结果进行再认识,检验和完善自身的不足,长期地进行坚持引导,进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反思意识和思维能力,为更加有效的学习数学提供坚实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教学中,暴露思维过程是指:向学生展示数学家的思维、教师的思维以及学生的思维三种思维活动.具体地说,就是将知识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探索过程、问题的深化过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现出来.过程有方法、有思维、有能力,只有暴露思维过程,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下面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暴露思维过程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5.
解题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学生的学习如果缺乏解题反思,往往印象很浅,思维的深刻性及批判性得不到发展。引导学生解题反思,能促进学生的理解从一个水平升到更高的水平,促使他们从新的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与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揭示问题的本质,探索一般规律,并进而产生新的发现。同时也有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学生只有在思考、再思考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才能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拓宽思路,优化解法,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俐造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思考过程,更是对自己的思维活动和经验的反思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由自发的状态上升为自觉的状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反思的意识,以切实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一、对比反思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是在不断地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在解决问题中常发生知识的负迁移,因此,出现混淆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数学反思就是对已经学过的知识重新认识、回顾和思考,形成全新的认识,它是一种思维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反思检测自己的思维结果.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过于重视逻辑思维及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反思悟道,导致学生对很多知识理解得不够透彻,影响课堂学习效果的提升.文章就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进行积极的探索,培养学生会反思、想反思、善反思的意识,建构更加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8.
数学思维按其智力品质可分为再现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两种。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策略有:让数学创造进入课堂,激发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动机;展现数学思维过程,引导学生探索数学创新思维的规律;实施开放式数学教学,创设学生进行数学创新思维的情境。  相似文献   

19.
数学策略性知识是在数学学习或问题解决过程中,蕴涵在“事实知识”背后的内在方法,是学生对自己的信息表征、组织、贮存、提取方式及对思维过程本身的调节和监控.比如,对自己的思考过程(从一个数学活动的开始到结束的每一步心理活动)进行的反思;对数学活动所涉及的知识、思想方法、有联系的问题进行自我监控;对题意的理解过程、解题思路、推理的过程、运算的过程、语言的表达进行自我监控等等,都是有关的策略性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策略性意识不强,也不注重这方面的学习.本人结合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的教学,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策…  相似文献   

20.
杨振远 《广东教育》2006,(12):39-40
在数学学习的认识活动中,思维占有重要的地位.数学思维作为结果,指数学知识本身;数学思维作为过程,指的是获取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把学生的思维过渡到科学、正确、符合客观规律的思维,暴露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过程中的正确或失误的思维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