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网络成瘾青少年体育干预之行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日非法网戒机构致使"网瘾"少年殒命,"网络成瘾"话题争议四起,造成众多家长心理恐慌和极大压力.而相关课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滞后,有效干预途径尚在探索.面对实际问题,采用行动研究对网络成瘾青少年进行体育干预实验.结果:(1)体育干预对于青少年网络成瘾一般问题、尤其是由于亲子沟通障碍引起的网络成瘾问题的干预效果明显;(2)行动中,拓展训练、远途旅行、游泳、网球、篮球、轮滑等是最有效的干预项目;(3)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并不是"洪水猛兽",家长切勿病急乱投医.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8周体育运动干预,探讨体育运动干预对网络成瘾进行矫正的效果。方法:通过对长春市5所高等学校的5 00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按照不同年级、性别、专业、网络成瘾程度、心理健康程度比例从被试者中筛选出69名网络成瘾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35人)和对照组(34人),通过对实验组进行8周体育运动干预,对照组在同一时间内静坐,再通过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实验组、对照组进行体育运动干预前、后测量,对测量的得分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结果:大学生中网络成瘾的比例占到了36%,并且网络成瘾者在年级、性别、专业等比例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体育锻炼对网络成瘾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P<0.01),对轻度、中度、重度网络成瘾者都具有较好的矫正效果;体育锻炼对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矫正具有较好的疗效(P<0.01),但是对于中度、重度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P>0.05)。结论:通过8周的体育运动干预对网络成瘾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网络成瘾的程度加深治疗效果随之下降,提示心理健康品质属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疾病,对其进行治疗应该辅以其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剖析大学生手机成瘾综合征症状,探究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综合征的干预效应。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1100名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与手机成瘾量表测试;通过将270名大学生手机成瘾者分成8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开展持续8周的运动干预实验;运用数理统计与分析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1)大学生手机成瘾检出率为46.1%,头疼和孤独感是手机成瘾综合征中最普遍的症状;(2)运动干预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综合征有显著的改善作用(P<0.001);(3)8个项目运动干预对改善大学生手机成瘾综合征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对各组别进行横向比较时发现乒乓球实验组的综合干预效果最好。结论:运动干预能显著改善大学生手机综合征,乒乓球、羽毛球综合干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一公共卫生问题正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对体育运动与网络成瘾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探讨运动干预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为完善我国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防治体系提供依据。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可以通过改善个体心理健康、调节个体行为表现、改善个体大脑结构和调控激素分泌来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状发挥作用,其中运动强度、时间、方式是影响运动干预网络成瘾效果的重要调节变量。体育运动能够有效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网络成瘾,但体育运动的强度、时间,以及对网络成瘾发挥作用的生理学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我国未来相关研究应严密实验设计,完善研究方法;增加纵向追踪研究比例;结合生物科技,深入探讨运动干预网络成瘾的生理学机制;量化研究结果,增强研究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张成胜 《体育科技》2013,34(4):127-128,133
采用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对昆明市5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选取其中的60名网络成瘾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实施3个月的体育运动干预,对照组不参与体育干预。结果显示:体育运动干预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疗效。回测数据显示:体育运动干预对防治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效果具有明显的有效性、持续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出现了网络成瘾问题。近年来,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和干预一直是教育界和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笔者对一位网络成瘾学生进行体育干预取得了成功,现将有关情况与干预方法介绍如后。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体育干预对边缘化大学生的影响,以4名不同程度边缘化大学男生为个案,以体育游戏和拓展训练为主要干预内容,运用实验、观察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为期3个阶段共计12周的体育干预。结果表明:被试在体育干预结束后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其SCL-90量表总分及部分因子得分均有一定程度下降,阳性项目数明显减少;干预结束后,被试的集体荣誉感有所提升,且边缘化程度部分下降;体育干预对改善边缘化大学生的情绪状态、沟通方式和问题行为均有明显效果。但研究发现,体育干预并未使被试的心理健康完全恢复正常水平且对躯体化症状影响不大,另外,中、重度边缘化被试的边缘化程度也未降至下一等级,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生网瘾干预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对石家庄学院大学生进行调查,选取32名网络成瘾的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喜欢羽毛球运动的16人为实验组,剩余16人为对照组.实验组实施为期8周的运动处方干预,在运动处方干预前后同时对研究对象运用心理症状诊断量表监测其心理状况.结果表明:实验组运动处方干预后网络成瘾测评数值和心理症状诊断各因子得分都大幅度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可见,体育运动对于促进大学生网络成瘾者戒除网瘾、获得健康心理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网络成瘾定义、症状与危害、诊断、干预与治疗等方面的综述,全面认识与了解网络成瘾,并试图阐述体育活动对预防、控制、治疗网络成瘾的作用以及体育活动防治网络成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采用行动研究法,对一名16岁的网络成瘾男生进行体育干预个案研究。研究从解决HG网络成瘾问题的需要和设想出发,综合有关网络成瘾机制及干预的理论、方法、条件,制定总体干预行动计划和具体实施行动计划。收集整理HG在特定情境中行为表现日记、谈话录音、观察记录等有效资料,反思体育干预行动。结果表明:HG躯体化症状减轻、焦虑缓解、不良情绪得到宣泄、积极应对方式建立。亲子共同参与的休闲运动项目和专项运动训练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方式效果理想,HG的网络成瘾目标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运动处方与多种措施间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相对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sycNET、CBM、CNKI数据库,搜集运动处方干预、团体心理咨询、普通心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此4种措施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随机(RCT)、半随机(qRCT)对照实验的相关文献。检索时段均设定为建库至2019年5月11日。由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以及偏倚风险的评估,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22项研究,2838个样本。网状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运动处方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综合效果显著优于其余3种措施。根据干预效果最优的可能性概率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运动处方干预、团体心理咨询、普通心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结论:现有研究所提供的证据表明,运动处方为目前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最优措施的可能性最高。但受个别措施研究数量及样本量的限制,证据强度仍需更多规范、高质量的研究予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网络成瘾不仅给社会、学校、家庭造成了危害,也成为青少年健康的新"杀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加强身心健康工作刻不容缓,它关系着教育的健康发展。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访谈法,试图找出网络成瘾、心理状态与体育活动之间的关联,并制定合理有效运动计划。结果表明,体育运动对可以对网瘾青少年学生自我控制进行有效干预;体育运动尤其是球类运动可以有效的改善青少年学生生理和心理状况,缓解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进而帮助青少年摆脱网络成瘾困扰。  相似文献   

13.
魏瑶  洪冬美 《浙江体育科学》2013,35(1):92-94,102
目的:探讨“TARGET”模式体育干预对青少年目标定向和自信水平的影响机制.方法:通过三因素混合实验处理,运用PEI、TEOSQ问卷,测量86名大学生被试目标定向和自信水平,并检验实验处理效应的显著性.结果:TARGET模式体育干预对对青少年任务定向和自信水平效应显著(p<0.01);体育锻炼、干预方式和任务定向水平存在交互影响(p<0.01),结论:“TARGET”模式体育干预提高低任务定向被试得分,并间接促进青少年总体自信和个人外表水平.  相似文献   

14.
高明  尹俊玉  韩尚洁  段卉 《体育科技》2013,34(4):79-82,94
目的:探讨流行音乐舞蹈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及其心境的影响。运用最近风靡世界的歌曲江南stlye中的骑马舞对实验组被试连续8周的实验干预。采用PSPP、POMS量表测试实验前后的实验组与对照组被试身体自尊和心境水平,并对结果统计分析。结果:在身体自尊方面,实验组被试实验后身体自尊各维度分支均有上升。被试身体价值感、身体吸引力、身体状况变化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照组被试实验前后身体自尊水平几乎没有发生变化(P>0.05)。在心境方面,骑马舞对被试TMD总分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对消极症状(紧张、愤怒、抑郁、慌乱)方面影响显著(P<0.05)。.对照组被试实验前后心境状态几乎没有变化。结论:实验后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均有上升趋势。骑马舞练习有利于女大学生心境状态消极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影响城市青少年校外身体活动的社会生态因素,该研究采用多阶段、概率与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调查了全国不同地域的10 531名城市青少年。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与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的构建与检验,发现影响城市青少年校外身体活动的社会生态因素具有多元性,其分别来自宏观、中观与微观社会生态系统的不同层面:(1)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青少年的年龄、抑郁水平、自身医学知识、参与不同强度身体活动的能力以及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2)中观层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父母的就业状况、社区安全、社区体育活动、体育活动社会交往及社区以外的社会体育活动;(3)宏观层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青少年的居住城市,而政策尚未成为影响我国城市青少年校外身体活动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在于,青少年校外身体活动干预方面的政策和文件,要明显滞后于学校体育领域的政策和法规等。基于此,该研究建议未来应把社区作为我国城市青少年校外身体活动干预的重要场所,将城市青少年的校外身体活动干预与个体的心理评估相结合,并以政府、社区与家庭为依托,在优化相关社会生态因素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青少年的校外身体活动实施多维干预。  相似文献   

16.
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网络成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分析体育运动干预网络成瘾的可行性,探讨家庭体育和学校体育对网络成瘾的干预作用,提出了体育运动对网瘾干预的对策,旨在预防网瘾的形成和帮助网络成瘾大学生改善乃至戒除网瘾。  相似文献   

17.
以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为个案,对每种症状2名共6名大学生心理障碍患者进行体育疗法干预研究.在深入了解被试者情况、分析其致病原因和特点的基础上,把针对性体育疗法、一般体育疗法及心理辅导结合起来制定体育疗法方案.经过8周的体育疗法干预实验,分析体育干预前后的观察记录和问卷测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体育疗法干预后相关因子均有所降低,被试者的身心健康得到了促进,但体育疗法对于不同程度心理障碍治疗效果不尽相同,对于中度或重度症状的干预效果好于轻度症状.  相似文献   

18.
周海旭 《体育科研》2021,42(1):77-85
运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和持续有氧训练(CAT)对青少年的身体成分与心肺适能的不同影响效果,为设计青少年锻炼方案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共纳入14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以PRISMA声明的标准对14篇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质量评价。结果:(1)HIIT与CAT对青少年体重和BMI的干预效果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对体脂率的干预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2)HIIT与CAT对青少年最大摄氧量(VO2max)、峰值摄氧量(VO2peak)、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干预效果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但HIIT对青少年VO2max、VO2peak和DBP总体效应量优于CAT,CAT对青少年SBP的总效应量优于HIIT;(3)其中将青少年分为健康和肥胖两个亚组,健康青少年亚组中,CAT对体重、体脂率、BMI和SBP等指标的干预效果优于HIIT,HIIT对VO2max和DBP的干预效果优于CAT;肥胖青少年亚组中,HIIT对体重、体脂率、BMI、VO2max和DBP等指标的干预效果优于CAT,HIIT与CAT对健康青少年SBP的干预效果类似。  相似文献   

19.
针对诱发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和特征,根据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及程度,构建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三维一体的体育运动模式,开展以学校体育为主、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为辅的体育活动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旨在预防网瘾的形成和帮助网络成瘾大学生改善乃至戒除网瘾。  相似文献   

20.
号称“百慕大三角”、“特殊儿童之王”的自闭症是一种由大脑、神经以及基因的病变所引起的综合症,集人际关系隔离、语言困难及行为障碍等于一身。对有关自闭症干预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分析,发现存在很多不足,试图通过实验对体育干预的效果进行检验。实验研究的设计:采用单因素组间多基线设计,将筛选好的8名被试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自变量:体育干预(体育游戏主要指动作模仿、感觉统合训练、按摩、远足旅行与一定量专项练习等);因变量:幼儿自闭症发展程度。结果表明,体育干预可以作为现行自闭症幼儿早期干预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