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鸣 《收藏》2006,(10):50-53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红火,中国书画成为广大艺术品投资者和收藏者青睐的品种。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各类书画拍卖会和画廊书画作品的总成交额已达到120多亿元,书画作品的成交率之高,出入意料,令人感叹。然而,随着中国书画市场的繁荣,急功近利的行为日渐突出,大量古代、近现代书画的赝品和仿品充斥市场,使得众多书画投资者望而却步。但是,一些颇有眼光的收藏者和投资者,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收藏思路,把投资购藏的目标锁定在一大批有艺术水准和市场潜力的当代中青年画家作品上,从而走出了一条投资收藏书画而有望回报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赵榆 《收藏》2006,(11):164-165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6年秋季大型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定于10月29日在北京亚洲大酒店举行。10月26日至28日展览3天,10月29至30日拍卖两天。此次拍卖会共推出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古代书画,《中国当代优秀画家绘画选集》3个专场,荟萃中国书画精品842件,底价总额17802万元。  相似文献   

3.
林明杰 《收藏》2006,(10):152-152
一个中青年画家,昨天或许还在以低价艰难地出售他的作品,今天却在拍卖会上创造了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元的“成交纪录”。如此一夜暴“富”的喜报强烈刺激着艺术品市场内外人们的神经。深谙内情的业内人士对此却淡然一笑:“你经历过大跃进吗?知道放卫星吗?”在艺术品拍卖中,当代书画和油画最为“火暴”。当代书画拍卖中涉及的画家大多健在,而油画的中坚力量也是中青年。活着的画家当然比较有活力啰!  相似文献   

4.
王照宇 《收藏》2006,(9):46-48
时下国内弗画市场异常火爆,在悠久的中国书画鉴藏史上几无出其右者。社会的长期稳定,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加剧了艺术品的商品化趋势。随着艺术品市场的不断扩大,书画造假作伪之风也随之盛行,以致大有泛滥之势。  相似文献   

5.
王永林 《收藏》2009,(4):169-170
全民都欲涌入收藏领域的艺术品市场火爆时代,书画收藏投资者如何少交“学费”、少买名家书画赝品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首先应承认,由于中国书画真伪之辨尚有一些不确定性(专家称之为“模糊度”),使有些古代书画名作的真伪成为悬案,至今让专家们争论不休。但绝大多数古今书画作品,特别是近现代名家书画作品,只要认真对待、细致辨识,还是可以辨别真伪的。  相似文献   

6.
郭浩满 《收藏》2008,(12):25-25
经过2005年中国画的急速上升周期以及近两年的“当代中国油画”的国际炒作热潮,中国书画市场明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在异常的市场大环境和书画市场内部调整的内外夹击之下,中国艺术市场、中国绘画界产生一个个巨大的问号:2008年后,中国绘画艺术的主流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许丽丽 《收藏》2008,(1):186-187
中国古代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历经流散和战乱、动乱,能够保存至今的古代书画寥若晨星。自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艺术品市场兴起以来,古代书画作品的市场价值日益显现。然而,由于艺术品市场的不成熟和不完善,古代书画的价值并没有在市场中完全体现出来,价格与价值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偏差。  相似文献   

8.
赵榆  唐小萍 《收藏》2007,(3):24-24
中国书画中的名人精品征集困难,这是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规律,是目前所有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面临的共同难题。  相似文献   

9.
韩涧明 《收藏》2009,(3):23-25
面临金融风暴袭击,艺术品市场顾虑重重,疑惑重重,那么,我们艺术品市场的专家对此又是怎么分析的呢?我们特别请到了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画艺术鉴定研究中心顾问、研究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委员会常务主任张忠义先生,请他为读者藏家提供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0.
赵余 《收藏》2014,(3):122-129
一、在中国书画拍卖行情的拉升下,2013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企稳回升 自2011年秋拍开始,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进入了调整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