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把阅读教学定位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揭示了人与人之间、人与作品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的产生,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确定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成为一种丰富自我和发展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现代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因此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行为就是人与人之间确立的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是思维碰撞与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对话教学呢?  相似文献   

4.
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同样也应这样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作为基础的。现代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但是,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时间  相似文献   

5.
现代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因此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实践行为。  相似文献   

6.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小平 《时代教育》2006,(12):69-69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语文新课程的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的。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孙讯 《学语文》2012,(2):73-7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  相似文献   

8.
邱卫国 《阅读与鉴赏》2009,(3):19-19,15
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读者和作者之间确立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是主体和主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理论下的阅读教学应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主体间和文本主体间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0.
现代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作为基础的。对话理论体现了人与人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但教师在其中起的作用又是最大的,是隐性的。在阅读课中,教师就是通过各种方法选中各种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推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相似文献   

11.
<正>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具有社交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学的"教"和"学",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文学课堂在一个集体中实施,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作者的对话等等。现代对话理论认为,文学作品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良好的课堂互动机制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一种对话和交流关系,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实现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创设良好的文学课堂互动机制,需要师生在教学情境中借助各种渠道进行认知和沟通,学生要实现学习的效果,就应在广泛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在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双向互动关系。对话的目的不仅限于知识的获得,更在于了解和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这一教学过程的目的在于学生的自我构建,学生在对话中不断拓展、修  相似文献   

13.
现代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人与之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因此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现代对话理论浸润阅读教学带来了阅读教学的崭新面貌,与此同时,也给教师们提出了不少新问题。一、强调文本与读者的对话,什么样的对话才有利于作品意义的建构传统阅读教学似乎也有对话关系,譬如: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读解课文,读者之间的对话———师生的讨论解答,但这些均停留在表面。无论师生…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是读者通过心灵对话达到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使课堂成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沃土,让阅读教学洋溢灵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的对话主要是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相似文献   

15.
潘日强 《文教资料》2005,(32):99-10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去,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现代对话理论也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使之成为心灵的交流,我认为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做好师生之间的积…  相似文献   

16.
成绍智 《小学生》2013,(5):29-29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从古到今一致认为,阅读是读懂课文、读通课文的有效方法。《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作者与读者之间,就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意味着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阅读作品的过程,是  相似文献   

17.
现代阅读观以对话理论为基础,将阅读行为视为人与人之间确立的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三者形成了一个“对话场”。学生无疑是“对话场”中最重要的一极。因此新课程理念突出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顾及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和阅读趣味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8.
对话是阅读文本的方法之一,阅读文本的过程,其实质也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自我对话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文本是一种对话的载体,交流的平台。文本内的对话,就是师生、学生的对话交流始终落在文本上,把文本分析落到文章的关键词、重点句、精彩段上,挖掘出文本潜藏的内涵,让学生从独自品尝到交流分析,在不断地与同伴,与老师的对碰中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9.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是啊,对话是人与人交流思想和情感的主要方式,在当今教育改革中,对话教学这一开放、多元、互动的教学形式已发展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流.于是,我在教学中通过朗读与想象引导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20.
<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在传统教学观念下,部分教师对阅读教学没有准确的定位,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这都源于没有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没有走出传统教学的"窠臼"。新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可以理解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了一种对话与交流的关系,阅读成为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