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晓明 《视听界》2011,(6):42-44
说起电视新闻中的调查类节目,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央视名牌栏目《新闻调查》。该栏目自1996年开播以来,对某些新闻热点问题和社会敏感问题进行调查取证、分析和透视,资深的记者队伍,娴熟的电视手法,使其一度成为国内电视新闻调查节目的一面旗帜。不过,电视新闻调查并非只有这一种模式。在日常生活中,社会热点、新闻事件不断出现,需要媒体,特别是城市台、地面频道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快速反应,迅速解读,深挖观众需要的内容,为受众提供“快消品”。相对于央视的《新闻调查》  相似文献   

2.
《走近科学》作为央视科教频道的主打节目,近10年来生产了大量优质的电视节目,在各类节目评奖中屡次获奖。该节目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拥有了一批忠实的观众,成为中国电视科普的一面旗帜。《走近科学》为什么能够受到观众的  相似文献   

3.
友刊链接     
中央电视台《电视研究》2002年第5期刊载赵化勇的文章:《全球化背景下央视的改革与发展》,文中在谈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媒体的生存空间及角色时说,在国际电视领域中,从上个世纪90年代持续到新世纪的议题是全球化。一方面,媒体推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历程:其一,媒体是传播信息、引  相似文献   

4.
新论摘要     
谢耘耕、倪握瑜在《南方电视学刊》2006年第6期上撰写《2006中国电视报告》,从十个方面对中国电视的现状加以梳理,评价。其一,电视新闻领域表现平淡。各级电视媒体竞争分级化,形成全国性新闻与地方性新闻两大竞争领域。在全国性新闻市场中,央视仍处于绝2006中国电视报告  相似文献   

5.
评论类新闻节目是评论者,评论集体或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发表议论、见解的节目类型。评论类新闻节目是电视作为新闻媒介的旗帜和灵魂.成功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也越来越成为一个电视台综合实力的体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央视《焦点访谈》的推出,很快在全国人民中建立了很高的信誉度,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6.
目前,电视新闻成了不同电视媒体竞争的主要手段,而在电视新闻中,深度报道又成了电视媒体流行的主要报道方式。1980年央视创办《观察与思考》,电视深度报道开始了最早的尝试。随着电视新闻改革大潮的掀起,央视逐渐出现了现在最能被受众认同的电视深度报道三部曲——《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  相似文献   

7.
《新闻1+1》开创中国电视评论新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公民文化素养和媒介素养的提高,电视评论节目渐渐受宠,央视新闻频道改版后推出的《新闻1+1》成为电视评论节目的旗帜。本文从口播评论与图像评论复合组合的功能意义,历史观的叙事框架,公允、客观、平衡的话语场,微观事件评论背后的宏观框架,网络议程与媒体公共议程的对接5个方面来解读该节目的评论范式,为电视评论节目的创新提供理论参考和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8.
张薇薇 《视听界》2010,(1):111-111
去年的荧屏刮起了一股红歌旋风。江西电视台的《中国红歌会》依然好评如潮;《我爱记歌词》、《超级女声》等歌唱类、选秀类节目加大了唱主旋律歌曲的比重,收视率攀升;央视3套《激情广场》制作播出了15期“爱国歌曲大家唱”,《中国音乐电视》制作了6集《歌声飘过六十年——献给祖国的歌》,央视音乐频道《影视留声机》推出了六十年优秀影视歌曲展播……红歌为什么这样红?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电视新闻界,《焦点访谈》是电视深度报道的一面旗帜,自1994年4月推出后就一直受到观众的欢迎,长期以来收视率在央视节目中仅次于《新闻联播》。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焦点访谈》取得如此佳绩,实属难得。值得关注的是,《焦点访谈》在保持了相对收视高排名的同时,近年来的绝对收视率却有了较明显的下降。 《焦点访谈》的收视率为何下降,固然有一些客观因素不可忽视,如从栏目自身发展规律看,这个创办至今已7年的栏目无疑在经历着成熟的“考验”。《焦点访谈》的制片人梁建增对此深有体会:“一方面栏目做得长了,主题不可避免地有重复性,手法也容易重复。成熟是一个好事,也是一个坏事。成熟往往  相似文献   

10.
靳智伟长期从事中国广播电视传播、事业政策、技术政策的研究,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法》和《电影法》前期调研和起草工作。他的现任职务是: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研究员;央视市场研究  相似文献   

11.
传媒视野     
传媒资讯广电总局推荐2010年十大创新创优栏目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向广电系统推荐2010年十大创新创优栏目:央视《星光大道》、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央视新闻频道《我的这五年》、央视军事·农业频道《生活567》栏目、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大家看法——我建议》栏目、北京卫视《档案》栏目、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万家灯火》栏目、浙江卫视《江南》栏目  相似文献   

12.
肖帅 《声屏世界》2009,(2):34-36
据相关收视率统计数据显示,50集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在央视一套播放到第16集时,收视率达到了近年来最高峰值12.94%,创下央视自2000年《大宅门》以来的最高收视率,成为8年来央视电视剧收视率的冠军。在唯收视率马首是瞻的今天,该剧无疑是一部“叫座”的成功之作。在中国电视艺委会专门为此剧召开的艺术研讨会上,  相似文献   

13.
荣辱榜     
《青年记者》2008,(6):2-3
央视二套《倾国倾城》大型电视活动获好评 近日,从“中国活动营销峰会暨品牌活动颁奖盛典”传来消息,央视二套《倾国倾城》大型电视活动被授予“2007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电视品牌活动”。在百度发布的《2007百度风云榜12月奥运关注报告》中,该节目也摘走“网民最喜欢奥运电视节目”桂冠。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央视新闻、经济等频道不断推出大型活动,《感动中国》、《圆梦行动》等活动使得电视活动产品从无形到有形,定位越来越准确,主题也越来越鲜明。2007是锦州"三年大变样"的决战之年,为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借鉴央视开发电视活动产品的经验,锦州电视台把2007  相似文献   

15.
央视《新闻1+1》是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一面旗帜,本文以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接受美学研究方法为切入点,剖析该节目是如何将这一理论应用于新闻传播领域的,进而为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革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央视《新闻1+1》是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一面旗帜,本文以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接受美学研究方法为切入点,剖析该节目是如何将这一理论应用于新闻传播领域的,进而为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革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媒体脸谱     
《青年记者》2013,(4):2-3
特约评论员首次亮相央视《新闻联播》1月23日,央视《新闻联播》中,特约评论员杨禹正式亮相,这也是该节目开播35年来第一次引入特约评论员。杨禹出现在与主播郎永淳的连线中,就近期社会集中关注的"舌尖上的浪费"问题进行了直播评论。第一财经电视登陆新加坡1月15日,由新加坡真实东方传媒有限公司、新加坡星和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一财经电视新加坡启播庆典活动"在新加坡驻上海总领事馆举行。第一财经电视于2013年2月1日起与新加坡观众正式见面。第一财经是频道内容提供商,新加坡星和有线是频道内容播出平台,新加坡真实东方是第一财经的频道营运方。  相似文献   

18.
2014年随着《生活大爆炸》等四部美剧在视频网站下架,而同时美剧《权利的游戏》开始在央视播出。许多人开始关注,美剧在中国的电视平台能否热播?本文结合美剧在央视的播出历史,并通过对美剧的受众人群、翻译、审查工作等角度分析认为,美剧在以央视为代表的中国电视平台将依然遇冷。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0月30日,央视体育频道品牌栏目《足球之夜》(以下简称《足夜》)在节目中宣布改版,提出在加强固有的新闻性深度报道的同时要承担电视栏目的社会责任。从前几期的节目来看,新版《足夜》由原先以国内足球联赛为主,变为以关注我国青少年足球发展为主,兼顾国际足球热点内容。随后,央视中超直播从第27轮开始全面停播,而从11月10日起“央视各档体育新闻不见了任何中超电视画面报道,连最起码的文字条幅和口播新闻也被取消。”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国电视谈话节目,本文在对中国电视谈话节目梳理现状的基础上,以央视大型谈话类节目《我们》为个案,试图从个案研究中发现中国电视谈话节目普遍的问题以及最新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