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问题苏教版数学选修2?1第23页,本章测试第11题:写出命题"若a=b,则lg a=lg b"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性.解原命题:若a=b,则lg a=lg b.逆命题:若lg a=lg b,则a=b.逆否命题:若lg a≠lg b,则a≠b.否命题:若a≠b,则lg a≠lg b.其中,逆命题与否命题是真命题.一般认为  相似文献   

2.
笔者曾听过一节讨论课 ,课题是“四种命题 (二 )” ,讨论的是原命题为真时 ,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真假 .学生都作了充分的准备 ,侃侃而谈 ,虽观点基本上都是课本列出的 ,但考虑问题角度有别 ,所举例子各不相同 ,气氛相当热烈 ,从调动学生主动性、从学生投入来说 ,效果非常好 .然而 ,讨论在下列问题处受阻 :问题 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 ,正确的命题有几个 ?试举例说明 .绝大多数同学认同课本中“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假”的观点 ,认为四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或者没有、或者有二个、或者有四个 ;独有一位同学坚持认为四命题中…  相似文献   

3.
四种命题的概念与表示形式,即如果原命题为:若p则q,则它的逆命题为:若q则p,即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即得其逆命题;否命题为:若﹁p则﹁q,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即得其否命题;逆否命题为:若﹁q则﹁p,即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即得其逆否题;两个互为逆否的命题同真或同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介绍了运用逻辑学四种命题的知识中的“一个命题为真命题,其逆否命题的也为真命题,而它的逆命题和否命题不一定为真”这一核心理论来解决生物课教材中“遗传方式的判断”这一难点知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1.对四种命题的认识 一般地,设“若P则q”为原命题,那么“若q则P”就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若非P则非g”就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若非q则非P”就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相似文献   

6.
将本文后面所列参考文献分别简称为文[1]、文[2]等.将新编全日制十年制初中数学教材简称为教材. 文【1]中有一种制造逆命题的方法,它是文[2]的方法的推广.但文[1]只从形式上去推广.未注意其实质,结果似是而非.本文先谈一些有关逆命题的内容.并对文[2】的方法作一些讨论。然后讨论文[1]的方法. 1.应注意两点首先,应该注意下列两点: 第一,一个命题往往有讨论范围(即先决条件),讨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时,总是在相同的范围内讨论的. 第二,等价原则: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并  相似文献   

7.
逆否命题是数学四种命题中重要的一个命题。在实际中应用"逆否命题"思想往往能开拓解题思路,简化运算过程。利用"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或逆命题与其否命题等价)",把那些从命题本身难以直接解答的数学问题转化成它们的逆否命题来考虑,往往可以使问题简化。本文主要阐述了逆否命题思想,并具体给出了逆否命题在数学分析、近世代数中的几个应用,旨在增强运用逆否命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分析》这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发现许多学生不会写某些定理的逆否命题,甚至不会用逆否命题。因为在某些学生的脑海里,逆否命题似乎不是定理。还有些学生经常错误地用定理的逆命题,从而导致证明题目时,结论正确,过程错误。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但它的逆命题也可能真  相似文献   

9.
<正> 教学实践中,编拟变式题的方法很多,这里只列出常见的几种。一、命题形式的变更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不一定与原命题同真或同假,当逆(或否)命题与原命题同真  相似文献   

10.
一个命题的题设与结论相互交换后所得的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一个真命题(定理)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可能是假命题.例如,命题“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相等的角是对顶  相似文献   

11.
一、命题和充要条件 1.命题。判断事理的语言叫做命题。数学里判断事理的语言叫做数学命题。每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命题有四种形式:原命题:如果有A,那么就有B。逆命题:如果有B,那么就有A。否命题:如果没有A,那么就没有B。逆否命题:如果没有B,那么就没有A。  相似文献   

12.
一什么叫做逆命题?如何制造逆命题? 统编初中课本《几何》第一册(以下简称《课本》)第137页,对逆命题概念给出了如下定义: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几何第二册复习题五第三十四题的第(4)小题是:写出命题“a和b都是偶数时,a b是偶数”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并确定它们的真假。  相似文献   

14.
正难则反策略的本质是逆向思维.求解高考或模拟考试解答题中的某些把关试题时,正面处理有时不易使问题获解,此时,可以选择正难则反的策略,即利用逆向思维,从问题的反面入手攻克问题.常见的思维路径:一是把原命题等价转化成其逆否命题来处理,或者借助于原命题的逆命题来解决;二是利用反证法来推证.正难则反的策略,启示我们在遇到某些利...  相似文献   

15.
易错点1命题中条件与结论的否定错误 例1写出命题“若x2+Y2=0,则x,Y全为零”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在数学中逻辑用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数学内容的表达,命题(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之间的关系,以及命题成立的条件(如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都离不开逻辑用语.通过简易逻辑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进行简单推理的技能,发展思维能力,这是新大纲、新教材的一大特点.但由于这部分内容概念多、符号新、是否是命题的判断、日常自然用语里的联结词与逻辑联结词的  相似文献   

17.
高级中学《立体几何全一册 (必修 )教学参考书》第一章的附录中有这样一段论述 :“反证法实质上是证明命题的逆否命题成立 .即当命题由题设 结论不易着手时 ,而改证它的逆否命题 .否定的结论 否定的题设成立就行 .”该书为了说明“反证法”与“同一法”的区别 ,还进一步强调 :“前者 (指反证法 )证的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笔者以为 ,此两处论述颇为不妥 ,值得商榷 .鉴于该书在广大中学数学教师中的影响 ,有必要就此问题加以澄清 .首先 ,必须弄清“反证法”与“逆否证法”的实质各是什么 ?我们知道 ,一般设欲证命题为α(α可以是一个简单…  相似文献   

18.
设有原命题,其逆命题即是将原命题中的前提与结论互换。设原命题为“若A则B”,那么逆命题为“若B则A”。例1.原命题:三角形中若两边相等,则其讨角亦等。(真)逆命题:三角形中若两角相关,则其对边亦等。(真)例2.原命题:老四边形为菱形,则其对角线互相垂直。(真)逆命题:若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则为菱形。(假)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为真肘,则称为该定理的逆定理。例1中定理的逆命题即为其逆定理,而例2中的逆命题为假命题,不能称为逆定理。在上面两例中,原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分别只有一条事项,互相换位很容易制造出逆命…  相似文献   

19.
何为反证法?反证法是证明命题的逆否命题成立,即当命题由题设?结论不易着手时,而改证它的逆否命题,也就是否定的结论?否定的题设成立就行,实际上是用本科公理,前此定理,本题题设,否定结论,推出结果为某公理、某定理,题设或临时假设所不相容或自相矛盾.这就是说,结论一经否  相似文献   

20.
在近几年的毕业复习中,我们明显地感到学生对充要条件的理解和掌握是一个薄弱之处。他们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产生混淆,对充要条件的充分性和必要性两方面的证明模糊不清。如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部分的内容?下面谈几点教学意见。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了命题和命题的四种形式,并且知道原命题和逆否命题、逆命题和否命题分别是等价命题。这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充要条件等概念的已有基础。教材正是在这些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例来阐述条件和结论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