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突出表现。如果作文不贴近生活实际。不反映社会人生,不抒写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那么,作文也就成了简单的文字游戏。没有生活实际内容的文章,要么假话、大话、空话连篇,胡编乱造;要么无病呻吟,矫情造情;要么掉书袋,沉迷于故纸堆中,既没有独到的见解,也难以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2.
快乐写作文     
从教多年来,我发现有很多小学生怕写作文,不喜欢写作文。挖空心思写出来的文章,要么观点陈旧,缺乏新意;要么重点不突出,没有真情实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追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生活不够关注,未能让生活成为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如何让学生学会作文,喜欢作文,把写作当成生活的一种需要、一种有意义的活动方式?这就需要老师能授以法窍,从生活本身着手,加以启发引导学生,鼓励其写出既带有自己观点,又能反映真实生活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3.
【背景】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讲起来也头头是道,可为什么一到写作文时,却总是没东西写,要么干巴巴地味同嚼蜡,要么胡编乱造一气。对作文有一种恐惧感?我分析主要是他们没有将作文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因而他们的话匣子没打开。  相似文献   

4.
"文学源于生活。"这是文学理论界不争的事实,环顾时下学生作文,问题频出,要么无病呻吟、要么枯燥无味、要么矫情做作、要么空洞无物、要么口号连篇……作文教学拨乱反正、归回本质,这是作文教学发展的本质诉求,同时也是新课改给予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5.
常言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就谈不上理想的创作,中学生也不例外.要遵循坚决不脱离生活才能搞好写作.都说语文有两怕,一怕周树人,二怕写作文.中学生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生活写作油水分离,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一提起写作就愁眉苦脸,要么是无话可说,要么是语无伦次,要么是言之无物.究其原因是平时观察不留心,没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光凭写作时临时抱佛脚,临阵磨枪,看似冥思苦想,实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使出浑身解数照样写不出好的文章,东拼西凑,胡编乱造,丝毫不真实,这样的作文可想而知感人的力量大打折扣.由此可见,写作的前提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没有全面的观察,没有细致的分析,没有丰富的积累,就不能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只有细心观察生活,立足生活,才能更好地完成作文的写作.  相似文献   

6.
<正>叶圣陶先生说:"无论写什么东西,立场、观点总得正确,思想方法总得对头。"训练思想的涵义在于,"是要使人有真切的经验来作假设的来源;使人有批评、判断种种假设的来源;使人能找出来证明假设的是非真假。"笔者通过观察,发现中学生目前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作文能够来源于自己生活体验的很少,很多作文要么是仿写,要么是胡编,要么是改写。这种作文没有真情实感,没有自己的感受,"创作"自然不成  相似文献   

7.
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由于年纪小,在成长过程当中没有经受多少生活的历练,社会知识、人生阅历不丰富,加上他们平时读的书少,积累少。因此,写起作文来,要么是于巴巴三言两语,要么就是语言哕嗦,不简洁,要么层次不清,没有连贯性,更不用说讲究语言的生动、构思的巧妙、立意的深远了。每次作文,我们都遭遇过这样尴尬的局面:学生写得叫苦不迭.教师批得头昏脑胀。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让学生乐意作文,写好作文.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背诵、阅读、观察、不断积累,充实库存,引来源头活水,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谢淑芳 《学周刊C版》2010,(8):178-178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学生,写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无感可发。写的作文要么空话、假活、废话连篇,要么抄袭别人的作文,张冠李戴,文不对题?由于学生对生活、社会缺乏感受,并没有想到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或对生活的领悟在写作中表达出来,所以,学生在作文中的所谓真情实感只是“为赋新辞强说愁”。  相似文献   

9.
凡教过语文的老师大概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老师一面批改学生的作文,一面你一言我一语地批评学生不会选材,要么没有新意,要么没趣味不值得一"笑",要么太平淡不值得"感动"。于是往往大笔一挥:选材不好!结果学生的作文成绩平平,甚至对本来感兴趣的作文题目也觉得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10.
武书锋 《成才之路》2011,(33):61-61
许多学生都有“作文难”这样的感觉,要么无话可写,要么无从下笔,要么不知道写些什么。于是出现了许多编选作文、“假话”作文。缺少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所以,广泛地积累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年头不短了,感到最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找到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切实可行的好方法。读学生的作文是一件挺痛苦的事:要么选材陈旧,严重缺乏生活气息,读起来索然无味;要么模仿之作,毫无创新可言,读起来似曾相识;要么转述故事,一点儿没有自己的思想,还不如读原作精彩;要么天马行空,胡乱想象,读起来晕头转向;更有甚者,干脆交白卷……总而言之,写作文对学生是一种折磨;读作文对老师是一件烦心事。作文  相似文献   

12.
凡教过语文的老师大概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老师一面批改学生的作文,一面你一言我一语地批评学生不会选材,要么没有新意,要么没趣味不值得一“笑”,要么太平淡不值得“感动”。于是往往大笔一挥:选材不好!结果学生的作文成绩平平,甚至对本来感兴趣的作文题目也觉得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对作文的思想负担很重。往往一提到作文就感到头痛,这些学生拿起笔来,总是望眼欲穿,咬烂笔杆,绞尽脑汁,就是写不出几行字来。即使勉强完成,要么是空话、套话,没有真情实感;要么是东拼西凑,前后不连贯。这种种问题的出现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深思的。那么如何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去做比较可行。首先,要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有亲身体验的东西,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当今许多农村学生惧怕写作文,可谓“谈作色变”.常常是挖空心思竭尽所能也只是东拼西凑,写出的文章要么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要么言之无物空洞乏味.深究起来,这缘于农村学生缺乏对生活的体验,没有积累写作材料的习惯,没有反复修改作文的习惯等.笔者在十多年的作文教学中,得出一些粗浅的体会,现总结如下,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开学后,我让学生写一篇题为《寒假趣事》的作文,我以为学生在寒假中一定经历过很多有趣的事情,应该能写出比较好的作文,然而,好多学生居然无事可写,要么矫揉造作,没有写出真情实感;要么照搬照抄,没有新意;要么记起流水账,搞起大串烧。课后,我问学生:"寒假中,你们做过一件你们感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作文从来不拟提纲,有的较为认真的学生也顶多在草稿上起个开头。问其原因,冠冕堂皇:“抓紧时间。”而这种所谓因“抓紧时间”才信笔而书的作文往往带有普遍性的毛病:要么是中心不明,东拉西扯,写来写去,不着边际;要么是主次不分,详略不当;要么是多头多绪,不知所云。总之一句话:内容无重点,层次不清晰。这种不重视写作文提纲,把编写作文提纲看作额外负担、多此  相似文献   

17.
浅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途径江苏潘忠香一、向生活要内容,使作文言之有物"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写作首先碰到的难题是"没东西写"。没东西可写要么无从下笔,要么胡编乱造。但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没东西可写不等于没有生活,而...  相似文献   

18.
<正>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一直以来,写作文也是令教师、学生头疼的一件事。对农村小学生来说,作文更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事情,受学习条件、生活阅历等方方面面的条件限制,他们的作文要么无话可写,要么写出来的作文,语言不生动,内容不具体,缺乏想象力,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学生的作文可以说大多是“瞎子作文”。要么是瞎想,充斥文章的是虚假的违背生活真实与逻辑的情节;要么是瞎写,故事陈旧,媚俗老套。“学生不会在作文中说自己的话,更严重的是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成了一个空心人。”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凡是让学生写亲身经历或参与过的活动,他们的作文都能写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相反,如果写他们没有感受过的东西,他们要么无从下笔,要么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如果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要语文教师组织开展很多活动,这是很不现实的,怎么办?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