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秋宁 《科学中国人》2014,(5S):201-201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以教学生“啃书本”的教学方式为主。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教出来的学生,多数只能对所学文章有一个基本了解,而对教材中所要求的语言学习却是知之甚少。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升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提升自己的语文专业素养,这一要求也给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有挑战出现就必定也会有机遇相伴随,高中的语文教学怎样才能把语文之道传递给学生,如何凸显语文的人文性与功能性,这也是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抓住的机会。只有把新课改下的机遇不断发展壮大,学生学习语文时的阻力才会越小。  相似文献   

2.
比较新旧教材,我们发现新教材把人文性作为教材命脉,领衔整个教材编写,课文内容更贴近生活更具哲理,语言更有文采,综合性学习尤其体现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理念。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就会慢慢发现一些综合性学习不很适合我们写作教学,写作教学显得散乱,缺乏系统性。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注重渗透作文教学,在综合性学习中又不注重作文教学,那么本已疲软的、被大多数语文教师忽视的、认为难教的作文教学更将“被放逐”,更会成为语文教学的“软肋”。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应该被教材所束缚,所禁锢,而应该善于驾奴教…  相似文献   

3.
创造性使用教材有利于打破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形式和思维,培养教师自主解读教材的能力,让教师花时间思考"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把教材变活;使每位教师对同一作品有着不同的解读与思考,多维度解读教材,把教材变"厚"。虽然众多语文教师也都认识到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意义与作用,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不少误区。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帮助,使创造性使用教材成为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内在追求。  相似文献   

4.
胡任秋 《科教文汇》2011,(17):79-80
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通过教材寻情、诵读品情、语言动情、阅读蓄情、教者激情等,从课堂、教材、教师三个角度,挖掘语文的情感,唤醒学生的情感,展现语文教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大力提倡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的今天,如何将职专教材中的口语训练内容教精、教透这或许是基础学科语文教师所面临的共同的问题。实践证明,立足于语文教材、结合专业特色、联系社会生活,是顺利开展口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前提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每一位语文老师对于所执教的教材都应有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指导思想。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所以教师教学既要从课本出发,同时又不能紧紧局限于课本。备好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跳出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窠臼,在钻研教材的同时,更要全面的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要求,适应学生的成长而开展语文教学。中职语文教师不是为了教书而教,而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实际需求而教,在语文教学中多增加一些实用性的知识,贴近学生能力水平的知识,为学生今后发展服务的知识。要做到重实用轻书本,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这些都是最贴近中职生的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数学教学的特点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单向平面地讲授教科书.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教师崇尚钻研教材,视处理好教材、教好教材为教学艺术,这种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往往会起越教学过程本身,脱离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的确如此,要想把课教活,灵活整合三维教学目标,就应结合教材和学生具体实际进行教学设计。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课文的能力。
  我们知道,如果从语文教学的层面来说,“预设”一般是指在语文教学活动之前,教者对学生可能经历的过程和自己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的预测和假定。或者说“预设”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计划”,没有“预设”的课堂绝不是一堂好的课堂。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有三个转变,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准确把握教材和使用教材;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教语言,学习者在接触大量的言语文本之后,要逐步学会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变成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让学生获取语文学习的方法,增长自我学习的能力,为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打下基础。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要努力使学生得意、得言、得法,在得意中得言,在得言中得法。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的教材观: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因此教师可以灵活、合理地使用教材,彻底打开教材这个压缩文件包。面对语文教材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让生活走进教材;二、让历史走进教材;三、让异国风情走进教材;四、让课外拓展走进教材。这样,这个压缩文件包的内涵就能得到精彩呈现。  相似文献   

12.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科学新课程标准》对广大科学教师提出了这样的新要求。而真正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我们科学教师充分了解和把握科学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并在此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动有效的组织教学,开拓课堂教学空间。  相似文献   

13.
每一个教师,由于受到生活、学习经验、阅历等等因素的影响,这就导致了在教学中不同教师对文本解读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个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些差异决定了教师对文本价值追求的不同。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定位是极具灵活性的,这是语文教材的一大优点,它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极大空间。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师不应该只知道教什么,如何教,也明白了为什么教,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这就需要仔细研究,探讨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规律,找到他,了解他,就可以按照他来教,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如果找到,当然深入研究了解,当然,更重要的是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薇 《科教文汇》2014,(26):48-49
幼师学生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践行者,现在的幼师语文教学中常常出现没有发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语文教师本身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和教学方法枯燥单调等问题。笔者提出了在幼师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几点策略,包括:依据教材,积极发掘传统文化元素;语文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开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语文活动。  相似文献   

16.
赵静 《今日科苑》2010,(8):341-341
新课程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对于教材,赋予了其三个身份,它只是一个媒介,是教师教学的参照物、启示物,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载体。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成效,本文就在简要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所遇到的两点问题,即: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教学的方法有待提升;任课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水平有待提升,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重视教材中的人文挖掘,寓教于情;强化学生的自我提升意识,加强人文指导;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发挥示范作用三点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是长文短教? 长文短教,曾有人提及.所谓“长文”,就是篇幅长、文字多的课文.小学高年级的教材中编入了很多的长课文,而且它们又大多是略读课文,安排一课时完成.长文信息量大,但内容繁冗,教学上难以处理,讲多了学生厌倦,讲少了似蜻蜒点水,毫无收获.所以“长文短教”便成了一条很重要的教学思路.所谓短教,就是教师开发教材的过程,就是对文章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凸现重点,把握本质,对教材作出艺术化的处理.实现这一点,意味着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它更需要教师备课中研读教材这个例子,根据所教年段、所教学期、所教单元的教学目标,以及所教课文的特点,乃至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到能够进行语言训练的最佳切入点.只有教师反复阅读文本,深入解读文本,才能真正实现“短教”的目的,并达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引言眼下,新课改运动在我国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在某些地区,一些教师依然我行我素,不能对新课改有足够的重视,冷眼对待,淡然处之,恰似一种不和谐的韵律,不断冲击着新课改。下面,仅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五忌”稍作总结,以供同仁们共同商榷、探讨。一忌:死守教参语文虽是工具性基础学科,但也不能把语文教学变成纯知识型活动,更忌教者死守教参,把教参奉为唯一,特别是“义教教材”的教师用书,往往易形成照本宣科而无个人主见。教参只是配合教材的辅导用书,只是“参考”,是别人为你教学上提供的一种见解,不是说所有的内容对你教学都适用,…  相似文献   

20.
李洪梅 《科教文汇》2015,(2):120-121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成效,本文就在简要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所遇到的两点问题,即: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教学的方法有待提升;任课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水平有待提升,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重视教材中的人文挖掘,寓教于情;强化学生的自我提升意识,加强人文指导;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发挥示范作用三点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