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逐渐由“教本”走向“学本”,由“文本”转向“人本”的课堂教学实践孕育了“以学生为本,学习为中心”的学本课程理念.问题导引型学本语文课程开发要求浸润在日常的知识习得与文化学习中的师生要结合地方文化和校本特色,采取小组合作活动学习的形式,优化师生知识习得与文化学习的生命存在.问题导引型语文学习使大语文教育彰显了学习的生命与文化本色,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彰显师生生命激情洋溢、智慧碰撞与德性养成的人文课程特色.  相似文献   

2.
“学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学本有别于师本,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学本有别于教本,体现了以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为中心.“学本课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个科学而完整的体系,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致力于“学本课堂”的模式构建,探索出一套“渐进式”学本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3.
陈兴杰 《江西教育》2022,(39):55-56
<正>“学本课堂”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本,重点以“三单”自学案为指引,聚焦学习目标、活动设计和嵌入式评价,既关注了教师的教,又关注了学生的学,还关注了教学评价内容,采取逆向设计方式,坚持目标倒逼、效果倒追,从学生学习结果这个“终点”出发,以终为始,站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角度,逆推当下的教学活动设计,最终确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大单元教学”是在新的课程方案的指导下,依据学科标准进行课堂教学优化的教学模式。在学校的组织下,语文组教师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探究,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吸引力,力求做到作业管理“以提质保减量”。本文从语文单元教学内容出发,从大单元教学研究实际出发,从学生学习特点出发,密切联系教师单元教学和学生学习体验,让语文作业“改头换面”,积极进行作业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和交流工具,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它对人的学习和生活,乃至日后的人生都有深远影响。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更富有生命的活力,真正活起来?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就兴趣启发,从三个不同角度让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富有生命活力进行阐述,并提出可行性策略,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其语文素养,发展其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些都表明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本式”语文阅读课堂,就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本的语文阅读课堂。它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的学习当作第一要务,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兴趣盎然、生动活泼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学本式”语文阅读课堂呢?  相似文献   

7.
杨廷华 《天津教育》2023,(20):77-79
<正>学本教学指的是整个课程教学要坚持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主张将学习的自由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展开多元化的学习实践,拥有更宽松的学习氛围和广阔的思考空间,实现自身的综合发展。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贯彻学本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综合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学本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学本式”教育,是以“学”为本的教育:立足于学生,着力于学生的学,因学而教.以学定教。由学知教,依学执教,是学本式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学本式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实施叫“学语文教育”.也叫“学习型”语文教育。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构建以学法指导为中心线索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是“学语文教育”的成功尝试。因此,学本式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理论.更是一种“有教育的教学”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王贤军 《学苑教育》2012,(14):14-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我们应该以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策略去面对新教材,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入手,去努力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0.
语文本应是最有灵性、最具活力、最具趣味的学科,但事实恰恰相反,学生把学习语文看作是最痛苦的事。怎样从高耗低效、机械训练的语文教学中走出来?怎样让学生喜欢语文,快乐地学习语文,让语文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我进行了“快乐语文”的尝试。“快乐语文”包含三个层面:第一,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心灵深处的愉悦;第二,让学生喜欢阅读和写作,能够感受到读写的快乐,能够欣赏语言文字中内涵的哲理美、诗意美;第三,能够积极参与创造性的语文活动,并从中感受到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建设开放、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是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所谓“开放式”语文课堂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把学生的个人经验和经历看作重要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2.
基于语文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语文教学应从“语言”和“人文”相统一的特点出发,站在“人本”的立场上,最终完成“人格”的完美塑造,实现语文教育中“文”与“人”的真正高度统一,“教”与“育”的真正有机结合。语文教育有其自身的特征和要求,应抓住文本及其语言的主要载体,不断优化教育情境与过程,实现学生“人”的一步步跨越。立足“人本”发展:文本—人本学科教育有两条规律不可违背:一是关于学科的学习规律;二是学生的发展规律。但是,学科的学习规律必须服从于学生的发展规律。当代教育强调并推崇“人本”教育理念,其理由即在于此。从…  相似文献   

13.
初中阶段语文教学更强调提高学生文化品味、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语文教学要适应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应回归本位,注入"涵咏"之魂,以读为本,这才能使阅读的过程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成长的气息。  相似文献   

14.
“学本化”是语文教材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新课标语文教材编写和师生使用情况来看,在这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实现语文教材“学本化”的主要策略有:强化“学习过程”设计,以有效指引学生学习;用现代教育理念重构传统导学方式;借鉴相关理论成果,使导学内容丰富多彩;设计面向时代和未来的导学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也是趣味性很强的学科,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在于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才能进行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形式,以应试为主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就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6.
戴华 《英语教师》2023,(16):124-127
阐述学本评估理论的内涵,梳理学本评估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学本评估视角下的教学观,构建信息技术下的“大学英语”课程学本评估模式,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可参考的评价实践方案。以重庆某学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为例,从评估环境、评估模式、评估内容等三个方面探究学本评估模式的实效性。指出教师要利用网络平台构建创新性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能动性;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评估任务,预留个性化评价空间。  相似文献   

17.
刘奥娜 《四川教育》2023,(18):34-36+50
语文教师应以自身的语文生命智慧为学生的语文生命赋能,通过“情动为要,兴启为本”的教学热情,实践“精研善思,涵养心智”的教学智慧,唤醒、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启悟、涵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智慧,致力于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是有个性的。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个性张扬,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相似文献   

19.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言语生命意识不断被唤醒的过程。作为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从学生言语生命的动态变化中关注他们的情智落差,察觉言语冲动,捕捉言语天性,发现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细节,从而唤起言语生命的活力,营造丰富的语文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20.
语文本应是最有灵性、最具活力、最具趣味的学科,但事实恰恰相反,学生把学习语文看作是最痛苦的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这种悲哀,我陷入了苦苦的思考我认为学生不喜欢语文的原因有二:一是语文与生活脱节,失去了源头活水;二是语文教育局限于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技能的训练,让语文失去了血肉。怎样从高耗低效、机械训练的语文教学中走出来?怎样让学生喜欢语文,快乐地学习语文,让语文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我进行了“快乐语文”的尝试。什么是“快乐”?我认为快乐不仅仅是课堂表面上的那种“活跃”,“快乐”应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