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陈垣在《校勘学释例》中提出“校法四例”,将历代校勘古籍的方法归纳概括为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并对每种方法的内涵和具体操作方法作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第一次勾勒出古籍校勘的方法论体系。特别是将考证的方法融入校勘实践之中,极大地丰富了校勘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戴震是乾嘉时期校勘学领域中倡导理校法的代表人物,他不仅重视版本对校,更善于总结义例,并将小学方法用于校勘,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其结果有得有失,今人对此颇有争议。戴氏的校勘成就和思想方法体现了鲜明的时代学术风尚,对今天校勘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顾广圻是清乾嘉时期著名的校勘学家,其所著《思适斋书跋》反映其校勘理论和校勘成就。顾广圻提出以"不校校之"来校正文献错讹,刊正其脱误倒衍,保持古籍其本来面目。这一方法贯穿其校勘过程之中,并且顾氏重视版本源流比较、广泛搜集相关文献以及文字音韵辨析,因而在文献校勘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为考据学者所推重。  相似文献   

4.
陈垣先生对校勘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垣《〈元典章〉校勘释例》综合前人经验与自己校读《元典章》的体会,将校书之法分为本校、对校、它校、理校四种。对古籍校勘第一次从理论上作出了系统的总结,使得自西汉末开始的校勘学在20世纪30年代成一门成熟的学科,厥功甚巨。  相似文献   

5.
陈垣《校勘学释例》对古籍校勘规律、方法进行了详细而集中的总结,较全面地汇结出沈刻《元典章》的误文并分析了误例,概括出校《元典章》的方法——校法四例;书中对不校例、不同例也做了分析。此外,该书简体横排标点的实践,顺应了历史潮流,促进了古籍整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P.2528张衡<西京赋>李善注写卷抄于唐高宗朝长安弘济寺,其时李善尚未辞世,对于<文选>李善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故一百年来校勘论著甚多.然所校未尽者,或校而可商者,亦复不少.本文修订补充了6条校勘意见.  相似文献   

7.
现代学者陈垣发凡起例,对文献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建基工作,特别是他结合自己的校勘实践、在充分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提出的"校勘四法",使校勘学走上科学的轨道,奠定了校勘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现代学者陈垣发凡起例,对文献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建基工作,特别是他结合自己的校勘实践、在充分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提出的"校勘四法",使校勘学走上科学的轨道,奠定了校勘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孙星衍是清代著名经学家、校勘学家,他对《孙子十家注》精审的校勘工作使得其校定本成为近百年来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敷实用的读本。孙星衍在校勘过程中,善于综合运用各种校勘方法,并能做到参互相证和启发。虽然其校勘结果尚存有一些问题,但终是瑕不掩瑜,他的校定本的价值和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校勘略说     
一、校勘与校雠这篇文章,主要是述说校勘方法而不是述说校勘学史。但是,为了交代一下本文的范围,说明校勘与校雠这两个名称的内涵是必要的。汉成帝时,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使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成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这是中国历史上大规模而有意识地搜集、校正书籍之始。就在这时有了“校雠”这个术语。《文选·魏都赋》注引应劭《风俗通义》道:  相似文献   

11.
陈垣先生在学习实践中,对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创立了近代意义的目录学、年代学、避讳学、校勘学等学科。本文主要对陈垣在校勘学上的贡献作一简要梳理,使人们了解陈垣先生在校勘学领域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乾嘉时期,段玉裁和顾广圻在文献校勘问题上产生了一场影响很大的争论,顾广圻主张“不校校之”,段玉裁主张“定底本之是非与定立说之是非”。关于这场争论,后世或是段而非顾,或是顾而非段;或认为是吴、皖两派校勘家的门户之争,或认为是对校、理校的校勘方法之争。实际上,段、顾之争只是方法论上的不同,并没有对立性的分歧,不能断然当成是吴、皖两派校勘家之间的对立。段玉裁“定底本之是非”的原则顾广圻也在用,顾广圻“不校校之”的理论段玉裁也是认同的。段、顾之争直接推动了清代校勘学理论的发展,卢文招的“两通者但注其下”的原则,王引之的“三改三不改”论,都是这场争论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史料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教材、教案、试题中运用的史料也越来越多。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中学历史老师不可能个个都从原著中获取史料,因此多为互相转引,而由此导致的以讹传讹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这样,如何校对史料便成了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陈垣先生在《校勘学释例》(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1931年初版)中归纳出“校法四例”,即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  相似文献   

14.
《校勘学释例》是陈垣先生的代表作,该书对古籍校勘规律、方法进行了详细而集中的总结,提炼总结出了"校勘四法",使传统校勘学趋于系统化。以《校勘学释例》窥陈垣之校勘思想,可以系统把握校勘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指导后世校勘学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5.
古书校勘例谈——《古籍整理例论》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校勘之益张之洞《书目答问》:“读书而不知当读何书,劳而少功;知当读之书,而不得精校精注之本,事倍功半。”胡朴安说:“治古书当以择善本为始。善本者,即已经名人校勘之本也。”通常讲善本,多指宋元古本,或明清精刻本,或名手批校及其它稀见本。为什么这里只讲精注精校本呢?应该说明:宋元古本、明清精刻及其它稀见本,是  相似文献   

16.
试论陈垣对历史文献学的建基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民国以来史学的开山大师",陈垣为中国历史文献学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目录学是陈垣进入历史学研究领域的一把钥匙.但与其他学者不同的是,他把目录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在目录学领域有所建树.陈垣很注重校勘方法的理论总结和提升.所校典籍甚多.辨误是正无数,撰写了校勘著作,创立了校勘方法论,尤其是校勘学名著<校勘学释例>的出版.结束了古藉校勘自然、随意的状态,使古籍校勘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籍校勘工作.陈垣非常注意中外纪年问题的研究.他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编纂了<二十史朔闰表>和<中西回史日历>等年代学名著,创立了历史年代学.陈垣的史学研究中,古代的避讳现象是其考史的重要途径,还专门撰写了相关著作,对中国古代的避讳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沈家本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法律文献学家,在目录编修、法律校勘等方面作出过较大的贡献。长期的藏书、校书、著书活动,使他比一般学者更深刻地认识到校勘法律文献的重要性。他校勘法律文献的经验比一般学者丰富,校勘法律文献的方法也比一般学者科学、缜密,因此他取得了丰硕的校勘成果。沈家本校勘法律文献的主要方法是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古书舛错问题越来越严重,一些古籍失去了本来面目,这对于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尤为不利。为保存古书的庐山真面目,本文结合陈垣先生《校勘学释例》重点探讨古书校勘的方法,希望通过对古书错误问题的分析,剖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校勘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缺乏古本的情况下,王国维继承传统乾嘉校勘学方法,充分运用"它书"和"他人意见"进行他校和理校,完成了远远超过何秋涛校本《圣武亲征录》的优秀校注本。在校勘过程中,王国维还进行了探寻该书最原始史料及与之同源的文献的尝试,对中国校勘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段玉裁是清代著名校勘学家,其在《说文解字注》中纠正了《诗经》文字上的许多错误,对《诗经》的校勘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