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汪彦平 《网球》2008,(7):66-67
希腊是神话的故乡。2004年的那个仲夏午夜,很多人又见证了一个希腊神话的诞生,一个有关中国网球的神话。四年后,当我们在纸面上将其全景式再现时,不禁发现:那真是一部细节丰富的大戏!四年来,它一直恩泽着整个中国网球,并加速了网球在中国的本土化脚步。  相似文献   

2.
奥运中国印     
本刊上期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奥运网球第一人李德鹏在洛杉矶的神奇旅途,那仅仅是一个开始,1988年,网球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中国网球从此开始了筚路蓝缕的征程。"只要参加了就是胜利,"在1992年和1996年连续两届奥运会上,中国网球队都用这样的心态走上了赛场,他们从来没有梦想过有一天他们也会夺得金牌,也会让国旗为他们升起。他们大多数时刻都在第一轮被淘汰,然后微笑着离开,网球那时对于中国来说,仍然是另外一种肢体语言,拿现在的话来说,那是一个太过陌生的"文化圈子"。他们想尽理由安慰自己的失利,然而,内心深处仍然有一个信念在挣扎:"我不服!"乒乓球、羽毛球,这和网球同样是执拍项目,却已经在奥运会取得了太多的辉煌成就,它们已经升华为中国的运动图腾,而网球直到2004年雅典才建立起了自己的精神起点。但我们只要仔细寻找2004年之前的故事,就会发现李婷和孙甜甜并不是一个纯粹偶然的奇迹,那个起点也并非横空而来,李芳、易景茜、唐敏,甚至更早时期的李心意,她们都四年一度地在奥运会的第一轮或者第二轮就倒下,然后又年复一年发起着无望的冲击,而这种冲击,最后却构成了中国网球的精神传承,也最后成了新一代人不断向前推进的起跑线。中国网球的管理层也慢慢预知着,总有一天,有人会从这些失败中站起。在那奥运网球上烙下的中国印,永远有它存在的理由。  相似文献   

3.
2004年7月,本刊曾对担任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刚半年之久的孙晋芳有过一次专访,当时她向记者清晰地介绍了网管中心工作的总体思路,以及围绕奥运会制定的相应计划和措施。之后的几个月里,中国网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巨大突破令世人瞩目。在体育界名声响亮的老女排队长孙晋芳又一次被媒体集中“聚焦”,并被冠以“干将”和“福将”的称谓。在充满惊喜的2004年即将远去之际,本刊再次邀约孙晋芳,请她谈谈中国网球沉甸甸的一年、新一届国家队的组建以及2005年中国网球的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4.
败者     
网球女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实现了中国网球零的突破,一度给国人带来极大的惊喜和荣誉,世界网坛开始留下中国人的足迹。而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网球公开赛上,中国女双  相似文献   

5.
《网球》2008,(11):142-142
"中国网球经过了几十年的奋斗,2004年雅典,李婷孙甜甜以拍代笔,谱写了中国网球的春天。如果说当时,我们还缺乏一点自信,那么2006年澳网和温网,郑洁晏紫让世人不再觉得中国网球是爆冷。经过2007年短暂的沉寂后,2008年初,孙甜甜在澳网为  相似文献   

6.
Woody 《网球天地》2014,(7):134-135
Conrad Singh(辛康瑞),澳大利亚人,2004年来到中国,在这里从事网球教练至今整整十年。他有一个中国梦:打造中国本土给力的精英网球学校。  相似文献   

7.
邱友益 《网球》2013,(10):122-124
2004年,耐克青少年网球排名赛(NJT)首次引入,着力为中国网球培养优秀青少年选手。十年时间里,这项赛事在中国快速发展且规模日益壮大,成为打造中国网球未来之星的重要舞台。8月25日,共计192名球员汇聚到国家网球中心,争夺2013年NJT总决赛的冠军。  相似文献   

8.
中国震动     
樊人 《网球天地》2009,(12):30-31
“单飞”不是中国网球的专有名词,却绝对是关乎中国网球这些年发展的点击率最高的词汇。经历了2002年釜山兵败: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金;2005年“单飞”事件;  相似文献   

9.
Sam Chan 《网球》2013,(8):103-103
2004年,我随力士浪穿线团队来到了北京,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大陆,是为中国网球公开赛做穿线服务。虽然我是华裔,不过我24岁就从香港移民去了英国,所以很惭愧,当时我一点普通话也不会说,只会说粤语和英语,对中国也有一些偏见,不过去过一次北京之后,我对中国大陆的印象有了一些改变,媒体说的大多是片面和负面的东西,真实的情况不一定是那样子。那时没有什么中国大陆的人认识我,当然我基本上所有时间也是待在穿线室里,很少出去,倒是有一本网球杂志采访过我,但是很抱歉,我已经回忆不起是不是《网球》了。  相似文献   

10.
张文悦  陈功 《网球》2010,(3):110-113
2010年2月2日.中国网球界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全球第三家第六感网球学院落户中国。  相似文献   

11.
Dean 《网球》2013,(10):102-103
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赛事名称为"中国网球公开赛"。11月25日,首届中国网球公开赛新闻发布会举行。萨芬、斯里查潘受邀出席发布会及参加相关推广活动。2004年9月10日至26日,首届中国网球公开赛在北京网球中心举行。库兹涅索娃VS小威廉姆斯的女单决赛获WTA"年度最佳比赛"奖,  相似文献   

12.
2004年,中国网球公开赛元年,这一年,也是李宁王子杯国际青少年网球排名赛的初创之年。八年来,成千上万的小球员通过比赛成长起来,不仅走出了郑赛赛、唐好辰等一批优秀球员,更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参赛者通过网球文化的熏陶,正走在全面发展的人生道路上。  相似文献   

13.
汪涛 《网球》2013,(7):72-73
1"我对《网球》杂志是蛮有感情的,创刊号当时就是我自己买的。"陈君乐说留给他印象最深的一期杂志就是2003年7月的创刊号,"我还记得封面人物是费雷罗,‘红尘滚滚’的标题。"2004年在仙霞网球中心举行的喜力公开赛是陈君乐第一次现场报道网球赛事,他在赛场看到《网球》杂志的专卖铺里有一些过刊正在打折销售,其中就有那本创刊号,他立马买了下来,随后又挑了很多本沉甸甸地背回了家。"十年以来,在各家平面体育媒体中,《网球》一直都是我心中最认  相似文献   

14.
2003年本刊推出了“现代网球技战术名家精华”连载专栏,其权威、前沿、专业的内容受到了广泛好评。在此基础上,本刊从2004年第一期开始,再次推出范畴更广更深的“现代网球名家精粹”连载专栏,所载内容由国际网联命题和认可,由多位世界网坛资深教练、专家执笔,相信这样的内容将会对中国网球运动的深入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网球迷投票参与的中国网球风云榜4月在京揭晓,去年为中国网球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的女双选手李婷/孙甜甜获得"2004年度最佳中国网球球员奖"。此外,中国网球风云榜还揭晓了其他众多奖项:去年网坛的两大当红球员温网女单冠军莎拉波娃和握有3个大满贯冠军的费德勒分别获得"最佳WTA球员奖"和"最佳ATP球员奖";中国公开赛获得"最佳中国赛事奖";成功申办了大师杯赛的上海新新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获得"2004年度中国网球促进奖"。同时,最受欢迎球拍、网球服、网球鞋、网球弦和网球等奖项也分别揭晓,其中不乏国内网球品牌,但令人意外的是,各奖项中未见到大众熟悉的知名品牌维尔胜。  相似文献   

16.
泰尼 《网球》2013,(8):80-83
2002年亚运会,中国网球兵败釜山,没有拿到一块奖牌。一年后,孙晋芳临危受命,成为网球运动管理中心第一任女掌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孙晋芳带给了大家一个巨大的惊喜——孙甜甜/李婷在雅典获得中国首枚奥运会网球金牌。从雅典回到北京后,《网球》杂志得到了第一次专访孙晋芳的机会,那篇报道的标题是《福将孙晋芳》。  相似文献   

17.
2004年的中国网坛,惊喜和收获颇多,有评论甚至把它称作是开天辟地般的“中国网球元年”。而为这一说法做出最后注解的是什么呢?答案应该是首开先河的“王子杯”中国业余网球公开大奖赛。12月17-19日,广州二沙,历经全国各地8个分站赛后的总决赛在这里举行,每站6个组别的前4名有资格参加总决赛,总奖金额达40万元。虽比不上职业比赛的专业规范,但这样的一个全国呼应,有始有终的业余大赛无疑却蕴涵着更多的内涵。它所聚集的人气和影响力或许正是中国网球蓬勃发展的渊薮。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没有举办网球赛事之前,中国人对于网球的认识几乎是空白的。可是在2004年中国网球首枚奥运金牌诞生的那个激动人心的夏天后,中国的业余网球开展得红艳似火。从省、市到区县,从国企到私企,从工厂到学校,你能想到的各个领域、各个空间都有了网球的身影。接踵而至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购买球拍、球衣的意识,越来越多的网球场馆也兴建起来。国家体育总局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现有的网球人口(每周至少进行两次网球运动,每次不少于1个小时的人)已经达到了180万,预计2008年可达到500—600万。  相似文献   

19.
2004年这个对中国网球而言堪称里程碑意义的节点,任何人都不会有专业网球品牌经营者体会得深刻。那一年,卓威还不是Wilson的中国总代理,但常文涛已经在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多年。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着眼于2004年以来中国女子网球在世界顶级赛事中取得的成绩,对我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将技战术制胜规律融合到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发展中才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