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教育》2009,(7):155-156
1.居高临下。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如果父母总以教育者自居,即便父母的批评百分之百正确,孩子也会“口服心不服”。因此,父母和孩子说话尽量做到语气和善,这样大家的感觉都会很好。2.求全责备。毕竟孩子还小,当他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表现的不够好时,父母不应苛刻地对待他们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教育孩子是做父母的天职,想把孩子教育好也是父母的共识。但不少家长由于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知识,使家庭教育步入误区。生活上过度迁就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物质要求也应得到相应提高,这也无可厚非,但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日益迫切,为了孩子,苦了自己,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使孩子养尊处优,一个个变成“小皇帝”“小公主”。  相似文献   

3.
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就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要知道,孩子虽小,也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在人格上和父母是平等的。孩子会有自己的需求,也应该享有自己的权利,父母不能粗暴地干涉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机械地规范孩子的行为。应容许孩子发展自己的爱好和追求,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并勇于探索。同时,还要懂得,生命是树,尊  相似文献   

4.
高媛 《宁夏教育》2008,(4):77-77
美国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竞争激烈的制度下,父母从小就着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独立性格及竞争意识。在幼儿时期,父母就开始放手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独立活动,一岁多点的孩子基本上都自己吃饭。父母把孩子放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他面前的小桌上,让孩子自己动手吃。如果孩子不想吃,父母决不喂。饿了,孩子下一顿就吃光了。绝对看不见父母端者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  相似文献   

5.
汤萸 《早期教育》2007,(6):8-28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幼儿任性形成的原因。其一,是父母长辈对孩子过分宽容娇纵,为孩子的任性提供了客观外部环境。有的父母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对孩子无一定的生活常规和行为要求。有的父母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大多是给孩子的祖辈照看,这种隔代的爱更加深厚,使得孩子容易成为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其二,  相似文献   

6.
正[困惑]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值得忧虑。接班已有两年,在家访中了解到:本班49位学生中只有一位韩国国籍的学生不是独生子女,其余都是家中的"小太阳"。他们备受父母、爷爷奶奶的爱护,过着"小皇帝"一样的生活。在平时的相处交流  相似文献   

7.
央视心理访谈栏目播出《乖巧的小魔头》中的主人公小民“不玩就写不成日记”一语道破了现代家庭某些家长因教育方法不当而引发的尴尬局面。父母含辛茹苦地为孩子操劳,反而使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素淡如水,甚至出现孩子对父母的感情曰渐“萧条”,同时也透视出一些孩芋内心的独自.他们对现实生活充满强列的渴望。他们渴望自由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好像父母是他们生活的“桎梏”。  相似文献   

8.
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四体不勤的“小公主”、“小皇帝”,父母们开始重视孩子的自立教育,希望孩子能够独立处理自已的事情,不依赖他人,长大后能够独立生活,不必父母担心。初衷是对的,但是,教会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足够了吗?这似乎是很多父母没有充分考虑过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四体不勤的“小公主”、“小皇帝”,父母们开始重视孩子的自立教育,希望孩子能够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不依赖他人,长大后能够独立生活,不必父母担心。初衷是对的,但是,教会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足够了吗?这似乎是很多父母没有充分考虑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小档案多湖辉是日本最受推崇的教育心理学专家。他认为培养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自己成为“教育的实践者”,以一个实践者的心态来教育孩子。多湖辉对儿童心理和脑力开发研究造诣颇深且有独到的见解,他善于观察生活,提出了许多值得反省的问题,给人以启迪。多湖辉认为增强孩子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使父母成为“教育的实践者”。父母不仅要了解孩子独特的心理动态,而且应该针对不同孩子的个性特征,不断地从生活和学习实践中摸索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让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多湖辉童年故事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在一个贫寒的家庭里,爸爸辛苦地工作,…  相似文献   

11.
陈梅 《现代教学》2010,(7):97-97
案例描述: 小岳原本生活在兰州。生活安定、快乐,不想在他七岁那年父母先后离开人世。小岳父母生前单位里的同事带养了这个孩子,于是小岳寄居在父母生前的同事家里,在那儿读小学。然而到了三年级,小岳不像其他同龄孩子一样听话懂事,居然偷起了东西,而且几乎成了爱好。时间一长,竟然没有一家人愿意再接纳这个孩子。由于小岳父母的原籍在崇明,于是小岳被生活在崇明的舅舅收养。  相似文献   

12.
何轶文 《辅导员》2009,(13):115-115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留在农村和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生活或单独生活的孩子。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逐渐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的一个难点。父母把自己的孩子一般都送往城镇寄宿学校读书。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应有的关爱,教育的几大环节中,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处于空白。留守儿童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问题,如问题少年等,  相似文献   

13.
把环保的观念早早种在孩子小小的心灵里,培养孩子环保的生活方式,这是环保父母们的心愿。他们身体力行,孩子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孩子不仅成为了一个个环保小卫士,一些好习惯也养成了。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成为父母的时候,作为我们自身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我们仍然要吃五谷杂粮,仍然会有喜怒哀乐,仍然有时候想懈怠自己,做一些不太“光明”的事情。但是不同的是,我们的生活中时时会有一双眼睛在看着我们。尤其在很多家庭都只生育一个孩子的今天,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愈发紧密,父母和孩子的私领域都越来越小,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时间在彼此的视力所及的范围内。 面对这样的事实,父母一方面自身应当更加完善自己,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多留给自己与孩子  相似文献   

15.
1990年后出生的孩子,大多物质生活优越,父母把他们当作宝贝。他们是每个家庭中的小王子小公主,是全家的希望,也是全家呵护的对象,父母会竭尽全力  相似文献   

16.
<正>一、"学习",我讨厌你小杨,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里的独生女,父母常年在外地上班,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虽然是女生,爷爷奶奶并无"重男轻女"思想,反而认为孩子从小缺失父母的关爱,对她格外溺爱与纵容。小杨在小学一、二年级学习成绩很好,父母偶尔回家便会用物质奖励她。在小杨上小学四年级时,奶奶去世,父母不得不回来照顾她。由于长期与孩子缺乏情  相似文献   

17.
当我们回忆起童年生活时,总会想起那些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小伙伴们。也正是因为和小伙伴们一起嬉闹玩耍,一起调皮冒险,我们的童年生活才是那样多姿多彩,充满乐趣。身为父母,我们是否关注过孩子的交友问题呢?  相似文献   

18.
父母是对爸爸妈妈的总称。父母一方,仅仅指的是爸爸或妈妈。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至少需要父母一方来照顾他们。有的孩子从小到大,可能都是和自己的亲生父母住在一起,有的孩子可能是和养父母在一起生活,还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离婚或是逝世等原因,他们可能只跟父母一方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小朋友可能还会有继父或继母。  相似文献   

19.
孩子出生之后,父母仿佛重新经历一次生命之旅。父母应该对孩子负责,这是最重要的。要让他身心健康地成长,要让他感到幸福、快乐,要为他将来适应社会打好基础……合格的好父母无疑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盏灯——父母做出了率直的榜样,孩子就会诚实;父母用爱环绕着他们,孩子就会去爱;父母善于谅解,孩子就会宽容;父母用微笑对待生活,孩子就会满怀欣慰;父母勇敢地面对挫折,孩子就能学会顽强地去生活……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做父母也一样需要你用心去学习、去感悟。父母培养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本期,让我们一起关注如何…  相似文献   

20.
常常听到父母们抱怨:"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可是脾气越来越犟,总是不听话,爱跟家长对着干!""那么小就不听话,以后长大了该怎么办啊?"上述父母的抱怨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家长要针对孩子"不听话"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