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关仁山在继承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同时,以一种与时俱进的审美心态与社会生活同构顺应,积极地吸纳各种创作模式,大胆地借鉴其他创作方法的创作技巧,发展和丰富了新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原则是在社会转型期这个特殊的历史语境中形成的.它表现为大胆尖锐地直面人生的创作态度和直率真实的写实风格的完美融合.它既继承了现实主义的审美传统,又添加了特定历史阶段中形成的审美新质,这就使得它成为了20世纪末中国文学潮流中的主要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小说的创作方法继承的是白居易“为时为事”的现实主义传统。它坚持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创作,以日常生活事件与普通人为创作对象,遵循从经验出发而不从理论出发的创作原则。这种创作方法在40年代与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为指导的主流创作方法是基本一致的,但到50年代特别是“两结合”创作方法提出后,它与主流创作方法的差异日渐明星。  相似文献   

4.
丁玲是一位以现实主义为主而广蓄博纳其它创作方法的作家。她创作的基本精神是现实主义的,但在创作过程中却汲取了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技巧,并把它们创造性地交叉、融合到一起,消化到现实主义的肌体当中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世界,拓展与深化了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五个方面评析了“新写实”与方方小说创作的成就。肯定此派的创作方法是对政治化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反拨 ,又是向传统现实主义的复归。指出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继往开来 ,以平民的审美视角 ,深刻的个人体验 ,全方位人性开掘和对“现代”小说艺术的吸纳 ,突现了时代特点 ,走出了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6.
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精神与文艺创作上现实主义要求相结合,是“五四”以来中国新文艺运动的革命传统。这个运动的光辉旗手鲁迅不仅依据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作了真实反映时代生活、深刻体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愿望的杰出作品,而且结合文学史上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以及自己的创作经验,科学地阐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理论,并同违背现实主义原则的各种错误理论和创作倾向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这是我们应当学习和研究的一份重要的文艺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7.
台湾作家白先勇以现代派的创作身分步入文坛,但他钟情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他创作以此为基础,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色,奠定了他在台湾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80年代,他的部分作品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对流离群体进行深层次的探索,表现出他回归传统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8.
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和创作方法,是社会主义文学的基本的、主要的创作道路和创作方法。社会主义文学正是恃之而不断趋于丰富和发展的。可以说,一旦背离革命现实主义,社会主义文学在事实上也就不存在了。因为革命现实主义文学,不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白鹿原>这一成功的现实主义小说文本为切入点,针对当下小说,尤其是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存在的问题,从创作方法和可读性两方面剖析了<白鹿原>成功的原因及它给当下小说创作提供的启示.文章认为,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并不象有的论者所说的那样已成为一种"过时"的方法.相反,它所追求的细节描写的真实性、人物塑造的典型化,以及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不仅依然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而且正好可以弥补当代小说创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同时,现实主义必须自我发展,放开艺术视野,博采各家之长,才能更好地回应新形势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皖西民歌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皖西民歌歌词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和《楚辞》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它反映了皖西区域社会生活的本质,表现了皖西人民的爱情婚姻、生活习俗、思想感情等,它朴素亲切而新奇的语言风格,以及内容所富含的客观生活事相,形成具有皖西特色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分析其创作方法,对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皖西民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小说,着前十年现实主义诗学理论逻辑的推衍,以“新写实主义”、“新现实主义”的体验诗学新向度,逐步剥离了社会政治形态的牵引,终结了文学的过多的重负,回归至庸常人生的文本自身。  相似文献   

12.
明代社会资本主义已经萌芽,商品经济兴起并很快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明代传奇短篇小说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当时市民社会真实生活的风情画,小说中由各类人物所表现的诚信观念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新型的市民意识和市民审美情趣,具有多重的审美内涵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池莉是一位对中国当代城市普通市民生活的世俗情怀有着深刻感悟的新写实小说家。她热衷于讲述平民百姓的故事,关注他们平凡琐碎的人生欲望,因此,很多人从写实角度去解读池莉的"人生三部曲"。而当我们细心品味这三部作品时会感到,作品在透过日常生活琐碎的同时出现了浪漫的色彩。  相似文献   

14.
新现实主义小说是在社会转型期这个特殊的历史语境中形成的 ,因而表现出了鲜明的现实品格和人文关怀精神。它既是对“改革文学”的一种继承和超越 ,也是对“新写实”的纠正和批判 ,同时也是对先锋文学的反拨和扬弃。因而具有关注现实、反映人生 ,贴近社会、抚慰民众 ,暴露弊端、批判丑恶的现实品格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存在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意识流等西方思潮一波接着一波涌入中国作家的创作视野之中,在这些思潮的催动下,作家们将各种文学实验发展到极致,一度曾将文学的现实主义品格丢弃。9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发现,真正具有持久阅读价值和永恒意义的还是那些具有现实主义品格的文学作品。新世纪以来,短篇小说从关注底层、关注弱者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真实反映社会生活、时代命运及道德情感的创作方法,反拨虚空的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创作现状等三个维度,显示出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复兴这一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年画是民间艺术的先河,是最富有群众基础的美术形式。它的表现内容与年文化相适应,突出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与热爱;它发挥了多方面的功能与作用,多取材历史与戏曲故事;它是民间的大众读物与教育读本,发挥了普及历史知识与道德教育的作用。年画的造型美与色彩美,促进了民众的审美形成,传播了审美思想,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造型色彩观。  相似文献   

17.
废名小说以其深厚的佛禅意趣,可以称之为禅味小说。废名的禅味小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以《桥》为代表,特点是造境,追求的是趣味;后期以《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为代表,特点是纪实,追求的是“真理”。前期空灵,后期质实,各具风采。  相似文献   

18.
论新写实小说及其创作--以池莉、方方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时期文学,本质上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但它充满了苍凉的悲剧色彩。新写实小说属于现实主义,但它在淡化政治之后,以还原生活的写实手法表现普通人的生存状貌和精神状态的接近自然主义的一种写实主义,可以说新写实小说是现实主义传统的变异和发展。新写实小说派有许多重要作家,池莉和方方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她们以描写庸常生活中的庸常人生为己任,以最富有七情六欲的小人物和“民间”为题材,描写普通人的凡俗生活及喜怒哀乐,注重生活的还原和人物生存背景、生活状貌、生命搏动、性欲望的描写,从而显示了普遍的人生意义,令读者咀嚼到历史、社会和生活的深厚况味。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民间故事学肇始于对民间故事现实意义的发现,或者说,学者们发现了民间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种种意义,才开始专注于民间故事的搜集与研究。学者们将这一最为“俗”的民间文学形式带入学术殿堂,展开了多重视角的学术审视,从四个方面阐释了民间故事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实生活中,在灾荒之年,人们往往会以松柏为食充饥;而在传统医学文献中,松柏还有治病的功效。魏晋之际,道教迅速发展,贵族与平民分别在自己生活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些食松柏而成仙的故事,食用松柏成为道教修道成仙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