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生新闻实际是“社会新闻”在新时代“以人为本”语境下的一种演绎,其主要特征在于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民生取向,以平民的视角和态度记录百姓的生活实态。关注百姓,服务百姓,做百姓的代言人,是民生新闻的基本精神内涵。本文从品牌价值中的认知度、美誉度、忠诚度等几方面总结,阐述民生新闻节目的品牌化生存法则。  相似文献   

2.
顾光敏 《新闻窗》2010,(2):109-110
近年来。党和政府明确提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对新闻报道提出了“三贴近”的要求,新闻媒体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在这种形势下,民生新闻应运而生。民生新闻自出现起,政府就把它当作了联系群众的纽带,百姓把它当作了代言人,民生新闻节目收视率一路攀升。对开拓电视新闻报道领域、扩大电视新闻影响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从省级各频道至市级、县级电视台,纷纷开设了各类民生新闻节目,民生新闻成为各台改版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从“三贴近”中求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新闻节目质量是新闻工作永恒的追求目标。实践证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仅具有发现鲜活新闻之功,而且在沟通新闻与受众的联系、打造新闻精品诸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贴近”是提高新闻节目质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广播新闻节目是听众获取本地新闻的重要途径,但是不少新闻存在脱离实际、游离生活、远离群众的问题,不符合中央提出的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那么,新闻节目应该如何解决好目前存在的不够"贴近"的问题,拉近与广大受众的距离,让听众与新闻的第一现场更接近一些呢?笔者认为还应重点抓好新闻节目,唱响主旋律,重视日常新闻节目质量,来实现新闻节目的"三贴近"。广播新闻节目首先要在唱响主旋律上打好"三贴近"  相似文献   

5.
民生新闻的兴趣,随着它放低姿态、贴近群众的同时带来了题材琐碎化、内容市井化、审美格调低俗化等问题。民生新闻的制作者习惯性地将目光紧紧锁定在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等比较琐碎的小事上,好像不琐碎就不能贴近百姓,不家常就不是民生新闻。如公鸡上树这条新闻,时下很多地方民生新闻节目都在自己的省份内播报过,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意味.  相似文献   

6.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具有客观性、真实性、时效性等特点,民生新闻自诞生之日起,以其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特点获得了极高的人气,成为地方台争取收视率的重要手段。如何在家长里短的民生新闻节目中保持客观性是我们要讨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关注民生、服务生活成了许多广电媒体的主要节目宗旨,也是新闻媒体贯彻三贴近原则的具体体现。连云港电台经济频率围绕这一办台理念,设置了一批民生类节目,其中,新闻节目《经广新闻网》就是一档民生经济类新闻节目,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目前已在听众心目中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节目以反映百姓的诉求和贴近百姓的生活而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而且这些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地方电视台将民生新闻节目当作主要的新闻节目。本文论述了推动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品牌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节目的崛起,是新闻宣传“三贴近”方针最直接、最形象、最生动的体现。尽管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民生指的是“人民的生计”(《辞海》),因此,民生新闻就是关注百姓日常生活和人民生计百态的广义社会新闻,也常常被亲切地称作“老百姓自己的新闻”。作为电视民生新闻记,要做好本职工作,当好人民的“服务员”,除了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专业技术,还必须加强自己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0.
新闻节目平民化、娱乐化和故事化是当前电视新闻的主要发展趋势,各大电视媒体对平民化手法的应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应该是取材于平民生活,再现平民生活。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社会,是电视民生新闻的特点,本文主要针对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电视民生新闻,可以说是未上星的省级台即各家城市电视台的主打品牌,由于它贴近基层贴近观众,因而在各自的传播范围内有着较高的收视率和较大的影响力。然而通过观察、收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会发现不时有有悖于新闻伦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已经成为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分支内容,并且由于其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特点而广受青睐。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曾经面临辉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不足,尤其是在当下新媒体的冲击下显现了困境。电视民生节目如何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走出创新之路,这是新闻工作者需要思考的。  相似文献   

13.
民生新闻节目以其贴近百姓生活的报道方式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而且多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地方电视台将民生新闻节目当作重要栏目下功夫进行打造,但也存在低俗化倾向、舆论引导失误等问题,应多条路径推进电视民生新闻健康发展,发挥其正确引导舆论作用。本文论述了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把握正确导向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广播电视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地市一级地方台办新闻的难度显然比以前增加了。为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对信息获得的渴望和诉求,许多地方台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三贴近”原则的前提下,创新观念,呈现出了新闻节目大扩容新闻题材大贴近和新闻形态不断创新的新状态、新格局、新走向。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把"民生"摆在重要位置之后,具有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民生新闻”受到了广大听众的青睐。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串联词属于新闻导语的范畴,它赋予了新闻全新的生命力,避免在一档栏目中各条新闻出现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的局面.民生新闻主要是播报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因此更要求播报的语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串联词在整个民生新闻节目的编排中作用十分突出.在撰写电视民生新闻串联词时应当遵循三大要素:"情"字当先,"联"字为重,"和"字切记.  相似文献   

16.
王卫国 《河北广播》2005,(5):99-100
城市电视台本地新闻节目是服务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宣传当地“三个文明”建设成果,反映人民意愿、呼声的重要渠道,长期以来,在地方干部群众中建立了一定的权威性、公信力。但是,近年来,随着民生新闻的异军突起,加之地方新闻节目面孔老化、形式老旧、内容枯燥,使节目收视率大幅下滑。地方新闻节目在当地收视率老大的位置面临着挑战。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顺应时代要求,按照“三贴近”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改革力度,努力提高地方新闻节目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17.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宣传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途径,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宣传战线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始终坚持“三贴近”,增强新闻节目的“亲和力”呢?本文仅就这问题做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于潇 《新闻窗》2011,(5):43-43
近年来,在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方针指导下,新闻界兴起关注普通百姓生活状况的民生新闻,从广播电视媒介到平面媒体,从小民生扩充到大民生,成为新闻传媒时下最惯用的新闻表达手段。从新闻业务的研究角度看,什么样的新闻是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19.
沈旭琴 《新闻窗》2015,(3):49-50
民生新闻是电视观众最为关注的新闻节目,因为民生新闻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大事小事烦心事,都能在民生新闻中得到展现,满足了百姓的需求,贴近了百姓的生活。但是,在电视新闻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如何持续发挥电视民生新闻的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淋漓尽致地反映百姓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百姓需求,让民生新闻节目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也充分满足电视观众的视听需要,是电视民生新闻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笔者发现,民  相似文献   

20.
项晖 《东南传播》2016,(11):34-36
近些年,关注普通民众、贴近百姓生活的民生新闻节目风生水起,民生新闻之所以受到观众的热捧,离不开它自身鲜明的"亲民"特质。《第一帮帮团》作为民生新闻队伍中的后起之秀,融入了帮忙的理念,也有着鲜明的民生新闻特色。本文将从选题平民化、角色化报道、故事化叙述、品牌化推广这四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