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CTV-2<经济半小时>栏目的特别策划报道"直击华尔街风暴"获得了海内外媒体和业内专家的高度关注和评价,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有评论指出,"最最普通的观众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高度关注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2.
大众化经济新闻是指和专业的经济、金融类媒体的经济报道方式相对的,"面向大多数社会成员传播的新近变动的经济信息"(引文出自<宣传舆论学大辞典>.从严格意义上说,大众化经济新闻的特殊性首先是由"经济新闻"的内容属性决定的;其次是由"大众化"的受众对象的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正经济报道,一直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让经济报道"活"起来,使其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同时又具有服务性、贴近性,具有更强的亲和力,成为实现经济报道创新的有效途径。经济报道难,难在其专业性、综合性、工作性上,而它的这些特性又决定了经济报道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在一些旧有的呆板模式束缚下,许多经济报道与工作总结无异,有的更成为数字和概念的堆砌。往往记者下了很大功夫,读者却并不领情,"外行看不懂,内行不愿看"。而反观许多成功的新闻实践,这些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类型媒体经济新闻报道内容逐渐增多。但是,许多媒体在报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弊病:即把经济新闻时政化,媒体成了企业或部门的“发言人”,缺少贴近普通百姓的通俗化阐释。近年,不少媒体在选题角度和作品风格上另辟蹊径,即关注民生,服务民众,体现人文关怀。笔者认为,经济报道民生化是大势所趋,做好“民生化”经济报道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一、认清形势,直面热点,实现"议题同构" 2009年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年中经济数据,各家媒体年中经济报道就此展开.上半年经济热点众多:国际原油价格逆市上涨、原材料价格高企、人民币汇率升值、市场需求萎缩等难点凸显、中央陆续出台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四十天内五次强调要坚持双政策、社会各方围绕中国经济能否企稳回升展开讨论.这些都顺理成章成为各个媒体"年中经济报道"竞相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马玉峰 《青年记者》2007,(16):51-52
对许多党报来讲,政教报道是传统上的强项,而对经济报道或者不够重视或者做得不强。在经济高度市场化的今天,经济报道的"跛脚"无疑会弱化媒体的影响力。《大众日报·  相似文献   

7.
随着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介的不断融合发展,融媒体时代大幕正式开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经济新闻报道在新闻传播报道中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且不可或缺.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还是各类门户网站、新媒体、自媒体平台,对于经济报道尤为重视和关注.鉴于此,笔者在本文针对融媒体时代经济报道如何更"接地气",有效增强经济报道的可读性与趣味性进行一定分析和探究,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丛春华 《记者摇篮》2007,(12):18-19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已经与"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融汇在一起。经济中蕴含着文化,文化中蕴含着经济,这是我们记者在采写经济报道时所必须正视  相似文献   

9.
从时代高度挖掘经济新闻报道深度用全球视角报道国内经济现象.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中国正从边缘走向中心,从配角转为主角.在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从事经济报道,就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舆论大局,用国际视野分析中国经济问题,更加全面地把握中国经济发展趋所势.  相似文献   

10.
东北振兴号角,点燃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媒体大战,也使在南方媒体日渐升温的区域经济报道迅速北移.作为长期在行政区域内活动的东北城市党报记者,如何跳出多年形成的"给本地人写本地新闻"思维定式,站在东北经济一体化的战略高度控制和采集新闻,引导、促进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已成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QE3推出前电视媒体集体失语为经济新闻采写敲响警钟 美国在2012年9月下旬推出的QE3(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无疑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领域发生的最重大事件,其对各国经济决策甚至全球经济的复苏,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于这样一个重要事件,国内主流电视媒体在QE3推出后,均给予了足够篇幅的报道.表面上看,电视媒体对这一重大事件报道似乎没有遗漏什么,然而回看QE3推出前各电视媒体的反应,只能用"集体失语"来形容.尽管也有少部分媒体播发了一两条相关消息,但都是蜻蜓点水,并未在观众中引起多少关注,更不用说如何让这些消息和报道做到贴近观众,让他们从切身利益的角度关注这一事件.  相似文献   

12.
田洋 《新闻窗》2011,(4):50-51
经济新闻历来是各类媒体新闻报道的重头戏。但纵观各类媒体的经济新闻,普遍存在语言枯燥、形式呆板、手法僵硬、堆积数字术语等问题,总让读者读起来觉得太累。笔者长期从事经济报道,平时工作中感受最大的是,由于经济报道专业性较强,要做好经济报道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3.
张涌 《青年记者》2012,(21):51-52
区域经济报道是热点,也是难点.说其是热点,不少地市报一半以上的头版头条让给了经济报道,深度报道的选题多集中在经济领域.特别是在多媒体的读屏时代,以理性与深度见长的经济报道依旧是纸质媒体的宠儿.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媒体经济报道是受众准确了解经济形势、正确研判经济发展趋势的航标。全媒体时代,经济舆情隐患愈发突出,媒体从业者需要深入理解舆情与经济舆情的内涵,明晰经济报道存在的各种隐患,探寻规避舆情隐患的途径。本文探讨了当前经济报道的舆情隐患问题并提出了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与时政报道一样,经济报道是各级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般的日常报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经济报道的关注度和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但是,在一些媒体的经济报道中,人们看不到报道的新闻性,感觉不到报道  相似文献   

16.
余晓林 《新闻世界》2009,(8):114-115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报道也一直成为各类媒体新闻宣传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做好经济报道,对应对危机、提振信心,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经济报道的专业性较强,目前.许多媒体尤其是各级党报,经济报道往往存在三大突出问题:一是报道程式化,工作味浓,鲜有创新;二是堆积材料,罗列数据,枯燥乏味;三是宣传经济工作,远离群众生活,缺乏高度深度。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经济宣传的艺术,增强经济报道的新闻性和可读性,让经济报道“鲜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7.
在媒体全球化传播的今天,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新媒体不断出现,传媒技术、传媒业态突飞发展,推动着传统媒体的"裂变"。随着地级城市电台、电视台合并体制改革。如何在传媒业新一轮"洗牌"中抢占先机,在多元传媒格局中赢得主动,是广播电视机构和领导思考的问题,转变办台理念,贴近时代脉搏,打破节目程式化的束  相似文献   

18.
经济生活本身正在迅速地打破国内外界限。国内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国内化。越来越司空见惯。这对习惯了站在国内看国际的我国媒体来讲,面临的挑战不亚于经济领域本身所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地市级媒体,必须冲破地域性的长期束缚,强化地方经济报道的全球化意识,打破思维方式中的“内”、“外”界限,形成经济报道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9.
自媒体时代 深度成新闻共同追求 调查不再是记者的专利, "无冕之王"的光环似乎也黯淡下来,每个人都拥有了发声的权利,"自媒体"时代新闻人还有什么优势?大概只有向纵深挖掘,争取更大的可看性和可信性,所以,媒体对"深度"的偏爱似乎越来越强烈,简单的事件介绍和堆砌对很多人来说已经变得毫无阅读价值,于是,"深度报道"成为大势所趋,这也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  相似文献   

20.
讲好故事,是当代记者的重要责任。作为省级财经媒体,讲述好经济领域安徽改革发展的精彩故事,就是要注重在宏观经济报道"深耕"上下功夫,在微观经济报道"细作"上做文章,同时注重讲故事的艺术与技巧,使故事有引导力、影响力、感染力,让百姓看得懂、喜欢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