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现代语文》2005,(5):44-44
“三部曲”源于古希腊,指情节连贯的三部悲剧,又称“三联剧”,现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的作品。现辑录部分“三部曲”作品如下。1、巴金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2、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3、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4、茅盾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5、郭沫若的《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6、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十字架》。7、雷加的《潜力》三部曲:《春天来到了鸭绿江》、《站在最前列》、《蓝色的青枫林》。8、欧阳山的《一代风流》三部曲:《三家巷》、《苦斗》、《柳暗花明》。9、郭小川的《将军》三部曲:《月下》、《雾中》、《风前》。10、阳翰笙的《地泉》三部曲:《深入》、《转换》、《复兴》。11、李季的《杨高传》三部曲:《五月端阳》、《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玉门女儿出征记》。  相似文献   

2.
《当代学生》杂志以《新理念新教材新体验》为题,报道了一线师生对本市二期课改新编《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本的反映。《当代学生》为支持《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次深入报道在学生、教师与编者之间架设了一座  相似文献   

3.
有谁能相信这样的事实,那就是一个能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文化报》《中国体育报》《中国教育报》《教师报》《党史博览》《中国校园文学》《教育时报》《德育报》《黑龙江教育》《哈尔滨教育》《班主任之友》《教师博览》等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近40家报刊上已经发表了近800篇(首)  相似文献   

4.
同剑侠 《师道》2007,(12):61
小女快要满五岁了。自她学会讲话起,我们就给她订了《大灰狼》画报,还经常购买《米老鼠》《儿童画报》《小熊维尼》等给她讲,至于《西游记》绘画版,更是被她翻得稀巴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交代”词义的引申脉络,探讨了“交代”与“交待”的混同原因,比较了《现代汉语词典》与《国语词典》对“交待”的不同处理,认为《现代汉语词典》不妨以《国语词典》为借鉴,对不符合语言规律的“俗成”不能一味地迁就,而应积极地规范。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新编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麦琪的礼物》一文有这样几句话:“……人家虽然没有明说,自己总觉得这种掂斤拨两的交易未免落个吝啬的恶名,当时羞得脸通红。”此外,还有如下的例句:1郾“……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应多一些宽容,在小事上不要掂斤拨两的……”(《有爱的天空不会冷》,《读者》2000郾9)2郾“生活中难免有磕磕碰碰,在同学们当中不要掂斤拨两地计较,而应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理解》,《青年文摘》1999郾3)3郾假如有朋友,务必是知己,交人难呀,不能在小事上掂斤拨两而影响朋友之间的友情。(《无知己》,《散文…  相似文献   

7.
从电影《梅兰芳》中的费二爷,到热播电视剧《潜伏》中的陆桥山,再到电影《铁人》中的王进喜,吴刚的表演无不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共收小说二十五篇,其中有十二篇小说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呐喊》有:《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彷徨》有:《祝福》、《在酒楼上》、《孤独》、《伤逝》。这些小说,反映的思想和表达的内容都和作的人生经历有关,作试图用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暴露社会现实生活的矛盾。当然,“我”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能等同于鲁迅,只能说有鲁迅先生的影子。现就鲁迅小说中“我”的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前几年,某杂志曾刊登一位学生来信,说高考语文我赢了,我不会去感谢我的语文老师,我要感谢的是《平凡的世界》《读者》《收获》等优秀图书和杂志。并认为,按老师的方法去  相似文献   

10.
今年5月以来,媒体关于"民工荒"的报道大量出现.在google中输入"民工荒"三字,符合条件的信息多达36100余项.《羊城晚报》、《新京报》、《南方周末》、《经济观察报》、《人民日报》等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报道.《南方周末》7月15日发表的《中国遭遇20年来首次"民工荒"》一文更是被国内众多报刊转载,将关于"民工荒"的探讨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本针对成年人的漫画杂志———《视觉21·漫时代》,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创刊,并在北京、上海等地发行,受到了众多成年读者的青睐和喜爱。而且,不仅是漫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已成为动画片的忠实观众,无论是美国大片《狮子王》、《怪物史莱克》、《海底总动员》,还是日本长篇动画片《小叮当》、《蜡笔小新》,也有一些成年人,则会在J·K·罗琳的《哈利·波特》儿童系列丛书以及菲利浦·普尔曼的儿童小说《黑暗物质》中找寻欢乐。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那些原本属于儿童的娱乐作品突破艺术上的局限性,而吸引了大批成年人的眼球呢?结论并不…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用书》)里的《杜甫诗三首》"练习说明"之三这样说道:"古诗中多用对偶句。对偶又叫‘对仗’,俗称‘对对子’。"将"对偶"与"对仗"等同起来的说法是欠考虑和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3.
成语“蓬筚生辉”的“筚”,又写作“荜”,许多词典没有对此作出规范。200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考查成语使用的第4题用了后一种写法。我认为这种写法是不规范的,因为在这条成语里“筚”是本字,“荜”是借字。筚,《说文》:“藩落也,从竹毕声。《春秋传》曰:筚门圭窬”;《辞源》:“荆条竹木之属,可以编成篱落或简陋的门墙”。《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字典》释义与《辞源》基本相同。荜,《说文》未载。上引其他三部词典和字典,均释为:(1)荜拨,草名;(2)同“筚”。可见“荜”是借字,而且仅是一个“字”,连语素…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第七册第六单元包括3篇课文(《诚实和信任》、《珍珠鸟》、《九色鹿》)和一个练习.《诚实和信任》叙述了两位车主妥善处理反光镜被碰碎这起小事故的过程,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珍珠鸟》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告诉人们"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15.
针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物理实验教科书》(粤教沪科版)(以下简称《实验教科书》),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既能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精神,又能体现《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新理念,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纲要》中,对《课标》内涵,可以理解为①:隐含着教师不是课本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课堂教学,必须抛弃以知识教学生学课本的传统做法,大胆实施以课本教学生学知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此,我提倡: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本文拟就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方面,浅谈如何…  相似文献   

16.
2009年过去了,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一年的动画片吧。《冰河世纪》《麦兜》《多啦A梦》等经典系列动画片纷纷推出了续集,在延续原有风格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不少惊喜。迪士尼皮克斯、梦工厂等电影公司也年年如约推出动画精品,一部《飞屋环游记》赚尽口碑和票房。一些经典漫画经过改编后,开始转战大屏幕,如备受大家喜欢的《铁臂阿童木》。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中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并且《三颂》是有区别的,故而仅根据《毛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也”不足以说明三颂的各自特点。姚际恒先生在《诗经通论》中已经大致说明了这一点,“《大序》曰:‘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也。’孔氏曰:‘此特释《周颂》耳,《鲁》、《商》之颂则异与是。《商颂》虽是祭祀之歌,  相似文献   

18.
韩峥嵘、张利文二位先生的《〈毛诗正义〉“疏不破注”考辨》“举证有六”得出所谓“‘疏不破注’,不是‘疏不破传’,而是‘疏不破笺’”的结论有以偏概全之嫌。前修未密、后出转精,《笺》“宗毛为注”而有所发展,或申明毛说,或订正其讹,所以,正如《笺》对于《传》来说,以传承为主,《正义》对于《笺》来说也是以传承为主,皆势所必然也,并非孔颖达在整体上存心“抑毛扬郑”也。“疏不破注”只是一个大体上的说法,《正义》并非总是守成,对《传》《笺》往往有所补充,有所发展,有所突破,也不乏新意新义。  相似文献   

19.
一、进行教材开发研究,优化教学内容 我校教师积极进行教材开发研究,以市场需求、地方经济结构发展为导向,根据教学实际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做出改革或调整,并在教学实践中验证、改进,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学校拥有了一批由我校教师主编且正式出版的文化和专业课教材。原子能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高职院校复习教材《语文》、《英语》、《数学》及同步练习教材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广东经济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高职高考复习教材《数学》,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共9本;暨南大学出版正在出版的教材有工学结合《语文》、《英语》、《数学》三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正在出版的教材有《AUTOCAD快速入门与考证》、《电工技能训练》、《电子技能实训教程》、《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共7本。  相似文献   

20.
肖俏波 《衡水学院学报》2010,12(3):28-29,34
《春秋繁露》一书中出现"观"字多达67次,"观"字在《春秋繁露》中的频繁出现体现了它在《春秋繁露》中的重要性。通过对"观"的主要意思、主体、内容与目的以及方式等方面的逐步分析,有助于加深对《春秋繁露》中董仲舒学术思想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