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学校体育教育目标与目标层次存在不清及人们的一些模糊认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学校体育的本质特征、学校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过程目标及其价值取向。指出学校体育所追求的体育价值必须要与学校教育价值相统一,学校体育必须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服务。要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关键在于更新教育观念,实现从体育运动教育向身体教育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学校体育教育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的,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中心环节,在实现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的过程中,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促进学生个性完美发展的教育责任。针对当前体育教学中,尚存在“重育骰轻育心”的教学倾向,谈谈如何加强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3.
陈忠英  曹芳 《辽宁体育科技》2003,25(6):81-81,83
终身体育作为一种新的体育思想在教育领域已成共识。然而,高校体育在实现这一目标上缺乏完整的措施与方法。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教育,树立现代体育观念,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培养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强化学校各体育环节的改革,是学校体育实现终身体育目标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陈良业 《体育师友》2010,33(5):46-47
如果学校体育无法抑制学生体质下降和提高学生的体质,那么学校体育就有愧于学校教育,有愧于党和国家对其的期待,学校体育就有辱使命。学校体育连最根本的目标都无法实现,拷问学校体育还有存在于学校教育的必要吗?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中学校体育的目标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掌握终身锻炼身体的科学知识,技能与健身方法;陶冶学生的情操,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体育教育的科学管理,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然而,学校体育教育却长期把锻炼身体、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作为目标导向,严重地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据有关报导,1995年北京某  相似文献   

6.
美国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教育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人们已清楚地认识到学校体育教育要想实现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树立自身的终生体育观的目标,必须得到家庭、社区乃至全社会的重视与配合,才能有的放矢.本文在此基础上,以近年来美国在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教育之问所作的大量工作为实证,通过重点论述美国综合性健康计划,进一步阐明社会体育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的相配合之于青少年体育锻炼和体育价值观的形成的重要性,最后结合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7.
从终身体育的观点探讨体育教学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组织形式。曲宗湖就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加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依据终身体育的观点,体育将持续人的一生,它将是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等体育教育层次构成终身体育的教育全过程。本就从终身体育的观点来探讨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我国学校体育目标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状况并不理想,"多元发展"的目标形同虚设。影响学校体育目标实现的主要原因是学校体育目标的内容存在不合理之处、学校体育目标实现过程存在障碍、学校体育评价对目标调控失灵。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学校体育工作在遵从这一指导思想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的远期目标,发挥学校体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素质教育实施发展,学校体育,已不再是在校期间的教育活动,应是把在校期间的体育效益与学生终生受益联结。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就是实现这一联结目标之一。一、创造优美的校园体育环境。满足学生自身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26  
陈琦 《体育学刊》2003,10(6):14-16
在现代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大背景下,终身体育思想成为学校体育的主导思想,学校体育随之特别强调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应该是学校体育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相结合,把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终身体育习惯与能力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探讨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认为: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是学校体育的一个根本目标;明确学校体育各学段的体育目标和内容,强调其连续性和衔接性,形成一体化体系;重构学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关于健康第一基本理念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健康第一的意义和如何理解健康第一两个问题的探讨,提出健康第一是我国进行素质教育过程中提出的总体指导思想,正确理解和认识其科学内涵,在学校教育中树立"大健康观"是落实健康第一的根本保证;学校体育应充分发挥其在培养人的过程中的独特作用,着力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以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走向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学校体育思想的确立,依赖于当时的学校教育思想、学校体育目标和学生身心的不同特点等一系列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5.
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生命教育视域下的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应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保护学生的生命存在与生命安全。因此体育教学需要普及生命教育的概念,传播生命成长的技能,提升生命安全防护的能力。运用视频观看讲解、目标训练体验、小组合作共情等方法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不断创造生命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学校体育现状出发 ,对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教育衔接进行分析 ,认为课堂教学的局限和不足难以实现终身体育 ,只有充分发挥课外体育的优势 ,课外体育与课堂教学齐头并进、相得益彰、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标任务 ,才能确保终身体育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当下学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理念的若干认识模糊和误区予以溯源、澄清与反思,认为:1.学校教育语境下,“健康第一”理念提出的本义强调健康的基础、重要性及“学习减负”,缺乏与体育的直接关联。2.学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理念存在两大误区,一是“健康”的要求、指标不当,如体育教学中不合理的运动强度要求;二是“第一”的取义、参照有误,如将保障性目标视为发展性目标。3.学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理念应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基础保障性原则,指学校体育及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应尽可能不损害学生健康;二是有限促进及合理定位原则,指认可体育的有限健康促进作用,并需与体育(课)的其他价值作用及体育教育教学规律保持合理张力。4.学校体育应谨防“健康”的不当放大、泛化及指标误用,谨防其对学校体育实质及其他价值目标的消解或僭越,以及谨防“健康体育”、“保健体育”及“生物体育”等异化趋向。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进取精神,树立良好的道德作风.通过体育教学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体育观教育、遵纪守法教育、高尚思想情操教育、审美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学校体育作为教育和体育的组成部分,必然受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教育与体育的制约,并为实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教育与体育的目标服务;学校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既不可能完全是外来的,也不可能完全是本土的;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学校指导思想的核心。我国的学校体育与体育课程,一直是以强身健体为根本目标的,但又不局限如此,研究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变革,指出各种指导思想的利弊,对学校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素质教育实施发展,学校体育,已不再是在校期间的教育活动,应是把在校期间的体育效益与学生终生受益联结。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就是实现这一联结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