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摄影已不是专职摄影记者的专利,文字记者与编辑也纷纷拿起相机、手机,一人身兼数职,自己拍摄图片,方便快速。面对变革,摄影记者需要转变观念,拍出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受众喜欢的图片呢。新闻摄影的当务之急现在新闻摄影的当务之急,是必须适应和满足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发展和社会大步前进的需要。在全媒体时代下,对摄影记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摄影记者应该具有综合性的专业知  相似文献   

2.
微博时代无处不在的手机等摄影工具,使摄影记者渐失争夺“决定性瞬间”的优势。在媒介融合的新背景下,新闻摄影不可避免地经历着蜕变的痛苦。本文结合温州都市报最新启动的全媒体战略,浅析摄影记者“进”、“退”相宜的转变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摄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报纸上的图片新闻已不再是专业摄影记者的专利,文字记者拿起了照相机,一人身兼数职;数码时代人人可以是摄影师,在突发新闻现场,周围的群众往往已经占据了第一现场,发挥着先天的优势,第一时间记录的图片深得编辑青睐;而摄影记者要想在新闻报道中占据应有的地位,必须完成全媒体时代下的新闻摄影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郎悦 《大观周刊》2012,(28):319-319
目前,现代新闻事业发展日趋成熟,我们已经迎来了全媒体时代。在这样一个全媒体时代,新闻摄影也发生了众多变化:读者对新闻图片要求更高,动态图片更吸引眼球;草极摄影者增多,新闻摄影迎来草根时代;专业摄影记者转变角色,从“一专”走向全能。了解新闻摄影的这些变化,有助于媒体人迎接全媒体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数字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改变了传统影像获取的方式和传播途径,摄影记者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摄影记者应尽快转变角色,才能更好地体现新闻的价值。本文对全媒体时代下对影像的需求以及摄影记者的角色定位进行研究,分析全媒体时代对摄影记者的影响及其角色变化,意在提高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拍摄出更多的优质影像,希望对摄影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当今的传媒业.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曾经被动接受媒介信息的受众,对信息变得越来越挑剔;每个受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于是,传统的纸质媒体面临生存和发展的挑战。而过去依靠平面媒体生存的摄影记者,也面临职业的新挑战.军事新闻摄影记者同样如此。在全媒体时代,军事摄影记者必须直面机遇与挑战.更新观念、提高素质.牢牢坚守军事新闻摄影主阵地。  相似文献   

7.
全媒体时代融合了报纸、杂志、期刊、广播、音像、电视等各类传播工具。受众在全媒体时代通过电视、广播、手机、互联网等各种方式获取信息。以前,人们观看新闻图片都是一种由点到面的传播方式,媒体决定了人们看什么内容,什么时候看,以及如何播放新闻画面。而现在全媒体时代,人们观看新闻的方式多种多样,实现了面到面的,交互传播的模式。党报摄影记者必须要认识到自身作为新闻提供者的职责所在,这就意味着党报摄影记者必须应对挑战,成为多面手,来更好地适应媒介环境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全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主体、技术质量的保障、技能技法的应用和图片传播的方式向多元化、数字化、小型化、大众化方向发展,尤其是手机的智能化使摄影迎来空前繁荣,影像呈现爆炸式增长,人人皆可拍摄、分享、编辑和点评图片成为现实,摄影不再是专业摄影记者的专利,新闻摄影记者的生存空间受到  相似文献   

9.
延婧 《青年记者》2015,(5):89-90
随着影像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引发摄影的平民化,以及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多媒体的融合,新闻摄影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摄影记者的生存危机日益凸显。2013年5月30日,美国《芝加哥太阳时报》宣布裁撤摄影部,该部28人无一保住饭碗,其中包括1982年普利策奖得主John H.White,消息一经传出,业界一片哗然。这对新闻摄影的从业者和新闻摄影教育不能不说是敲响了一记警钟。  相似文献   

10.
媒介融合指的是各媒介间的合作与联盟,现在已成为如今媒体发展的主流趋势,在各媒介相互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报纸、电视、网络无论是在媒介功能还是组织方式、传播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融合。融合进程中,新闻摄影这种原本并不从属于纸媒的业务,也配合电视和网络需求做出了相应的变化,因此新闻摄影记者要在媒介融合时代下清楚地认识到各种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专业素养。本文分析了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摄影呈现出的新特性,指出新闻摄影记者面对的挑战,最后分析了新闻摄影记者如何在媒介融合环境下提升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1.
李雪平 《今传媒》2010,18(10):103-103,121
自从进入数码时代以来,高清晰像机、小型像机的逐渐普及,几乎人人都可以成为报社的编外摄影记者,本文就数码时代的新闻图片特征,以及新闻记者的出路问题进行了探究,认为新闻摄影记者要及时接收新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摄影技术和新闻素养。要会拍出色的新闻照片,更要懂得如何配合所属报纸的风格,发出独特的声音。同时在日常的新闻摄影工作中要注重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12.
在新型媒体的冲击下,传统的纸媒受到了生存挑战,在美国一些具有百年历史的老牌报纸媒体被逼易主电子媒体,与此同时,更有媒体将摄影记者全部裁员。这些现象的出现,象征着在全媒体时代下,摄影记者生存空间受到致命威胁。本文以《大足日报》为例,讲述了全媒体时代下摄影记者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互融合又竞相角逐的时代,在"全民皆兵"的摄影时代,媒体摄影记者该有什么样的时代担当?怎样让自己拍摄的新闻图片产生更快、更广、更好的影响?作者结合摄影实践,作了很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旨在展示新闻摄影记者综合业务实力的“中国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评选活动,于1993年首次举办后,1996年举办了第二届,1999年又举办了第三届。每届各有六七十位摄影记者参加角逐,每次各评出“金眼奖”优胜奖10名,“金眼奖”提名奖10名(第三届因第21名与第20名得分相同而多评出1名)。 新的时代要求摄影记者不仅会摄影,还要会作文,不仅摄影技巧和文字水平要过硬,更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为了鼓励摄影记者做到“图文双全”,适应现代新闻工作的需要,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的重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举办了“金眼奖”  相似文献   

15.
刘雨花 《新闻世界》2014,(8):336-337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辐射着高校的媒介发展,加入校媒似乎成为未来准新闻人从学校跨入社会的过渡阶段。校媒摄影的政治化选材、观念化摆拍让校媒似乎向着党报的政治摄影亦步亦趋。而属于传媒摄影界的新生力量——大学生摄影记者却在既定的模式下,迷失最初的摄影美学追求,忽略了个性发展。渐渐的,摄影的个性被压制,在某种程度上,"个性"似乎也成为了今天难能可贵的品格。  相似文献   

16.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新闻传播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摄影工作面临着新的环境。本文将对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记者的价值进行探讨,对新闻摄影记者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新闻摄影质量,提高阅读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阐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数码摄影器材的逐渐普及,特别是智能手机拍照功能的日益创新,全民摄影时代已到来,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将拍摄的作品上传和分享,可以说这也是一个全民记者的时代,这对于专门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记者来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甚至给新闻摄影记者带来了致命的冲击。在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记者作为专门的职业化工作者,应积极利用新技术和新资源,发挥自身的职业优势,与"路人照"形成明显的差异,以获得生存和发展,为受众提供更多具有美感和新闻价值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以网络为平台的流媒体迅速普及.在这种背景下,报纸的"图文并重"该如何进一步深化与创新?摄影记者、摄影通讯员队伍如何建设?,怎样解决报纸日益增长的图片需求与摄影记者供给量不足间的矛盾?为应对这些问题,<齐鲁晚报>成立齐鲁拍客联盟,依托庞大的拍客群体,在整合利用拍客资源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訚洪 《青年记者》2013,(6):58-59
从读图时代、网图时代到掌图时代,新闻摄影的传播体系正发生根本性变化。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掌上新型摄影器材不断涌现,"掌图"拍摄、存储、传输、展示正变得越来越便捷,掌上屏幕正成为核心载体。"全媒体"概念已深入人心,正日益走到传播的前台,图像信息传播和处理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面对全民记者时代,摄影记者如何发展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正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时代,随着媒体形式、拍摄设备以及图片传播方式的改变,传统的新闻摄影在迎来全新机遇的同时,面临造假现象频发、图片版权受损、摄影记者的特权被弱化等严峻挑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从完善新闻摄影工作机制、打破传统新闻摄影思维、打造多元化新闻摄影队伍、提高新闻摄影记者的素养和能力以及加强媒体融合等方面入手,可以让新闻摄影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新闻报道的质量。在新闻报道中,影响新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摄影记者。摄影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受众对新闻报道内容的第一印象。在新形势下,摄影记者一定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才能真正满足新形势下摄影工作的需要。本文针对新形势下报社摄影记者应该具备的素养进行了简单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