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新闻博客的传播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闻博客是博客形式中的一种。美国名的新闻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网站(DruegeRrepor.com)从报道克林顿绯闻开始,将“博客”引入人们的视线;随后博客网站在美国新闻界越来越引人注目,直到2004年美国大选,博客记持有记证,正式参与报道美国总统大选,博客开始进军美国的新闻领域已经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2.
博客文化解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博客,是英文“Blog”或“Weblog”的中文翻译,本是“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特指一种网络个人出版形式。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各有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来看,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writer。无论是在博客发源地美国,还是在中国本土,博客都是一个新生事物。随着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博客不仅更新着网络传播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江坪 《新闻实践》2006,(4):47-47
如今,一些省级新闻网站陆续开辟了“博客”专页,为网民提供了更多的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博客”(Blog),指的是一种十分简易的个人信息网络传播方式,人们借助互联网,可以像免费电子邮件的注册、写信和发送一样,完成个人信息内容的创  相似文献   

4.
博客时代谁做主——浅析博客传播中的“把关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文华 《记者摇篮》2006,(10):37-38
2003年6月19日,木子美的个人性爱日记《遗情书》通过“博客中国”网站广泛流传后,成为全国各地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木子美性爱日记打破了传统媒体垄断信源的现状,让人们获得了在传统媒体无论如何都得不到的信息,不仅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大打折扣,而且人们开始对传统媒体中“把关人”理论提出质疑。本文将从博客传播特征入手,分析网络时代博客传播如何进行把关。博客传播中仍然有“把关人”的存在,只不过在传播过程中由于网络传播的特征而存在“把关人”弱化和缺失的现象。一、博客,一种新锐的传播力量(1)什么是博客?“博客”一词源自英文Blog,…  相似文献   

5.
林磊 《今传媒》2010,18(9):120-121
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是美国当今最具影响力新闻博客网站。网站兼具有博客自主性与媒体公共性,通过"分布式"的新闻发掘方式和以WEB2.0为基础的社会化新闻交流模式而独树一帜。通过对赫芬顿邮报的报道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在聚合网络社群,推动公共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Blog的全名是Web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中文译为“博客”。博客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也是网络时代的“读者文摘”。因此还有人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讲,博客是一种将个人思想、网络链接等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并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以上是对博客定义的基本阐述,博客广告就在此基础上诞生了。  相似文献   

7.
新兴的“网络日志”(又叫“博客日志”、Blog或Webblog),博客日志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①它相当于一本空白的网络日记本,使用者可以在上面粘贴想表达的任何信息,而且可以随时更改、发送。Blog的使用者称为blogger,可以随时到blog目录集网站登记,这样其blog标题就会出现在目录集中,其他人如果对这一主题感兴趣,就可以登陆阅读或者在自己的blog上发表意见,并与之形成链接。博客日志使网上信息传播以一种最为个人化、最简捷的形式出现,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信息交流的渠道,更是以其…  相似文献   

8.
余军 《新闻前哨》2007,(6):73-74
跨入21世纪,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车载移动电视、手机媒体、网络电视、BBS(网络论坛)以及ICQ(即时通讯)等新兴媒体和媒体传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博客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博客—Blog,是web log的简称,它是以流水记录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渠道,因而也被称之为“网络日志”。人们在网络上利用博客工具,创建博客网站。  相似文献   

9.
“博客”(Blog)是继Email、BBS、IM之后出现的第四种全新的网络交流方式。它是网民在网络上以日志形式发布个人心得并供人阅读的流水记录,通常称为“网络日志”或“网志”。撰写网志的Blogger也被翻译为“博客”。因此,博客作为名词分别代表网志和撰写网志的人,作为动词代表撰写网志的行为。相比之下,Email和IM是即时的个人电子通信方式,有很强的私人性质,BBS则有很强的公共性,是网民发表意见的公共空间。而“博客”(Blog)则是网络上的“私人会客厅”,将公共性和私人性很好地结合起来。随着网民的增加,博客的数量也大有发展。据凤凰卫…  相似文献   

10.
最早提出“公共新闻”的美国纽约大学新闻系JayRosen教授本人就是博客,他在2004年曾以博客身份列席美国民主党大会,其博客网站(“新闻思考”)上的评论文章,引起传统媒体的转载。  相似文献   

11.
一、博客及其别名 1、《网络翻译家))概念 关于博客(BLOGGER)的概念包括:网络出版(web Publishing)、发表和张贴(Post--这个字当名词用时就是指张贴的文章)文章是个急速成长的网络活动,现在甚至出现了一个用来指称这种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专有名词——weblog,或Blog。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  相似文献   

12.
“博客”(Blog)是“网络博客”(Webblog)的简称.意思是网络日志.这种日志使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拥有电子出版物的作家.就任何问题展开实时的、在线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博客:让传媒生产方式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莉  陈维维 《传媒观察》2005,(11):49-51
博客:新“新闻媒介” Blog来源于“Weblog”(网络日志)。“《市场术语》的解释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Btogchina.com为Blog取了一个中文名——博客。”  相似文献   

14.
周林兴 《北京档案》2007,(3):25-26,29
一、何为博客 博客的英文名是Blog,该词来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它被认为是继Email、BBS、Q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通常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张贴文章构成,这些文章按年份和日期排列,其内容和目的各不相同,有的相当于博客本人的随笔和日记,有的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且都包含许多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通过网络传达实时信息,倡导思想的交流和知识共享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背景解释:在网络出版(WebPublishing)成为急速成长的网络活动后,出现了一个专门用来表示这种网络出版和文章发表的专有名词:Weblog或Blog。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所以又被称作“网络日记”。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或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也是网络传达的实时讯息。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博客)或Blogwriter。在网络上发表Blog的构想始于1998年,目前有数个网站可以让网友设立账号及发表Blogs,最有名的…  相似文献   

16.
罗攀 《网络传播》2006,(6):57-57
当前的中国,最流行的网络概念不是BBS、QQ,也不是MSN,而是“Blog”(博客)。回眸2005年的博客世界可谓异彩纷呈:专业博客网站如“博客网”的并购及融资;各大门户网站如新浪网、搜狐网等纷纷举行的各种博客大赛;以及学术理论界在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上专门开设研究专题对博客进行研讨等等。这些都表明:“博客”,这种以网络日志和超文本链接作为基本构成要素的个人网页,正在成为一种以燎原之势发展的社会现象与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7.
王中云 《新闻界》2006,(5):107-108
一、超常规发展:博客狂潮的喜悦与困惑1、博客的由来、发展和内涵沿革博客源自英文单词Blog,它是Weblog(网络日志)的简称。Weblog就是在网络上发布和阅读的流水记录,通常称为网络日志,特指一种特别的网络个人出版形式,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人们通常把撰写Blog的  相似文献   

18.
个人博客——记者的又一阵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历了互联网“博客元年”的2005年之后,博客(Blog或Weblog)已经成为广大网民所熟悉并拥有使用的一种新的网络形式。在国内新闻界,博客不仅作为一种记者表达个人思想的空间,而且成为了他们新闻报道的辅助性手段。今年“两会”报道中也掀起了记者个人博客热。其中央视部分记者“两会”期间在新浪和搜狐网开设个人博客。如王小丫的“小丫跑两会”、柴静的“柴静两会观察”、崔永元的“小崔会客”、马斌的“马斌读两会”和撒贝宁“小撒探会”等,同时凤凰卫视记者吴小莉、谢亚芳、闾丘露薇也在凤凰网开设了博客,并特别设立两会专题,其中吴小…  相似文献   

19.
邓劲松  蒋宏 《新闻界》2006,(2):93-94,92
博客,其英文为Blog,即是Web Log(网络日志),源于1998年美国,流行于2000年,2002年被引入中国。《市场术语》对博客的解释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博客的出现,标志着互联网从“信息共享”开始向“思想共享”和“知识共享”转变。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博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博客"可以说是继Email、BBS、ICQ(IM)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它是英文单词"Blog"的音译,来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一般认为是Peter Merholz在1999年命名的.博客,是一种特殊的网络个人出版形式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通常由简短、经常更新的帖子构成.这些帖子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所以也称为"网络日志"."博客"的原意是指写Blog的人(即Blogger),但后来逐渐把它用作Blog的中文称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