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大学科技园是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依托,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他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的平台和服务的机构。目前,大学科技园服务模式还存在服务体系不完善、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大学科技园应从提升服务层级、健全服务体系、优化服务结构等方面,优化大学科技园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2.
从大学与环境的互动博弈看大学科技园的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大学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和定位。大学科技园作为大学服务功能的拓展延伸,本质上应该秉承大学的使命和功能,因此大学科技园应该区别于别的组织具有其独特的教育、科研、服务和文化传播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大学科技园运行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科技园的兴起 ,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尤其是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园区经济催化下的产物 ,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大学构建创新创业体系的要求。大学科技园的创建 ,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功能的拓展与创新。它既是传统的教育和科研两大功能的拓展 ,赋予新的内涵 ;又是社会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发展 ,直接参与经济和创造财富 ;同时也是多种功能的整合和最具时代特征的表现。大学科技园的构建 ,关键在于营造一个能够激发创新思维、鼓励创业精神和有效地扶植创业成功的机制及其园区文化氛围。不论是政府还是大学自身…  相似文献   

4.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以大学或大学群的学科和科研实力为依托,充分利用大学的技术、设备、人才、环境等优势资源建立起来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国家大学科技园有别于其他类型科技园的特点在于,它不仅与大学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优势资源进行了深度融合,进行技术创新和企业孵化,同时还肩负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任,为培养对象提供真实场景的实践平台、基于问题研究的学习平台以及创业实践的体验平台。然而,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较晚,与国外科技园比较而言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我国特有的历史、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也使得我国大学科技园与外国大学科技园存在必然不同的属性。与此同时,我国各类人才因其成长和教育环境的不同表现出与西方不同的特点。因此,深入研究作为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支撑主体的人才的培养方式,探讨如何培养出大批拔尖的创新创业人才,对于推动我国大学科技园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校作为科研成果的重要产出基地和培养高科技人才的主力军,在技术生产和人才培养上具有高度密集性。当今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主要体现为:使各项科研成果顺利与市场接轨,进一步转化成真正的社会生产力,实现高校、科研人员、企业三者共赢的局面。西南科技大学结合自身实际,对科研管理单位(产业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大学科技园)进行统一整合,探索出一条科研项目由提出、试验、转化为一体的大科研体系。  相似文献   

6.
研究型大学在产学研结合中的作用和角色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型大学的形成,阐明大学的功能必须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通过分析它的特点,阐明了研究型大学在产学研结合中的作用和应该扮演的角色,指出大学应从高科技产业的经营主角转换为支持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孵化者,以自身的技术、人才、文化、资源等优势为高科技企业提供深层次服务,从这种服务中实现价值和获得回报,并以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五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回报是可以实现的、且是高附加值的。这种高科技产业中的“第三产业”在中国目前情况下,非常适合大学通过组建独立运行的研究院、科技园来承担。  相似文献   

7.
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既是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进步的主要创新源泉,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为"双创")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贯彻我国深化改革和"十三五"规划发展新要求,深刻把握本质属性和功能定位,优化创新服务能力,提升发展竞争力,已成为大学科技园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既是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进步的主要创新源泉,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为"双创")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贯彻我国深化改革和"十三五"规划发展新要求,深刻把握本质属性和功能定位,优化创新服务能力,提升发展竞争力,已成为大学科技园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具有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等三大功能,科技创新能力与对社会的贡献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产学研结合,要明确定位,树立高校为社会服务的指导思想,还要着眼全局,整合资源,建立促进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多层次构筑科研研发与成果转化平台体系.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具有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等三大功能,科技创新能力与对社会的贡献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产学研结合,要明确定位,树立高校为社会服务的指导思想,还要着眼全局,整合资源,建立促进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多层次构筑科研研发与成果转化平台体系.  相似文献   

11.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革新和完善大学科技园运行机制,成为当前大学科技园建设的重要工作。大学科技园系统运行机制的基本构成包括:组织管理机制、项目入园机制、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机制、投融资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人才流动机制、服务机制等。成熟完善的运行机制是大学科技园走向成功的前提,要通过高水平的机制建设,彰显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和价值,助力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科技园迅速兴起。这不仅有其现实原因,还有其理论依据。就其现实原因来讲,政府的引导扶持、高校追求科技成果的高附加价值、科技成果交易的市场缺陷等都促使高校积极创办大学科技园。大学科技园的兴起对我国高校的教育、科研、社会服务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大学科技园的科技创新应做到:采用模式要因地制宜,大学科技园孵化的企业要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大学科技园的前期建设离不开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扶持,要整合各种资源,为大学科技园发展服务;应重视知识产权,将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推进知识产权资本化;建立创业人才的激励机制,建立风险投资与资本运作机制,加强与社会各界全面合作。以形成积聚、开发高科技项目的软硬件环境,推进科、教、经结合和官、产、学、研、商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孵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奖励》2009,(7):10-10
哈工大党委书记谈制约大学科技园发展瓶颈 孵化梦想,开启未来。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为社会服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平台。在当今大学的发展过程中,“产学研”三者的相互背离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学科技园服务体系的分析,以及对高校实验室参与大学科技园的合作模式进行归纳,在分析高校实验室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基础上,揭示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对于大学科技园服务体系的独特作用:高校实验室不仅是大学科技园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核心载体,还是大学科技园为在孵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重要途径,更是大学科技园协同校企合作的桥梁与纽带。  相似文献   

16.
大学科技园的协同创新包括制度创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在协同创新过程中,政产学研各方作为不同的创新主体,借助大学科技园提供的信息、资源交流和综合服务的平台与协同管理机制,实现协同创新。从大学科技园的收益分析可以看出,政产学研各方通过协同创新,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加速了创新成果转化,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大学科技园极大地推动了高校改革发展,促进了大学功能的自我革新、自我完善。梳理国内外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历史,借鉴国外大学科技园发展经验,总结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地方高校转型中的作用,能够为我国高校改革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8.
国外大学科技园发展建设经验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形式.国外大学科技园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涌现出一批业绩突出、具有广泛影响的典型园区.这些科技园促进了国家和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了高科技企业成长,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总结国外大学科技园的成功经验,对于指导和促进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利用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结合优势专业领域,与社会资源协同创新建设众创空间,为大学生创客和创新创业者提供新型集约化配套平台支持。通过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孵化链条,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工作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从商业模式、服务平台、孵化机制等方面对南京工业大学众创空间——南工劝业公社开展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创业实践的实施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大学科技园作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各国关注。文章通过梳理国外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历程,总结出国外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成功经验在于全方位的政府扶持、优质的高校资源、健全的服务体系、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及开放与创新的园区文化,并在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从培育园区特色、构建多元合作战略联盟、加强创新创业、提升中介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