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一凡 《新闻实践》2012,(11):63-63
翻阅报纸、观看电视,时常可见“送锦旗表谢意”之类的新闻。如一则《主动服务受赞誉》的图片新闻,反映的是当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主动到一家公司现场办公,及时为该公司新建的厂房办理了有关工程质量鉴定手续。为此,公司给质监站送去一面锦旗,表示谢意。还有一条电视新闻,某社区向建设局送去了“情系社区、服务居民”的锦旗,以感谢该局对社区道路硬化、改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等方面工作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2月13日陕西某报登载一篇新闻报道:西安市户县甘亭镇30多名群众正月初十来到县水务局大院,敲锣打鼓放鞭炮送牌匾和锦旗,表扬和感谢县水务局支持帮助他们实施节水灌溉工程。笔者读了此报道,以为将该报道的标题与群众送的牌匾和锦旗上的语言加以比较,是很有意思的,既可见出意境的差异,也耐人寻味,应该引起媒体及新闻人的深入思考。该新闻标题为《节水灌溉解民难送面锦旗谢恩情》;群众送的牌匾与锦旗上的词语分别是“心为民所系”、“为民解难情深义重”。恕我直言:两相比较,群众送的牌匾与锦旗上的语言意境显然高于该新闻标题的语言意境。其差…  相似文献   

3.
黑枫 《新闻知识》2004,(9):20-22
6月24日,刘亮及家人给我送来了一面锦旗,上书“赠陕西日报黑枫——报道西安宝马彩票案第一人”。刘亮“宝马”的失而复得,使得西安宝马彩票案的民事主体部分终于尘埃落定。它是正义的胜利,是刘亮、媒体和彩民经过70多天为正义共同抗争的胜利。当事人刘亮的褒奖,不仅令我欣慰,也  相似文献   

4.
这几年,被人们视为“社会新闻”的新闻又开始“热”起来。它不但在报刊上重新拥有了自己的领地,占据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有些单位还经常举办一些在社会上有过较大反响的“社会新闻大赛”,探讨社会新闻方面的文章,也逐渐增多。社会新闻既是一个老问题,又是一个新问题。说它老,是因为报纸在创办初期它就存在,或者说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信息     
母女千里送锦旗 感谢人民好记者  新年前夕,被中国记协授予“热爱新闻事业的模范通讯员”荣誉称号的蒙标成的妻子安银花,带着年仅10岁的独生女儿蒙晓丹,冒着严寒,专程从山西太原来到泉城济南,将上书“感谢人民的好记者李佩山”字样的大幅锦旗,送到发掘和采写蒙标成事迹的作者、首届全国铁路优秀新闻工作者、中国铁道建筑报驻中铁十四局记者李佩山家中。蒙晓丹敬重地行着少先队队礼,安银花一边把锦旗递给李佩山,一边含着眼泪恳求说:“您收下吧,这虽是迟来的感谢,但的确是我们母女、同时也是代表九泉之下标成的心意,千万别再拒…  相似文献   

6.
凡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没有人不想当名记者。然而,名记者不是自封的,是业内人士和社会公认的。要想成为名记者,不是资格老、职称高、有几篇好新闻、获几个奖就可以称得上的,它是一个综合指标。很少有一家新闻单位有意识地去评“名记者”,而名记者却又客观地存在着。说老实话,每一家新闻单位都有自己的“名记者”。  相似文献   

7.
实行改革开放搞活以后,许多企业对新闻舆论工具的作用看得格外重了。除了鼓励自己的“秀才”多报道本单位的新闻以外,还采取多种形式邀请记者到本单位采访,以求通过记者的笔或镜头,使本单位走向社会,提高知名度。记者既然是“请”来的,当然要待以上宾了,车接人送不算,还有领导陪同;美味佳肴之间,还佐以名牌烟酒。临走时,除了依依送  相似文献   

8.
黑枫 《新闻实践》2004,(9):25-27
今年6月24日,刘亮及其家人给我送来了一面锦旗,上书“赠陕西日报黑枫报道西安宝马彩票案第一人”。刘亮“宝马”的失而复得,使得西安宝马彩票案的民事主体部分终于尘埃落定了,它是正义的胜利,是刘亮、媒体和彩民经过70多天为正义共同抗争的胜利。当事人刘亮的褒奖,不仅令我欣慰,也唤起了我对报道此案的一些回忆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贺静宜 《新闻窗》2005,(5):48-48
传媒公信力,即媒体使社会公众对自己信任的能力,是社会公众对媒体报道真实性、公正性、中立性的信任程度,对媒体记者编辑责任感、正义感、是非观的认可程度。其“公”就是媒体作为党的喉舌,要忠于国家、忠于人民、造福社会、服务公众,就是通过追求社会正义、彰显社会公平、弘扬人文法治观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来取得公众认可和市场接纳;其“信”,就是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恪守新闻道德,尊重新闻规律,追求新闻价值,理性、客观地判断和报道新闻事件,有信誉、讲信用,让受众信任、信服。有“公”并有“信”,媒体才能显示出应有的力量,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河北电视台“新闻广角”栏目因为定位于对社会问题的评说,因此,不免对社会不良现象鞭挞多一些。由于“新闻广角”记者敢碰硬,对基层某些违法违纪现象坚决曝光,通过舆论督促使问题得到解决,群众的利益受到了保护。因此“新闻广角”节目深受观众的欢迎。不少当事群众千里迢迢给记者送来锦旗,称颂“新闻广角”记者为“道义的卫士”。  相似文献   

11.
7月30日,晚风习习,凉意送爽。河南省新野县新甸镇一中学住宅区里,李向阳老师和妻子白书艳正在制作一面锦旗。他们要把自己的无限感谢之情,织入锦旗内,寄给河南日报社社会周刊部。 李向阳老师是新野县颇有名气的年轻优秀教师,从教9年忘我工作,患上了慢性肾功能不全症,曾倒在三尺讲坛上。由于错过了治疗期,只有换肾才有一线生机,但换肾需要20万元左右。这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万般无奈,求助社会。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注下,全县范围掀起了“社会献爱心,救助李向阳”活动。2月7日河南日报社会周刊家园版…  相似文献   

12.
一个社会,不能没有法制,不能没有正义,否则,它就会变得黑暗,就会腐败,就会烂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正义之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消灭了剥削,消灭了压迫的新型国家。正因为如此,它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在人民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声望。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制和正义,需要大家来共同维护,国家机器是法制和正义的保证,新闻舆论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社会主义的新闻工作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党和国家政策、法令的宣传者,也是党和国家  相似文献   

13.
所谓新闻批评是指新闻传播媒介“对不良现象和错误现象作事实陈述和说理评析的报道,目的是为了纠正错误,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由概念可以知悉,新闻批评以揭露社会中的消极腐败现象为主,目的在于“治病救人”、“寻找负面事件中的积极意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建立和社会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批评和我国新闻界的“正面宣传”有相同的目的,具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如同英雄凯旋,美国“伟哥”在我们媒体的簇拥下,已粉墨登陆中国市场。一盒仅一粒的“伟哥”售价达 99元,很让美商赚了一大笔钱。之所以如此,与我们媒体的超常宣传分不开,最长的报道洋洋洒洒上万言。这种宣传不是广告却胜于广告,本来很一般的东西几经炒作便成了点石成金的“无价之宝”,很容易吊起读者的胃口,“伟哥”便是这般炒作的幸运儿。但辉瑞公司的老板不会送锦旗给我们的新闻媒体——因为参与炒作的单位太多太多,无法一一“致谢”。   作为媒体,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吸引读者、拥有读者,炒作新闻也是可以理解。…  相似文献   

15.
和潴社会建设离不开尊老爱幼的社会公德,也少不了扶贫济困一类的义举。报道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社会各界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持和帮助,是新闻界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一件常事。然而,送钱送物、关心慰问这类助民利民好事的报道,对于新闻单位和新闻从业人员来说也是一件难做的工作,我们的报道搞得不好反而会帮倒忙,会成为援助者与受助者、政府与弱势群体之间的一道新隔阂。  相似文献   

16.
军事新闻报道中以“硬”新闻居多,寓庄于谐、情趣盎然的“软”写法会不会影响到“硬”新闻的价值.“软”内容会不会难以充分体现严肃的工作报道的指导性和报纸的权威性呢?这似乎是一个两难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实行改革开放搞活以后,许多企业对新闻舆论工具的作用看得格外重了。除了鼓励自己的“秀才”多报道本单位的新闻以外,还采取多种形式邀请记者到本单位采访,以求通过记者的笔或镜头,使本单位走向社会,提高知名度。记者既然是“请”来的,当然要待以上宾了,车接人送不算,还有领导陪同;美味佳肴  相似文献   

18.
林溪声 《新闻传播》2006,(11):48-50
邵飘萍是我国近现代新闻史上着名的新闻记者、报刊事业家、新闻翠论家和新闻教育家。他“以新闻记者终其身”为唯一嗜好。以“铁肩担道义,辣手着文章”为终生恪守的信条,不畏强权,敢于坚持真理与正义,为进步的新闻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心血以至生命。怀念邵飘萍,就是对今日新闻工作者和教育者的激励与期许。[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新闻策划”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的基本特征是以报道事实来反映社会生活的——那么,新闻工作者为了某种目的,可不可以自己去“策划”、“制造”事实,并且由他自己来报道这个事实呢?“新闻策划”论的同志不但认为可以,而且把它称之为“新闻的新增长点”,据说这种做法还“丰富了新闻的含义”云云(1),真是礼赞有加!“新闻策划”也好象真的“丰富了新闻的含义”,惹得众多新闻界同行的关注,竟成了当前一个热门话题!我拜读了一些讨论文章,发现对这个概念原来有两种不同说法。一些同志所讲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报道工作的策划;而另一些同志讲的“新闻策划…  相似文献   

20.
社会新闻是以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为题材的,与广大群众的生活、利益、情趣密切相关的报道。它的内容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较之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教育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艺新闻等,有更大的广泛性,加之它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所以,它拥有庞大的读群。报刊为了抢占读市场,所以,它拥有庞大的读群,报刊为了抢占读市场、力争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加强了“社会新闻”、“焦点”、“特别报道”等专栏或专版,并精心耕耘和培育,使社会新闻十分抢眼,成为报刊的名牌专栏,然而,纵观当前报刊的“社会新闻”专栏,尽管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出现了不少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具佳的新闻作品,但除各级党报和品位较高的大报外,在各类小报上也出现不少倒人胃口,令人作呕的“字垃圾”。较突出的问题是庸俗、虚假和不重视社会效益,笔认为,要提高社会新闻的质量,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