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 :“健康的好奇心能帮助你消除无知 ,而当你对世界不再有好奇心时 ,你不是在变大 ,而是在变老。”小时候 ,我们的思维世界充满好奇 ,“爸爸 ,电灯怎么会发亮 ?”“妈妈 ,天上的星星什么时候掉下来 ?”“婆婆 ,你跟我一样大时也看动画片吗 ?”……但随着“学龄”的增长 ,这好奇心也渐渐地消磨殆尽。教堂上 ,“老师问 ,学生答”似乎是不可改变的学习法则 ,“满堂问 ,满堂答”的现象也不在少数 ,这种追求“热闹”的课堂组织形式不但达不到“启发”的目的 ,而且简直是在扼杀学生的思维发展。怎样让学生回到好奇的世界 ,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4岁多的孩子好奇心特别强,遇到好奇的事常常打破砂锅问到底,有时也确实让我们做父母的伤透脑筋。一天吃晚饭时,女儿突然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你是妈妈生出来的。”我漫不经心地回答。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神笔马良》这篇课文时,一位老师向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用来画什么?”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我要画许许多多的树,让美丽的绿色美化我们的地球。”有的说:“我要画很多个机器人,让它们来管理这个世界,让世界不再有战争。”有的说:“我要画宇宙飞船,让人类乘坐飞船到遥远的星球去旅游……”这些想法都很好,这些想法自然也会让老师感到惊喜。学生中也常常有另类高见:“我要画很多很多的钱。”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说:“他这种想法是对的。因为,他有了很多的钱以后就可…  相似文献   

4.
师:有人说:"健康的好奇心能帮助你消除无知,当你对世界不再有好奇心时,你不是在变大,而是在变老。"小时候,我们的思维世界充满好奇,如"电灯怎么会发亮?"但随着"学龄"的增长,好奇心也渐渐地消磨殆尽。今天我们就要重回好奇世界,研究探讨,深入领会《孔雀东南飞》,一起驾起质疑的航船,并驶向破解的彼岸!  相似文献   

5.
“金属为什么会导电呢?”“金属一般都是固体,而水银为什么不是呢?”“我还想知道金属都会生锈吗?”“有些食品里含铁,我们要不要吃铁呢?”探究活动始于问题,在科学教学中我们提倡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尤其鼓励学生提出好问题。而当孩子们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如果老师只是草率处理,很可能扼杀学生的好奇心,使得他们的思考到此为止。那么我们到底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呢?1承认自己的不足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会问到教师知识的盲点。这时我们可以很坦率地对学生说:对不起,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清楚。你不必担心这样做会引起学生的嘲笑,相反它能让学…  相似文献   

6.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初步的创新能力呢 ?笔者认为应在四个“转化”上下功夫。  一、由“好胜”向“好奇”转化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如汽车轮子为什么是圆的 ?为什么“二二得四” ?这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 ,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在课堂教学中 ,怎样使学生的好胜心转化为好奇心呢 ?好奇心首先来自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 ,我在黑板上贴出 2 0只按鸡、鸭、兔顺序排列的动物图片 ,对学生说 :老师和你们来一场比赛 ,由一同学说出第几只 ,大家来猜猜它…  相似文献   

7.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谈起这个话题学生很是高兴。于是,我说:“每年的这一天你都过一次生日吗?赶快算算从出生的那一年开始到今年你已经有几个生日了?”在唤起他们每年都过一次生日的生活经验后,我投影出示:“小冬今年满16岁了,可是他只过了4个生日。”学生充满疑惑,这时我抓住时机:“你们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吗?请你从这节课的学习中去寻找答案。”低年级的学生有生活经验,但却不足。我们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引发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8.
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要送孩子上犹太学校?”语气里有好奇,也有不理解。实际上,生活中好奇和不理解是常有的事情,但是,我们缺少的是驱使自己去尝试、去探索的勇气。如果问题改成“去犹太学校,有什么好处吗?”“你学到什么?他们有什么跟我们不一样?”我想世界会变得更友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会拉得更近些。  相似文献   

9.
善待孩子的好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金侠 《江西教育》2003,(19):29-29
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自己:“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而已。”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林崇庆最近也给《科学大众》杂志作了这样的题词:“让我们永远以好奇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好奇不仅是孩子们的天性,而且是科学探索的起源。每一位老师都希望孩子多一些好奇心,但孩子毫  相似文献   

10.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谈起这个话题学生很是高兴。于是,我说:“每年的这一天你都过一次生日吗?赶快算算从出生的那一年开始  相似文献   

11.
一、激发学生好奇的内驱力,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天生就具有好奇内驱力。年幼儿童往往有一种好奇心,使他们努力地进行智慧的探索。为此,也可理解成好奇心实质上是一种求知欲。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愉悦环境,引发学生求知欲。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们可利用多媒体的声情并茂,创设这样的故事场面:米老鼠要走访“欧洲城”,先坐正方形轮子的车,小车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事实告诉我们: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现和发明往往是从好奇心开始的,强烈的好奇心可以激发人们去探索、寻找问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你相信学生 ,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你就会发现学生中蕴涵着无穷的创造力 ;如果课堂上你能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主动提出问题 ,你就会觉得自己实在没有比学生太多的高明 .长期以来 ,我在“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的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虽然多次在学生的问题面前“伤了自尊” ,但从中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乐趣 .1  0 0 =?如果有学生问你 :“0的 0次幂等于几 ?”你会怎么答 ?可能你会套用课本答曰 :“没有定义”或“没有意义” .但如果学生追问 :“为什么 ?”你觉得该怎么答呢 ?这样的事我就遇上了 ,记得我是这样答的 :“你说呢 ?你们…  相似文献   

14.
秦梅 《四川教育》2003,(12):42-43
一天,有两个学生到办公室来交本子,看见我正在备“飞行表演”(即“有余数的除法”)一课,于是好奇地问我:“我们要学习这课吗?”我笑了笑说:“是啊,你看飞机正在进行飞行表演呢。”“老师,飞机也能表演节目吗?”一个学生好奇地问。没等我回答,另一个学生抢着说:“当然能,我在电视里见过。但如果飞得像书上画的这么近,恐怕早就撞到一起了!”我一愣,不由得停下了我正在创设的教学情景。是啊,一个学生没见过书上的情景,另一个学生认为书上的情景是假的,这样的素材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吗?再看看这课的教学目标要求,我陷入了沉思……我重新考虑了这节…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问题是探索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动力与“调味剂”。教师在课堂结束时可有意设置悬念,激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学习完“M others’Day”一课后,我这样引导:“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母亲节,知道了母亲节的来历及一些庆祝方式,那么你知道父亲节吗?父亲节又有哪些风俗习惯?”教学完“colors”后,我这样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么多颜色,那么请问:greenm eat是指绿色的肉吗?black tea是黑茶吗?M rs.W hite是白夫人吗?如果不是,那么又是什么意思?”这里包含着丰富的西方文化内涵,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牵挂”下课。…  相似文献   

16.
<正>刚开始写作的那段时间,我的千字文频繁出现在本地的各家报纸副刊上。某天,一名同事翻着报纸好奇地问我:“怎么什么事都让你遇上了?”我知道,他想说的是:“你怎么有那么多事可写?我为什么觉得这些事没啥好写的?”确实,不知道写什么、没有什么可写的、写不出来,是很多人都头疼的问题,初中学生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7.
在自然教学过程中要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观察、去实验 ,来获取更多的材料。经过收集、整理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由学生自行得出结论 ,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1 设置悬念 ,调动学生好奇心小学生的好奇心只停留在好玩、好奇的水平上 ,老师的任务就是要促使学生把好奇心发展下去 ,引导学生发现事物的不同寻常的现象 ,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如 :教学《沉浮的秘密》一课导入时 ,我让学生把石头、木块、泡沫块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然后问 :“什么样的物体会沉 ?什么样的物体会浮 ?”学生答 :“重的物体沉 ,轻的物体浮。”我拿出一大块泡沫和…  相似文献   

18.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刺激欲望好奇心对于学生而言很重要,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找寻好奇心,让学生带着好奇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要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我们应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实施。1.制造悬念。如,在学习"水的压强"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潜水员不能无限制地下潜?在学习"能量的相互转化"时,我们可以引入印度  相似文献   

19.
我班赵佳乐小朋友聪明活泼好奇心强,对没有见过的东西,总是想方设法去探个究竟。一天,班里角区活动时,有个小朋友告诉我:“刘老师,赵佳乐把万花筒弄坏了。”我过去一看,只见她满脸通红,手里拿着拆坏了的万花筒,又紧张又害怕地望着我,原来一个十分漂亮的万花筒,被她拆的支离破碎,真是非常可惜,我虽又心疼又生气,但觉得应该弄清她“破坏”行为后隐藏的动机是什么?于是,便腑下身去轻轻地问她:“乐乐,你为什么把万花筒拆坏呀?”“我想看看里面有什么?”乐乐小心地说。噢!原来她是好奇心使然,这种好奇可是幼儿一种可贵的求知欲望,对这种好奇我们…  相似文献   

20.
在多年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深刻感受到:低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活泼可爱,好奇心强,勤说爱问,希望得到表扬。针对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就要给学生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增加单位时间的信息交流量,增大创新刺激强度。在教《刻舟求剑》这篇课文时,要引导二年级学生总结、理解“情况变了,方法也得变”这个道理就不是那么容易。我先通过“师范读”、“生齐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感知课文,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然后采用假设法诱导:假如现在的你也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心里怎么想呢?当听到有学生说,我心想该怎样才能捞到宝剑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