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世界,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在某些国家,青少年犯罪案占案件总数的60~70%。70年代以后,我国青少年犯罪案也出现增多的趋势。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急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是在调查材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广州地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危害性及预防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毒品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毒品犯罪已经成为目前中国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现阶段青少年吸毒现象和青少年毒品犯罪蔓延的深层次原因,包括缺乏基本的毒品常识、法制观念淡薄、不良环境的负面影响等。预防青少年吸毒和青少年毒品犯罪可行性对策,包括普及禁毒常识、净化社会环境、强化法制功能等。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犯罪被认为是继毒品、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社会问题,且日益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等特征。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令人担忧,在犯罪数量、犯罪形式、犯罪手段等方面表现出低龄化、暴力性增强、团伙犯罪增加、犯罪动机突发性强等新的特征。经过研究,我们得出了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目前毒品形势已相当严峻,毒品泛滥已成为危害我国社会稳定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毒品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吸毒者中,涉及的层面较广,而更令人担心的是毒品正向青少年蔓延,向学校、向青少年学生这一群体渗透,2004年底有资料显示,全球吸毒人数占总人口的1%,我国记录在册的吸毒人员有90.2万,青少年所占比例为84%,最小的还不到10岁。与此相关联的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青少年群体成了承受毒品危害的最大受害者,同时又严重干扰了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些,引起了整个社会的警觉,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沉重的思考。1崇明东部地区禁毒、防毒、吸毒现状崇明东部地区,在毒品泛滥的冲击下已早已不是一片净土,虽然东部二所初中在校学生中目前无吸毒行为,但还是有极个别行为不良学生踏上社会后染上了吸毒,本地派出所掌握的就有几例,而实际潜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崇明东部地区禁毒、防毒机制的缺陷倒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崇明东部地区在禁毒、防毒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吸毒现象严重。1.1家长禁毒意识淡薄、社区禁毒机制不健全。调查中发现家长禁毒意识淡薄、社区禁毒氛围缺乏这些问题十分严重。如对某班级学生调查中92.5%学生认为自...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国际上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和环境污染、毒品泛滥、恐怖活动并称为世界四大公害。近年来,中国青少年犯罪情况严峻,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忧虑。本文主要从学校心理教育的角度来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浅析我国青少年毒品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媛 《青海师专学报》2006,26(Z2):87-88
毒品泛滥是当今世界上的一大公害,其危害之烈,泛滥之快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毒品犯罪屡禁不止,青少年首当其害,近年来,我国的青少年毒品犯罪呈逐年上升势,且上升的幅度较大,从长远来看,21世纪初我国毒品犯罪特别是青少年毒品违法犯罪问题将会更加严峻。因此,本文就针对青少年吸毒的特点、危害、成因及治理对策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与青少年道德法制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当今继环境污染、毒品传播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公害。针对青少年犯罪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激情犯罪与心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有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国每1 0 0名罪犯中就有1 0名是1 4至1 8周岁的未成年人,在广东等发达地区,近几年抓获的刑事犯罪嫌疑人中,未满1 8岁的青少年比率超过2 0 % ,在陕西省商洛市这样的贫困地区,犯罪青少年占犯罪人员的比率高达42 7% (见商洛报)。而在青少年犯罪中,激情犯罪高达70 %。激情犯罪是一种因情绪上或心理上突变而导致实施的、无理的、不合逻辑的犯罪行为。激情犯罪一般无明显的作案动机,作案时不计后果,在某一时刻想不开就突发犯罪行为,激情犯罪者对自己的行为缺乏内控力。近年来,青少年激情犯罪屡见不…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已日益成为令人忧虑和不安的社会问题。太原市从八四年到八六年,三年中青少年犯罪人数占作案成员总数的比例分别是70.2%、76.6%和78.7%,而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还是在校学生。河西区八五年违法犯罪的中学生有十九人,到八六年增加到五十六人,增长了三倍之多。我认为,青少年犯罪不是个别人的偶然行为,它是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相联系的社会现象。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变革时期,一部分青少年的行为出现一些越轨和出  相似文献   

10.
目前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日益突出的青少年犯罪也逐渐成为一大社会问题。从去年浙江的两例在校学生的严重犯罪行为和2 0 0 0年全国法院判处的青少年犯罪情况看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已严重困扰着国内各界人士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已刻不容缓。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在调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现状、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现状之后 ,心情是沉重的 ,也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现就这一问题 ,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分析(一 )未成年人犯罪趋向低龄化2 0 …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 ,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制定了一系列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 ,使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得到了充分的保护 ,也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但是 ,近年来 ,未成年人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贵州省统计 1998年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为 776人 ,1999年为 112 8人 ,2 0 0 0年为 12 2 6人 ,2 0 0 1年为 15 89人 ,犯罪人数呈直线上升。因此 ,少年司法制度的改革 ,首先应从未成年入的思想教育入门 ,成…  相似文献   

12.
王评 《中国德育》2006,1(11):28-31
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毒品并列为现代社会的三大公害。从辍学、网瘾、父母离异、家庭教育不当、择友不慎等五个方面对青少年犯罪成因进行分析和梳理,有助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建立干预机制,并开展有针对性的矫治和帮教。  相似文献   

13.
法教 《家长》2000,(10)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问题,有人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以我国为例,1980年全国青少年性犯罪人数不到1万人,而1996年则高达4.6万  相似文献   

14.
2003年我国对吸毒人员的统计结果显示,青少年已成为吸毒的主要高危人群。目前,全国登记在册的105万吸毒人员中,青少年占到了总数的72.2%。其中,16岁以下吸毒人员1万多人,在校学生2000多人。在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我们特别推出这个话题,以引起家长朋友对毒品的警觉,与社会一道共同筑起预防毒品牢固的防线。  相似文献   

15.
青年朋友们,请远离毒品!———北京市青少年涉毒问题研究●郭海燕80年代以来,在我国曾经灭绝了近30年的毒品犯罪现象卷土重来,历史上曾经饱受毒品危害的中华民族再次面临严重威胁。近年来,虽然我国各地已开展过多次反毒品犯罪专项斗争,但并未有效地遏制贩毒吸毒...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教育难题,也是目前仍然没能找到解决方案的教育问题."据WHO对48个国家资料的统计,各种形式的校园暴力的年发生率高达60%."[1]我国近年来青少年学生的犯罪问题不容忽视."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而且在整个青少年犯罪中,18周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占80%以上."[2]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相关研究较为薄弱,但对青少年学生犯罪不能简单采取回避的态度,研究青少年学生犯罪的规律、原因及相关预控措施,是当前我国教育研究非常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青少年吸毒现象依然严重,本文从充分发挥学校教育阵地的作用、注重家庭教育的重大预防作用、家大毒品犯罪打击力度以杜绝毒品来源、做好吸毒青少年的戒毒和帮教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社会整体功能来建立防范青少年染毒社会机制、增强青少年自身防毒能力等六个方面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由一个真实案例,引出我国有关毒品犯罪实践中仅以口供定罪的相关法律解释以及适用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相关分析。首先,我们从毒品犯罪的特点考察相关解释的合理性;其次,我们从理论上分析其合理性;最后,我们分析以共同被告人供述认定案件事实的五种主要情形。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当前青少年犯罪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如高智能犯罪、毒品犯罪、暴力犯罪、涉黑团伙犯罪、女性未成年人犯罪等。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是各种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预防青少年犯罪应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和法制的教育,强化家庭教育,明确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用良好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打击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20.
死刑,作为人类最古老的刑罚之一,有其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但是,由于生命的不可重复性,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死刑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诟病。在毒品犯罪中,对仅起到帮助作用、处于次要地位的运输毒品行为配置死刑的最高刑,这是极其不合理的。在刑事司法过程中,我们不能为了单纯追求所谓的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而忽视当事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