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壁之战》是小语第九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九、五十回的有关情节改写。文章讲述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黄盖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赤壁之战》主要讲东汉末年,曹操的军队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针对曹军的弱点,设计乘东南风火烧曹军,大败曹军的故事。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理解课文词句的基础上动手画战争双方地理形势图,使抽象的文字通过思维形成形象可感的画面,引导学生弄清战前形势,把握战争经过,归纳故事内容。一、初读课文初步画,弄清战前形势教学时,待师生弄懂题目,知道战争双方及战争爆发的原因之后,布置学生自读课文分组讨论,画出赤壁之战前双方地理形势图。学生画好后,师生讨  相似文献   

3.
最近,中央教育台又在播放大型历史电视剧《三国演义》,其中“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与周瑜一番妙语双关的对话,很令观众叫绝。“赤壁之战”说的是曹操带领八十万大军杀奔东吴。东吴联刘抗曹,都督周瑜决定用火攻取胜。一天周瑜登上战舰,驰往江面,视察敌情。他高踞主舰的帅台之上,远眺敌营,忽然一阵西北风,吹动帅旗,拂在周瑜脸上。周瑜忽然想起一事,顿时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昏倒在船上,被众将救回营中。周瑜为何突然生病?原来当时正是冬季,西北风多,吴军驻扎江南,曹军驻扎江北,如果纵  相似文献   

4.
《赤壁之战》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有关情节改写的。全文按“曹军南犯——火烧战船——曹军大败”的事情发展顺序记叙 ,脉络清晰 ,语言通俗 ,但蕴含于字里行间的道理却很深刻。根据修订版大纲精神 ,我们针对学生速读的水平和教材特点设计速读与精读相结合的课堂教学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教学目标1.运用整体式、寻找式、浏览式速读法理清赤壁之战的前因后果。2 .通过速读与精读相结合抓好重点词句 ,感悟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3.学会 10个生字 ,理解 2 6个新词语的意思。4 .学会按照提示简要地复述课文。二、教学重难点运用速读…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第十册备课答问录夏雁肖世广问:赤壁之战,曹军究竟有多少兵力?答:据历史文献记载,当时曹操所控制的北方地区,人口不超过450万,他当然不可能驱使其间五分之一的人投入赤壁之战。许多历史书籍在叙述赤壁之战的曹军兵力时多作“号称80万”,而实际上只有...  相似文献   

6.
《赤壁之战》是小语第九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九、五十回的有关情节改写。文章讲述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黄盖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对于《赤壁之战》,许多老师都采用思路比较清晰的“由果质疑探因”及“由因探果解疑”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使教学主干精炼,主次分明,并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主动性、目的性,是教学此类文章的较好选择。在遵循这一思路的基础上,笔者还重点挖掘了一个值得注意的枝节,用以补充主干,教学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7.
讲出《赤壁之战》的特色礼县东关小学王小英《赤壁之战》这篇课文是根据著名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45回至50回部分内容改写的。是指东汉末年公元208年,刘、孙联军与曹军在赤壁进行的一次战役。主要讲周瑜、黄盖设计火攻曹军,使曹军大败的故事。这篇课文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编的。它生动地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针对曹军的弱点,采用火攻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教学中,可采用“依文绘画”的方法导学,让学生把握战争经过,归纳故事内容,分析胜败原因。  相似文献   

9.
草船借箭     
徐嘉炜 《辅导员》2014,(Z1):81-82
正时间:三国时期地点:东吴大营周瑜帐、曹军水寨人物: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徐晃第一幕【周瑜见诸葛亮机智过人,有损自己威信,便想除了他,以除东吴大害,一天早上周瑜想出妙计,便去找诸葛亮。】周瑜:(客气)先生,我们就要和曹军交战,由于东吴占据长江之险,所以我和谋士鲁肃决定水战,用骑兵围攻。我想知道哪种兵器最有用,便想问问先生。(拱  相似文献   

10.
《新高考》2008,(7):86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本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周瑜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我有一种特异功能,能返回到过去的时空。因此,我常常带上录像设备等工具返回古代拍摄历史事件。今天,我接受长春电影公司委派,去拍摄赤壁之战。我跺了三下脚,跳了两跳,口中念道:“去三国时代赤壁之战现场。”便来到了赤壁。此时正值东南风起,东吴大将黄盖带了几十只装载引燃物的小船,向曹军水寨进发。我乘坐快艇,喷上隐形水,行驶在黄盖船队的一侧,一边行进一边拍摄。船到了江心,曹军的上百只小战船包围上来。为首的一员战将喊道:“黄盖匹夫,曹丞相早已识破你假投降的奸计。他说,你的船吃水浅,船一定轻,装的一定是引燃物。你趁着东南风起而来…  相似文献   

12.
东汉建安年间,疫病流行。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疫病流行,是曹军大败的原因之一;建安二十二年,中原地区疫病爆发,人口大量死亡。对这两次疫病具体病因的讨论,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综合各种观点以及依据具体史料来看,赤壁之战爆发的疫病应该是斑疹伤寒;建安二十二年应该是鼠疫流行。  相似文献   

13.
周瑜(公元175-210年)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军,是人们熟知的。他死后葬于何地,却有几种不同的记载;究竟哪一种记载是准确的?今考证如下: 《芜湖县志》引《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载:在(芜湖)城北周村铺,吴置守家。又芜湖县东外大街古巷内有大冢,相传为周瑜墓。考此说之由来,是因《三国志·周瑜传》载:周瑜“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七。(孙)权素服哀,感动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战例,并且还是一战定三分的局面,结束东汉,形成由魏、蜀、吴三国时期的重大战役。历史上赤壁之战研究的最大悬案便是其战地始终未能确指。本文通过赤壁之战前的军事态势和曹军的攻击目标,曹操进攻刘备的进军路线和军事部署,赤壁之战的水陆战场和火烧环境三个部分的分析,认为赤壁之战战地是著名的黄州赤壁。  相似文献   

15.
伍紫姿 《小学科学》2011,(11):16-17
火攻连环,三国鼎立形势成——赤壁之战 时间:公元208年 地点: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 参战双方:A.曹军 B.孙、刘联军 主要指挥官:A.曹操 B.周瑜、刘备  相似文献   

16.
桑丈彬 《现代语文》2005,(10):26-26
<资治通鉴>中关于三国赤壁之战部分(以<赤壁之战>为题目选入高中语文课本)记载了赤壁之战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孙、刘、曹三个方面,事件繁杂,人物众多.在一般读者看来,在这一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从而在中国历史上留下重要一笔的历史转折过程中,最引人瞩目的人物当为吴都督周瑜和刘备集团的军师诸葛亮,因为诸葛亮促成了孙刘联合抗曹的局面,周瑜统帅吴军以少胜多打败了曹军.其实,根据<赤壁之战>的记载,客观地考察这一历史进程,人们就会发现,赤壁之战中至为关键的人物当非吴主孙权莫属.  相似文献   

17.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曹操亲率大军进攻东吴。孙权与刘备结成联军抗击曹军,联军统帅周瑜利用曹军不善水战之短,令部将黄盖诈降,趁机以火攻破曹军。其时东南风急,“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  相似文献   

18.
<正>东汉末年,那个群雄并起,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场举足轻重的战役——赤壁之战,奠定了曹刘孙三分天下的大势。战役中孙刘联军以弱胜强,为后人们津津乐道,并成为后世许多文学作品的创作素材。而对于赤壁之战,大多数人的认识来自于电视剧《三国演义》。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又和《三国演义》中又有哪些不同呢?刘表引发蝴蝶效应说到赤壁之战,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曹操军队南下进攻,孙刘联军抵抗,双方在长江两岸摆开阵势隔江对垒。然而,曹军南下,最初的军事目标,真的是刘备与孙权吗?  相似文献   

19.
赤壁之战是一场大战,还是一场小战々是一场决定形势的重大战役,还是一场意外的遭遇战?历史上多数人赞同前者,几乎已成定论。一九八一年三月三十一日《光明日报》史学版,发表了尹韵公的《赤壁之战辨》,对传统的说法提出了异议。他认为:赤壁之战不是一场决定形势的大战,“是五千而不是八十万曹军同孙、刘联军在赤壁相遇,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国长篇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内容改编的《赤壁之战》,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它主要写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采用火攻,大败曹军的经过。当时周瑜为什么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呢?这是由于周瑜善于用“计”,也就是说周瑜在曹操大军压境的危急时刻,能精心分析敌我情况,然后针对对方的弱点,采用正确的策略出奇制胜。教学时,如果能在学生理清课文思路的同时,帮助学生深入剖析文章的内在联系,突出周瑜是怎样根据敌我形势而正确“定计”、“用计”,从而大败曹军的,这对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好处的。下面想就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