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我在公路上又一次见到了卞力生。现在,他已经是我们中闸乡有名的运输专业户了。只见他端坐在驾驶室里聚精会神地驾驶着他的那辆小三轮卡车,迎着我飞驰而来。他在驾驶室里微笑着向我点点头,又腾出右手向我打个招呼,然后飞驰而去。我和卞力生在九年前就认识了。他今年50多岁,中等身材,黑黝黝的脸,他的家在中闸乡河口村。九年前,我就在河口村担任党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2.
“六一”前后,前华中新闻专科学校部分师生赴江苏省淮阴市和淮安市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寻根访旧活动。华中新专1946年春创建于淮阴,后因战事紧张而停办。1948年形势好转后于射阳千秋港复校,后迁至淮安板闸,连办两期,直至随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续办苏南新专。这所党在华中地区兴办的新闻干部学校,先后培养了两百多名新闻工作者,奔赴全国各地,大多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了贡献。5月30日,复校后的教育长、新闻教育家罗列带领四十多名师生及亲属、遗孤前往  相似文献   

3.
刘涌新,1929年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宝力镇一个贫苦家庭。七岁时,当医生的父亲去世,一家靠母亲和哥哥勉强维持生活。他自幼勤奋好学,在小学和师范,以多才多艺闻名,深得老师同学喜爱。1947年,刘涌新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40师402团当宣传员,一年后担任宣传组长,随部队由东北转战到华中、华南,参加大小战役十多次。他工作积极,作战勇敢,1949年3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7月,他被选派到沈阳航校,成为第一期学员。在学习期间,他刻苦钻研飞行技术,成绩优良。在一次飞行练习时,飞机发动机突然熄火,他机智果断采取应急措施,将飞机迫降在田野里,…  相似文献   

4.
在新世纪的第一缕春风里,我们高兴地迎来了第十一届新闻函授中心开学。这里,我们代表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的全体人员,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学员,并向你们致以新世纪的问候!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7,(6):107-108
<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唯一出版的新闻学著作,即恽逸群的《新闻学讲话》。这本小册子近4万字,原为作者1946年2月在华中新闻专科学校的讲演稿,学员将其授课内容整理以后发表于《新华日报》华中版副刊"新闻工作"上,随后由华中新华书店出版。1947年又有冀中新华书店、山东新华书店、胶东新华书店等版本。1948年4月,恽逸群对《新闻学讲话》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6.
《论人民的报纸-1946年初在华中新闻专科学校的讲话》是范长江1946年在华中新闻专科学校的新闻讲义.抗战胜利后不久,范长江带领一批新闻工作者从原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驻地——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向苏北重镇淮阴进军.9月,淮阴解放后的第二天,范长江等人进入这座古城接收敌伪印刷厂,重建新华社华中分社,筹备《新华日报》(华中版)的出版和筹建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新专的筹划工作由谢冰岩具体负责.  相似文献   

7.
正从1945年5月在盱眙新铺创办,到1946年10月转移到山东莒南,华中建设大学在苏北约一年半时间。这一时间跨度,占华中建大全部建校时间的四分之三,也完成了华中建大校史上四期学生中前三期的招生教育。因此,客观的说,华中建大的主要时期在苏北。从盱眙新铺到淮阴城,华中建大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在苏北大地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一"为了进一步巩固我根据地及迎接正在迅速发展的有利于我的形势",需要大批干部[1]。为此,1944年11月,华中局决定在华中党校基础上筹办华中建设大学,任命  相似文献   

8.
刁文辉 《军事记者》2010,(12):58-59
新闻实习是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须环节,是新闻传播专业学员将专业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而如何在有限的实习时间里,充分发挥学员、新闻单位和学员所属单位这三方面的作用,有效提高实习质量,取得更大的实习收获,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第十届新闻函授教学之初,我们就新闻写作学习,向广大学友提出了一个共同“攻坚”的课题,即向新闻的“新”字挑战。那么,一年来在函授中心老师与学友共同努力下进行情况怎样呢?这里,作一些必要的回顾。挑战“新”字缘由第十届学员与历届学员一样,往往带着一种困惑和希望参加新闻函授的。在以往的岁月里,他们中间不少人写过不少稿件,十篇,二十篇,乃至上百篇,然而,都与报刊无缘,屡投不中。正如学友范从林说的那样,虽然“春花无数”,到头来“秋实无多”。为此,许多人陷入茫然、仿惶、失落状态。第十届新闻函授招生,在他们心目…  相似文献   

10.
证券交易所的营业大厅里,熙熙攘攘,万头攒动。如果,电子荧光屏上的股票价位全部飘红时,大厅里的欢呼声便此起彼伏;反之,要是变成一片绿色时,大厅里顿时鸦雀无声,人们的脸上也是躁动不安的神情。笔者无缘进入大户室探秘,只好投身于大厅中那些坐在板  相似文献   

11.
没有人忘记1998年夏秋之交,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战洪魔那些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然而,对于九江人民和中国青年报的同仁,更难忘的是这年8月7日这个特殊的日子。 那天下午二正在长江九江段采访的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贺延光,准备去灾民安置点拍照,忽闻决口的消息,于是立即调转车头直奔决口处的四号闸。他在冲锋舟上,一面抢拍决口现场.一面用手机向远在北京的编辑部报告现场实况:“今天13时左右,长江九江段4号闸和5号闸之间决堤30米。洪水滔滔,局面一时无法控制。现在,洪水正在向市区蔓延。市区内满街都是人。靠近决…  相似文献   

12.
《军事记者》2007,(3):72-72
沐浴着2007年的第一缕阳光,我们向所有新闻函授学员表示诚挚的问候!在我们这所没有围墙的新闻学校里,函授学员尽管没有证明学历的文凭,却不同程度地学到了新闻写作的本领。凭着这种新闻写作的本领,有的成为部队的报道骨干,有的退伍后被地方  相似文献   

13.
《军事记者》2004,(7):72-72
问:函授学员能否直接向报刊社投稿?答:向新闻媒体投稿或写信反映情况,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函授学员当然也不例外。但要看到,函授学员的文化和写作水平参差不齐,作为函授中心,并不鼓励每个函授学员在学习伊始就都向报刊(特别是全国级报刊)投稿。如果你是初学新闻的学员,倘若一开始就向各地报刊投稿,恐怕事倍功半,白费力气,也为媒体增添麻烦。因此,你最好将自己的习作寄到军报函授中心,由函授中心决定是直接回信,还是登《函授月刊》,还是在《军事记者》上点评,还是向军报推荐。如果你是一个老通讯员,甚至已经有了见报的经历,你就可毫不犹豫地向…  相似文献   

14.
九十年代初,笔者去北京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进行短期进修学习时,《人民日报》的艾丰老师,在讲课时曾很动感情地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学员说:如果把报纸比作大树,那么,通讯员就是大树深入到土壤里的根须。要做一名优秀的记者,身边必须团结有一批“叫得应”、“喊得动”的通讯员们,以起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缪平均 《档案天地》2012,(11):25-29
在陕西省档案馆藏革命历史资料里,有一册陕甘宁边区新华书店于1948年10月出版,盖有"鲁讯图书馆"印章的藏书《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该资料文献是刘少奇,于1939年7月8日和12日,在延安蓝家坪马列学院窑洞外的广场上,向学员们作的关于共产党员党性锻炼和修养的  相似文献   

16.
创办第一所新闻学校1946年2月,为适应解放区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新华社华中总分社在江苏淮阴创办了专门培养新闻干部的华中新闻专科学校(见图1),这是新华社历史上创办的第一所新闻学校.华中总分社社长范长江兼任华中新专校长(1946年5月范长江调往南京后,由恽逸群接任校长),包之静任副校长,谢冰岩任教育长.专业分编(辑)通(讯)、电务、经理三科,学习时间为6个月.  相似文献   

17.
我们来到位于太原市城南的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时,正值2000年新生报到,只见校园大门前彩虹门上“热烈欢迎新学员”的大幅标语赫然醒目,校园内彩旗飘扬,生机勃勃。当我们进入校门,看到眼前几百名学生排着长队等候签办报到手续时,打心里生出一阵惊叹:人们都说成人院校生源不足,这个学校竟有这么多学生报到,其中原因何在? 我们在沸沸的人群中找到了学校党委书记韩向前同志,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韩书记向我们介绍,山西煤干院  相似文献   

18.
在大跃进的火红时代,我考上了华中师院历史系,背上简单行囊踏进元苍翠叠的校园,兴高采烈地戴上长方形白底鲁迅手写字体的"华中师范学院"校徽.那时华中师院部分院系已迁往武昌桂子山本部新校舍,昙华林仅存中文和历史系.我们在这里度过了大学4年. (一) 古老的华中大学校址横跨螃蟹岬两边,武昌残存的护城河水由忠孝门潺潺流到这里,浅浅的河床上泛着带有颜色的水花,那是上游久安制药厂工业废水造成的.中文系在城内,历史系在城外.华大老校园沧桑砺洗,西式建筑群宏达、华美.  相似文献   

19.
在陕西省档案馆馆藏革命历史资料里,有一册陕甘宁边区新华书店1948年10月出版,盖有“鲁迅图书馆”印章的藏书《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该资料文献是刘少奇于1939年7月8日和12日,在延安蓝家坪马列学院窑洞外的广场上,向学员们作的关于共产党员党性锻炼和修养的重要演讲。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20.
淮安市供电局近几年来一直比较重视新闻报道工作。到去年11月10日,这个市供电系统已经在淮阴市以上新闻单位用稿76篇。其中两篇还被有关方面评为优秀稿件,并获奖励。板闸镇农电站会计曹树椿写的一篇经验性新闻《板闸农电站与用户签订安全用电协议书》在《中国电力报》发表后,收到了全国各地的大量来信、来函,河南、山东和浙江等省的供电、司法部门还派出专人登门求教,学习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