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创造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而高校中的公共音乐教育则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音乐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及其与教育之间关系的分析,阐述公共音乐教育对塑造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指出开设人文性、综合性与多元化的公共音乐课是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幼儿生命得以成长的人文艺术力量.幼儿音乐教育的本质,在于教师遵循审美的规律,选择适当的音乐作品和组织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向幼儿传递音乐的审美体验,使幼儿在特定的律动、节奏和旋律中体验到音乐的形式美,并进而体验音乐本身所蕴含的内容美和文化美.当前的幼儿音乐教育不容乐观的主要表现为:教育目的的遮蔽;教育内容的窄化;教育活动的弱化;教育评价的僵化.音乐教育的核心在于审美体验.基于审美体验的幼儿音乐教育改进策略包括:幼儿音乐教育审美本质的自然回归;幼儿音乐教育内容的多元选择;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游戏化设计;幼儿音乐教育评价的观念重塑.  相似文献   

3.
音乐课程作为一种人文课程,对学生的音乐能力的提升和人文素养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教育部201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和人文精神的实质,对比以往的音乐教育经验,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审美情趣、文化背景和学习环境等方面出发,阐述音乐教育可以并且应当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师音乐教育是推行素质教育,实施美育教育的先导和重要因素,也是进行人的全面的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具有美育性质的音乐教育应该是一种浸透人文精神的美育教育范畴,而不应成为音乐艺技教育的专业训练。本文从师范教育的人文精神角度,倡导高师音乐教育应重视人的人文教育将音乐的人文与艺技教育相结合,以推动基础教育中的音乐的审美教育,而不是音乐的艺技教育。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给中学音乐教育的全面展开提供了保障,更提出了要求,中学音乐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中学音乐教师要努力成为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导师。  相似文献   

6.
大学音乐教育是以培养优秀的音乐创作人才为目的的一门必修课,学习这门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气质、情操品格,还在对大学生实施审美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大学音乐教学当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大学音乐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它有利于提高每个受教育者的品格操守、气质修养以及热爱祖国、关爱生命、享受生活的情怀。大学的音乐教育主要目标是发掘和培养卓越的音乐教育人才和音乐表演人才。因为音乐专业的技巧性,所以通常重视技巧而忽略文化构成,从而导致了人文精神、人文价值以及文化素养等多方面的缺失。为了满足时代进步的要求,需要培养一批批既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又拥有良好人文素养的音乐老师。这就要求在大学音乐教育中,不但要重视对大学生专业音乐知识的传授,而且也应该注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音乐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音乐教学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要位置,突出情感体验。作为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使学生在感知、体验、表现与创造美的实践中受到音乐的启迪,获得审美能力,从而实现音乐教育的情感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9.
孙娟 《教学与管理》2008,(2):146-147
音乐教育,其实就是音乐审美教育。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学生是审美主体,音乐是审美客体,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促进主体与客体的沟通,让学生自觉投入到音乐审美体验中,以心灵感应音乐,从而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和人文感化作用。音乐的进行和发展,必须符合人们的情感发展的需要,人们才觉得音乐是美的,是抚摸心灵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提出了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教师要依据新的审美教育目标,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教师需要反思教学.走出情境创设中缺少连贯性、典型性、思考性的误区,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和学生心理特征,合理运用审美因素,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和谐、民主、愉悦的情境中体验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