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认知心理学家雷斯尼克曾对阅读有个堪称经典的评述:“阅读是一种构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推断能力与他原来的知识起关键性的作用。”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地吸收文本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各类信息的过程。读者完全进入阅读理解的殿堂必须经历三个阶段:1.文本提供的各种信息走进了读者的认知结构。2.读者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来处理文本的各类信息。3.读者发表恰当的评价、建议或批评。  相似文献   

2.
阅读认知策略是指阅读过程中,阅读者如何处理阅读材料,或针对某一具体阅读任务所采取的具体阅读方法.事实上,阅读是一个积极思考、主动理解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消极、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阅读时,文字本身并不会产生任何意义,只有当读者与阅读材料进行积极的交流时,才会产生意义.本文重点探讨元认知策略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交互作用语言教学阅读理论,“文字含义并不是仅仅存在于文本中的符号,被动地等待读者吸收。阅读者必须积极投入其中,努力挖掘它的含义。”在阅读过程中,语言材料和读者是交互作用的。文字含义既不存在于语篇(text)之中,也不存在于读者之内,而产生于两者相互作用之中。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存在着若干变量(varianes),并对阅读理解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阅读的关键是理解。对阅读过程的研究表明,阅读不是一种被动的、只要求读者“破译”文字符号的活动;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经验和背景知识“注入”所读的材料当中。举例来讲,读到“生日”这个词,一般中国人可能联想起长寿面,美国人联想到的则是蛋糕和蜡烛。由于人们经历各不相同,背景知识的多少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过去阅读理解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被动的、单向的信息接受活动,读者只需对阅读材料进行语言解码即可达到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阅读效果的提高。现代图式理论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与研究表明,阅读理解是文本信息与读者已有的图式背景知识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本文拟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做法,帮助学生在外语阅读课堂上,构建和激活背景知识图式,以期促进外语阅读理解与教学。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从本质上说,阅读是主体主动地认识世界的实践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阅读只能是学生的阅读,也就是说学生应该是阅读的主体。接受美学理论表明“作品”的价值只有经读者阅读才能体现出来。认知心理学家雷斯尼克对阅读所下的定义是:“阅读是一种构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推断能力与他原来的知识起关键性作用。”阅读本来就是一种个性鲜明的行为,不同个体的认知水平、年龄、身份、阅历各不相同,对作品的理解自然深浅不一,有的甚至会大相径庭,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阅读教学强调通过对句子、单词的分析来理解文章,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图式理论的应用和研究表明,背景知识有助于阅读理解。阅读理解的过程是输入信息与读者头脑中的世界知识动态地交互作用的过程。本文以图式理论为基础。运用图式阅读理解中的三种阅读模式,以便激活学生头脑中已存在的相关图式知识,启发和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和结构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和总结。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处理信息的认知能力、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8.
阅读理解是读者与篇章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读者构建文章意义的过程.通过6种基本类型英语阅读理解题--字面理解题、综合重组题、推断题、预测题、评估题和个人反应题的训练,可以很好地提高读者对篇章的理解,并增加他们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交互作用语言教学"理论应用于外语阅读教学,对我们颇具启迪意义.根据交互作用阅读理论,"文字含义并不是仅仅存在于文本中的符号,被动地等待读者吸收.阅读者必须积极投入其中,努力挖掘它的含义."在阅读过程中,语言材料和读者是交互作用的.文字含义既不存在于语篇(text)之中,也不存在于读者之内,它产生于两者相互作用之中.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存在着若干变量,这些变量无疑都会对阅读理解产生影响.本文旨在探讨英语阅读中的诸变量及它们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哲学阐释学中,语篇的阅读理解是语篇(或文本)意义现实化的重要环节,在此环节中,读者并不是被动地接受作者所形成的书面文字,而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对语篇意义进行复原或更新,也即对语篇进行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一个动态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长期记忆中的各种认知图式被激活,从而引发出阅读中的创造能力,使语篇功能得以完型。  相似文献   

11.
以作者为中心和文本决定一切的文学理论抹杀读者的作用,忽视读者的创造性和主观性,然而在对文学文本的阅读理解过程中,读者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参与阅读活动.文本中的空白结构以及不确定性等召唤读者进行能动参与.理解的历史性,造成了"作者死亡"和"读者重生"的局面,也为读者的主体性发挥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阅读的创新意识是阅读能力的心理结构中重要的因素。其主要表现是在阅读过程中 ,读者不是对知识信息单纯地、被动地理解和吸收 ,而是充分利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及创造性的想象、联想等思维形式 ,有意识地、主动地去寻找、发现问题 ,通过创造性思考又产生新概念、新结论。就阅读应用来说 ,创新是阅读不可缺少的能力。因为读书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 ,如果缺乏创新能力 ,不能提取读物的信息应用于新的情境中 ,解决实际问题 ,即使书读得再多 ,知识积累得再丰富 ,也只能是“两脚书橱” ,失去阅读应有的价值和功能。阅读的创新意识是读者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需要读者主动运用相应的阅读策略对阅读材料进行预测、判断、推理、分析、比较、加工和整合,才能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实现对文本由浅层到深层的理解,并进行评价和运用.  相似文献   

14.
阅读理解过程不是读者被动接受作品的过程。阅读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对话活动,是两个主体进行着的对话,作者固然是一个主体,读者也是一个主体。读者作为一个主体,主动地跟作者对话,尽管他或许已经不在了,比如说曹雪芹。但是当我们阅读的时候,我们是面对着一个活的曹雪芹,我们是在跟他对话。这种对话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阅读主体有不同的准备,他们的性格、能力、处境等不尽相同,这都影响着他们的阅读。  阅读主体的能动性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德国接受美学认为,作品不是由作者单方面完成的,而是由作者的创作和读者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一种构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推断能力与他原来的知识起关键性作用。”这是认知心理学家雷斯尼克对阅读所下的精辟的定义。它告诉我们,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地吸收文章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获取各类信息的过程,在这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阅读信念由回归原意到建构新意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回归原意与建构新意阅读信念的辨析回归原意阅读信念是指 ,读者认为阅读是为了准确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 ,应该追索作者的原意。此种信念指导下的阅读过程是信息输送的过程。信息输送的过程是指在阅读中信息从认知客体输送到认知主体的过程。在输送式阅读过程中 ,读者通过译码了解文意 ,故而可以说输送式阅读是再造性阅读。拥有回归原意阅读信念的读者确信 ,解释应当并且能够在理解中发现作品或经典的本义 ,原原本本地恢复出作者的意图 ,一旦方法得当 ,解释者对作品的理解 ,就会与作者对自己作品的理解相同。这类读者把阅读看作是导管…  相似文献   

17.
《海外英语》2008,(7):54-55
阅读理解是综合读者各方面知识的过程。要想快捷、准确地理解所阅读的语篇,我们要清楚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理解的过程,阅读的层次,阅读的目的,阅读技能等。学会阅读意味着我们具备以下的能力: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观点。看出文章的叙事或推论过程。  相似文献   

18.
现代阅读理论揭示,阅读不是读者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是读者与文本交流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首先是一个阅读者,他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是教师  相似文献   

19.
陈丽 《甘肃教育》2014,(16):66-66
正一、理解是阅读的要旨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从形式上看,阅读似乎是一种单向的言语交际活动,实质上它是作者与读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是一种积极思维的智力活动过程。它包含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和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解码的理性认识阶段。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因此理解能力是阅读中最重要的能力。阅读理解的程度可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深层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和评价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表层理解只是懂得文章字面的意思;深层理解则要求读者能清楚地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评价性理解则需要读者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家认为:阅读是一种构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推断能力与他原来的知识起关键性的作用。这就是说,阅读不是读者的被动吸收,而是读者以一个主动者的身份积极地去构造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一、阅读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解读的空间作品的意义并不是客观静止的存在物,而是学生与作品相互作用、相互融合产生意义的动态过程。不同的学生,因不同的阅读背景会对作品有着千差万别的阐释。正如伽达默尔所说:“理解某个人写出来的东西,不是再生产某种过去的东西,而是共有一个现在的意义……文学虽有普遍性,但因读者的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