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化博览》2005,(7):59
他很苦恼,事情的起因是由于一个男人到他这个神父面前忏悔. "实话相告,我是个杀人犯." 那男人坦白说他是一个杀人案中真正的凶手,而该案的嫌疑犯已被逮捕并判处死刑.  相似文献   

2.
《对外大传播》2007,(5):1-1
2007年4月16日,无情的枪声把美国校园送进了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三十二个年轻的生命,在凶手的追杀中陨落。让我们震撼的是,在烛光悼念现场,却有三十三支小蜡烛在点燃,杀人者的名字赫然位列其中。美国民众在此事所表现出来的宽容、忍耐、祝福、盼望和同情,令人感动。全世界一起衷悼着逝者。烛光,点亮着人类的知性。  相似文献   

3.
瑟蒙德创造了多个美国记录:担任参议员48年,成为美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参议员;100岁退休,成为美国历史上年龄最大的参议员;在国会连续演讲24小时18分钟,这一记录迄今未被打破。他留给后人的还远远不止这些,作为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和仕途上的“不倒翁”,他的为人处世、做官之道,甚至他的绯闻,至今仍为美国人所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4.
声音     
我对于最近一种流行的分析感觉到非常的怀疑,就是说现在我们社会有两种人,一种叫精英,一种叫草根,或者叫大众,我对这种分析表示担忧。——2007年"中国经济50人论坛"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如此接近一个杀手的内心。——NBC新闻总裁史蒂夫·卡皮解释他决定不顾枪击案受害者亲属的感受,播出凶手赵承熙所寄录像资料的专业理由  相似文献   

5.
张晖 《对外大传播》2005,(10):52-54
杨先让先生是位画家,但他与中国民间剪纸,与陕北的老大娘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他就把这些会用巧手剪出美丽窗花的农家妇女从山沟沟里带到了北京。然后,他14次率从考察黄河流域民间艺术,所记录下的黄河流域传承了几千年的大量忧秀民间艺术形式被称作“最后的绝响”。 当我们得知杨先让在美国开办画展并受到热烈欢迎的时候,当我们看到他在国外不仅举办自己曲作品展,而且还以更大的热忱,利用一切机会向美国人讲述中国民间美术,特别是当他谈到剪纸大师库淑兰的作品使听众激动不巳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一路走来的他是如何获得了“时代的浪漫记录”这一当之无愧称号的……[编按]  相似文献   

6.
最早意识到我们的民族宣传存在着较大的误区,是一次跟一位美国文化专家的对话,严格说是闲聊。我们路过北京的民族园,他顺口说了句:“这东西若搁在美国,绝对会被看成是歧视少数民族的。”我以为他说的是该主题公园的英文牌子Racist Park,  相似文献   

7.
张国 《职业圈》2007,(3X):49-51
进入新世纪,很多高校的债务状况可以说是不容乐观的.在这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文章结合美国高校的有关情况,通过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多方面的深层次原因,指出了其中的关键所在.并据此较为系统地提出了促使高校走出债务困境的可行途径所在。  相似文献   

8.
潘占林是一位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人。作为中国前驻南斯拉夫大使,他经历了北约轰炸前南斯拉夫的炮火。当美国的炸弹炸毁我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时,他是亲身经历者。当中国大使馆复馆的当天,他又与中国使馆人员和中国记者在战火中升起了五星红旗。 回国休整后,潘占林出任中国驻以色列大使。两次以生命作价的穿越,在战火中对世界文化的理解、认知与比较,使我们深切感到,他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同时,也在积极倾听世界的回声,用不懈的努力在维护国家尊严的同时,构建着沟通人类共同情感的平台。在此过程中他也与媒体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这一切都使得我们对他肃然起敬。 本刊记者两次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同他作了真挚的交流,倾听他曾经走在路上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美国SO-SO     
今日中国杂志社美术副编审廖增宝于1996年9月应芝加哥沃尔什画廊的邀请赴美举办个人画展。从9月17日至1997年1月15日整整4个月的时间里,他游历了大半个美国。归国后他以《美国 SO-SO》为题写了这篇访美散记。“SO-SO”是美国人常用的口头语,意思是马马虎虎,就那样……所以这个标题可以直译为《美国不过如此》。  相似文献   

10.
严复文化观研究李承贵美国学者本杰明·施沃茨写过《严复与西方》,①意在通过严复的西方见解,反省他们自己的文化,这是一个谋求文化进步的国家应有的态度。相反,严复在祖国的际遇颇象他从英国留学归国后的情形,特别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席卷华夏的中西文化大讨论,...  相似文献   

11.
爱莉 《文化博览》2007,(4):42-43
我到美国讲学,闲来无事,和美国马里兰州的朋友杰克一起去接他上幼儿园的儿子,发现他儿子面黄肌瘦,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这让我大吃一惊:杰克在美国属于中产阶层,怎么孩子会面有菜色?  相似文献   

12.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中,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继之以长达40多年的“冷战”。1927年,被称为西方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美国学拉斯威尔出版了《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术》一书。这是他的博士论(时年24岁),后来成为西方传播学的奠基性作之一。这本书的书名虽然用了“技术”一词,实际上是一本探讨理论的书,如他在1970年为该书新版所写的引言中所说,“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不是想‘抛开理论’,正相反,是想要发现适当的理论而作的一次试练。”  相似文献   

13.
他曾创造多个纪录:第一位而且至今仍是唯一一位担任过美国州长的亚裔;美国第一位华裔商务部长;如今,他又创造其政治生涯的第三个纪录,成为美国第一位华裔驻华大使。他就是骆家辉。那么,他究竟是怎样看待自己新使命的呢?这位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坦言——  相似文献   

14.
我再返重庆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时候。这时,中国已不再是单枪匹马地打日本,而是有了西方国家作为它的盟国。这本来应当可以提高中国战时首都的战斗士气,但蒋介石和他的亲信们借此却产生了依靠美国来打败日本的打算,保存自己的实力并囤积来自外国的武器,以便日后在内战中打共产党。  相似文献   

15.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美国40多年前,有一个自小生活在贫民窟里的穷小子,在10多岁的时候立志要做美国总统,这个穷小子还拟定了这样一系列连锁目标:做名人,娶一位豪门千金做妻子,融入财团,竞选美国州长。按照这样的宏伟计划,他22岁时,第一目标有了眉目,因为他进入了美国好菜坞,之后花了10年的时间打造自己,终成明星。他的女友是赫赫有名的肯尼迪总统的侄女,这个名门望族在他们相恋了9年之后,才接纳了他这个"庄稼人"。2003年,他告别了影坛,转而从政,并且成功地竞选为加州州长。这个人就是阿诺德·施瓦辛格。在这个故事的最后,作者是这样写的,施瓦辛格的经历让人们记住了这样一句话: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够走多远。这句话震撼着我,也让我沉思。施瓦辛格有当总统的抱负,美国人就欣赏这  相似文献   

16.
尼古拉斯·卡尔教授经过多年调研写成并在2008年出版的《冷战和美国新闻署——1945年至1989年的美国宣传和公共外交》一书为研究美国的对外宣传和公共外交提供了重要的背景材料。他的这一著作既展现了美国公共外交的成就,也披露了同一个时期美国公共外交连续不断出现的失误。卡尔一书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时代和环境的变迁导致美新署昔日的辉煌不再,但这决不意味着美国的公共外交落入低潮。恰恰相反,这正说明,美国将调整手段和方式,采用新的技术,调动更多的民众,以更加新颖有效的形式开展新时期的新型公共外交。而这,是值得我们跟踪和关注的。  相似文献   

17.
孙群豪 《文化交流》2016,(10):46-49
正美国时间2015年12月24日平安夜,徐启雄先生在美国南加州橙县家中因病离世,搁下了他心爱的画笔,"平安"地走了。徐先生曾任慈溪画院名誉院长,因工作关系,我与他接触的机会也多。20多年前的徐先生,已是满头银发,很容易让人记得。他衣着朴素,气质儒雅,看上去很"工笔",话语不多且语速不快、音调不高,一字一句有板有眼严密得很,这是给我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8.
正30年前,任敏应邀飞往美国罗得岛美术学院讲学,成为这所世界顶尖艺术学府第一位开讲《现当代中国艺术》的学者。令人惊叹的是,这门关于中国艺术的课,他在美国主流艺术学府连续讲了30年。身为旧金山美术学院院长特别助理的任敏,今年春天带了多位欧美著名美术学院院长和艺术家,参加他的母校——中国美术学院90周年校庆的学术活动。笔者巧遇任敏教授,听他讲述过去30年从事中美艺术交流的故事。带3500张中国艺术幻灯片赴美  相似文献   

19.
刘香成是何许人也?摄影圈的人提起他无不佩服之至——他是惟一获得全球新闻界最高奖项——普利策摄影奖的华人。许多西方人正是透过他的镜头,了解到真实的中国;他也是惟一目击戈尔巴乔夫辞职演讲现场的记,在当天,他所拍摄的照片上了全球上干份报纸的头版;他十六岁就去了美国,可无论走到哪里,他的骨子里一直眷恋着故土,接触过他的人都深深地感到——他身上有一种抹不去的中国情结……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40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和坎坷,但总体保持稳定前行。去年一段时间以来,中美在经贸领域出现一些分歧,对两国经贸关系和人文交流方面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两国关系史上的冲突和对抗更是被美国一些媒体津津乐道,而合作和友谊则被极力淡化。特别是美国副总统彭斯2018年10月初在哈德逊研究所发表的反华演说使中美关系的下行趋势再度加剧。他的演讲出于美国国内政治需要建构的美中关系史叙事已经造成美国公众对历史上的中美关系的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