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贾思勰是我国北魏末期人。他曾在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做过太守,他到过山西、河北、河南等,最后回到家乡山东益都,经营农牧业。他于公元533年(北魏永熙二年)到公元544年(东魏武定二年)写成了《齐民要术》。  相似文献   

2.
赵秉文教育思想琐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秉文(公元1159年——公元1232年),字周臣,晚年自号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金朝著名的文学家、学者和教育家。他出生在一个世代士大夫的家庭中,“幼颍悟,读书若夙习。登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进士第。”起初,他曾在邯郸、唐山、南京、安塞等地作地方官,后经人推荐在“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入为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①因上书论宰相胥持国和刑狱征伐二事触犯了朝庭和权贵而被免官。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的时侯,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都证实了赵秉文以前  相似文献   

3.
孟浩然(公元689—740年),唐代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县)人,早年在家乡岘山(在襄阳南、汉水东)下的涧南国读书.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冬天,他到长安谋求功名,但没有成功.于是,他只得抛弃“忠欲事明主”(《仲夏归南园寄  相似文献   

4.
耶律楚材(公元1190年——公元1244年)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族人,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因他家曾住在北京玉泉山一带,故又称“玉泉居士”。金章宗明昌元年(公元1190年)耶律楚材生于当时的中都燕京(即今北京)的一个皇族家庭,其父耶律履(《金史》作“移刺履”)在金朝为官,很受金世宗的宠任,官至尚书右丞。耶律履为人博学多艺,善属文,通晓诗词,精历、算、书、绘等事,于历史尤长,在金章宗时(公元1190年——公元1208年),曾参加修撰《辽史》。由于耶律履和他的妻子杨氏教子有方,所以他的三个儿子辨才、善材、楚材都是金元之际的博学多才之士,在这样的家庭  相似文献   

5.
戴震(字东原)生于公元一七二三年(雍正元年),死于公元一七七七年(乾隆四十二年)。戴震是十八世紀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自然科学家、考据学家,也是先进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在許多方面富有独  相似文献   

6.
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举进士,官拜大理评事.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出任扬州天长(今安徽天长县)知县,后调任端州(今广东高要县)知府.景祐五年(公元1038年),调京城开封任监察御史里行,后改为监察御史.景祐五年到皇(?)五年(公元1038—1053年),出使契丹,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转运使、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河北转运使、三司户部副使、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和龙图阁大学士等职.在此期间,正是范仲淹提出和推行他的十项改革方案即“庆历新政”的时候,包拯也曾比较集中地提出他的政治主张.皇祐五年到嘉祐二年(公元1053—1057年),包拯又任瀛州(今河北河间县)、扬州、池州(今  相似文献   

7.
康太乙,名乃心,字孟谋,陕西合阳县人。明崇祯十六年(公元一六四三年)生,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一七○七年)卒,终年六十五岁。他是一个多方面发展的人,既是诗人,又是理学家,又是方志牒谱学家。但他当时在关中地区的名头较小,比不上同时的理学家或经学家“关中三李”,即李顒(二曲)、李柏(雪木)、李因笃(天生),所以《四库全书》未曾收入他的著作。然而,康太乙却为外界所知,特别是在  相似文献   

8.
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家住在当时荆州南阳郡的西鄂县(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大约在二十三岁(公元100年)那一年,应南阳太守鲍德的聘请当了主簿(掌管文书工作).后来汉安帝听说他善术学,征拜郎中,115年,调升做太史令,才开始主持天文的观察和研究工作.在116年他写成了  相似文献   

9.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在公元745年(唐玄宗天宝四年)写的。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召入京,他以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远大抱负的机会到了;不料到长安以后,却只被当作点缀升平的词臣。于是,苦闷中的他醉酒狂放,终遭高力士等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春,被赐金放还。在长安的三年,他的理想遭到重创,于是他把天姥山看作是心灵的归宿,试图通过求仙访道以寻求解脱。壮志未酬的苦闷,对功名与权贵的鄙弃,凝结成了《梦游天姥吟留别》。  相似文献   

10.
汉书     
作者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县东)人。生于东汉光武建武八年(公元三十二年),卒于和帝永元四年(公元九十二年)享年六十一岁。出身于世代显贵的家庭,且有家学渊源。他的仲祖班(方人子)、博学有俊才,与刘向校秘书,汉成帝曾把秘书副本赏赐给他,伯父班嗣,  相似文献   

11.
苏东坡是徐州人民十分熟悉的历史人物。他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文学艺术大师,诗、词、散文创作和书法、绘画艺术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宋神宗实行变法的期间,他由于同王安石的政见不合,被迫离开了朝廷,历任地方官。熙宁十年(公元1077)四月,由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县)知州调任徐州知州,在徐州做了将近两年的地方官,于元丰二年(公元1079)三月又由徐州调往湖州(今浙江省吴兴县)。他在徐州任职的时间尽  相似文献   

12.
张鲁字公祺,沛国丰(今属江苏省)人,是五斗米道的第三代教主。他自东汉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占领汉中,建立政权,到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投降曹操,政权消亡,雄据巴、汉二十多年,使这个地区在封建军阀割地称雄,兵连祸结的战乱年代维  相似文献   

13.
诗人李白一生浪迹江湖,饱览名山大川,足迹遍及全国。浔阳(包括庐山)也是他多次驻足之地,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到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先后五次来到浔阳,留下了几十篇诗文。它为九江的灵山秀水增添了光彩,也在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一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二十五岁,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离开家乡四川,开始了漫游生活。第二年(开元十四年)他经洞庭,第一次来到浔阳。此次来浔阳居住的时间不长,以庐山风景为题,他写了四首诗,即《望庐山瀑布二  相似文献   

14.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王安石写的一篇游记。王安石生于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一○二一年),卒于宋哲宗元佑元年(公元一○八六年)。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出身中下层官僚地主家庭,少年随父宦游,立志报国,自比夏禹的大臣稷和契(“材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希”)。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一○四二年),考中进士,出任地方官达十七年之久。这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了解北宋王朝的弊病。嘉佑三年(公元一○五八年),他写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改革朝政的措施。虽未引起重视,但是,他却利用自己的权限,在局部地区施行过一些政治改革。  相似文献   

15.
杜甫于公元七一二年(唐玄宗先天元年)生在河南巩县的瑶湾.但史书记载他常自称“京兆杜甫”,不少史籍又说他是襄州襄阳人。这是从何说起的呢?杜甫是晋代名将杜预(公元二二二—二八四年)的第十三代孙.杜预智勇多谋,才高善战,被时人誉为“杜武库”。他懂  相似文献   

16.
据明万历三十年壬寅(公元1602年)北京刻本摹绘。由六条幅合成,每幅纵217厘米、横74厘米。利玛窦(公元1552—1610年)意大利人,耶稣会传教士。明万历十年七月二十日(公元1582年8月7日)来到澳门,在这里学习中国语文。次年随先前曾到内地的传教士罗明坚至广东肇庆宣教。他为了取得当时中国政府及官员们的同情和支持,一方面学习中国正统的儒家学说,仿效汉人的风俗礼仪,另方面又送来了许多“西方珍奇”,希望博得中国皇帝和官员们的信任。他先后在肇庆、韶州、南昌,南京等地居留传教。万历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公元1601年1月24日),来到北京,向皇帝奉献圣像、天主经、自鸣  相似文献   

17.
唐代诗人崔颢(约公元704—754年),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 723年)中进士,天宝中曾任司勋员外郎(主管官吏勋级).他有较长的时间生活在长安和洛阳,也曾南下长江,到过武昌.他到武昌写的《黄鹤楼》,是一首有名的七言律诗:  相似文献   

18.
苏轼字子瞻,又号东坡,眉州眉山(四川眉山附近)人。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他生于公元一○三六年(宋仁宗景裕三年),死于公元一一○一年(宋徽宗建中靖国)。苏轼有着多方面的成就:在词方面,他是北宋时代杰出词人,是一个大词派的开山者,写有二百八十多首广为传诵的词(朱孝藏《东坡乐府》收集三百四十余首);在散文方面,他又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的论文以长江大河的汪洋之势见长,他为  相似文献   

19.
陆九渊,字子静,自号存斋象山翁,学者称象山先生,今江西抚州金溪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卒于宋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3年)。他是我国宋明理学“心学”一派的创始人。他一直和朱熹齐名,并始终以他的学说与朱熹相抗衡,在中国文化史上,发生过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元结生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七年(公元七一九),卒于唐代宗(李豫)大历七年(公元七七二),享年五十四。元结生活的年代是一个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急转直下而加剧的年代.他经历了唐帝国昌盛期、由盛转衰期与衰败期.昌盛期指开元七年到开元二十二年,也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