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57—58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正面、背面、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许跃青 《学周刊C版》2011,(5):143-143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不断积累从不同位置看物体形状的经验,能辨认由5个或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不同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闭形。  相似文献   

4.
1.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或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尽管我们教师对"以学定教"的原则耳熟能详、谙熟于心,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很难真正贯彻和落实。我听过一节数学示范课,课题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94~95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实际观察中,学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明确从不同的位置看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2.引导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教学难点]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物体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观察物体,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或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合作意识,使其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观察中感受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的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或两个物体时,所看到的结果是多样的。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看到面的个数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看到的形状相同。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组织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生活现象数学化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学重点】发现平面图形与立体物体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掌握物体组合摆放的异同。【教学准备】圆柱、圆锥、长方体、魔方等实物。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一)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三册第67页。 教学目标:1.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物体的不同形状,初步体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多种不同的物体,让学生体会观察物体的方法,会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建立三维空间概念,体验方位知识,培养识图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空间想像能力,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2~13页。教学目标: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2.会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3.通过变换位置观察等活动,经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探究的兴趣。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参与体验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汽车、熊猫、小兔、茶壶等不同的玩具,汽车、小兔玩具和椅子等的图形卡片。课前准备:四人一…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并能识别周围物体的形状。2.使用恰当语言描述实验探究方法。3.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2.了解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16.
《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设计思考:"视图与投影"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每一学段要求不同:第一学段"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第二学段"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第三学段"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因此,教材在第九册中没有给出视图的概念,而是采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的表述。学生已经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8页例1。【学情分析】一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从物体的一个面观察的基本方法,已认识了一些基本图形的特征。从不同的方位辨认物体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积累  相似文献   

19.
0.缘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增了视图有关内容:如第1学段,要求学生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参见例1;第2学段,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参见例2;第3学段,会画三视图,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相似文献   

20.
刘燕舞 《湖南教育》2002,(19):49-50
教学内容:江苏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第24、第25页。教学目标: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状,初步了解不同形状物体的特征,并能根据其特征判断各种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能力,以及空间概念。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各种形状的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不规则形状等),每人一套不同形状的实物图片。教学设想: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