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论文对中国美学形成及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区分了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的概念;"中国美学"的概念是吸收外国美学理论,由中国人所创立的不同于中国古典美学的一种新的知识类型."中国美学"问题可以转化为中国美学的方法问题,因为中国美学是在现代研究方法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美学的变革就是中国美学研究方法的变革.中国美学方法最主要的有引进法、注经法、科学法、哲学法、流派法等.不同的方法,反映了不同时期对美学研究的不同要求.中国美学应该放弃所谓的十几种引进的方法论,而走向"美的现象"还原本身,从而探索出一条通向"美学"的独特道路,促进21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前期,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与古典美学向近现代形态的转型而共生。王国维和蔡元培引进西方美学,确立美学史的基本解释范式和研究方法。宗白华、邓以蛰和朱光潜则分别对中国古典美学范畴进行现代阐释,在西方美学的参照下,开掘中国美学的特质,并尝试断代史和专门史的研究。这一时期的理论实绩成为80年代以来整体通观中国美学史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3.
中国美学学科的建立、形成和发展,是以中国美学文献的发掘、整理工作作为前提和基础的。中国美学文献学也在中国美学文献的发掘、整理历程中应运而生。中国美学文献学是中国美学学科建立、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基石。虽然中国美学文献的发掘、整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继续做好美学文献的发掘、整理工作,可以进一步拓宽和夯实中国美学学科建设的基础,为中国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美学史和中国美学理论的研究,近些年来正日益走向深入。先秦美学作为中国美学发生的源头,由于研究对象本身的特殊性,导致了在研究的角度上,或是局限于对先秦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或是对出土的艺术物件进行说明,而在理论的深度阐发方面却往往显得相对不足。而邹华的《中国美学原点解析》(中华书局2004年11月出版)则从“审美意识”入手,以逻辑范畴为纲,展现了先秦美学动态的历史进程,对中国早期美学发生的秘密进行了理论的解答。  相似文献   

5.
方法问题与20世纪中国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20世纪中期以后,方法论问题成为了美学研究中的某种根本性主题,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建构。以人文科学的理论视域,历史性地探讨了美学研究方法论与20世纪中国美学的逻辑关系,论述了这些方法对20世纪中国美学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及其所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和论述了美学作为人文科学的学科定位和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皮朝纲教授不仅是务实尚学的学者典范,更是一位求真创新的思想大家,他因在中国美学上的不懈探索和自成一派的理论创造而享誉学界。出于再奠基并推进中国美学学科深入发展的深思,他首倡建立中国美学文献学新学科,并以创著禅宗美学四书这一具体研究践行了他建立中国美学文献学学科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封孝伦的专著《2 0世纪中国美学》旁征博引地述评了中国 1 0 0年来美学发展的史实。该书全方位地梳理了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史实。该书客观公允地评述了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代表人物及其美学理论建树。该书创造性地提出了富有启迪的概念和理解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美学文献是在众多文献中被挑选、提炼、概括和冠名的与美学相关的文献。中国美学文献整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忽视中国美学特点和中国审美形态,缺乏文献整理的理论研究、缺乏对文献的概括提炼、缺乏完整性等诸方面的问题。因此,中国美学文献整理不仅要加强美学文献理论认识、树立美学文献整理的大局观、加大中国美学审美形态范畴的整理等对策研究,还要坚持原生态原则、民族性原则、阐释学原则、思想性原则和大数据云计算原则。  相似文献   

9.
分析中国美学的发展阶段和三位代表人物两个方面,可见20世纪的中国美学是一种“翻译中国美学”,希望能够建立中国自己的美学,而不是依赖外国专著翻译而成。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前期,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与古典美学向近现代形态的转型而共生。王国维和蔡元培引进西方美学,确立美学史的基本解释范式和研究方法。宗白华、邓以蛰和朱光潜则分别对中国古典美学范畴进行现代阐释,在西方美学的参照下,开掘中国美学的特质,并尝试断代史和专门史的研究。这一时期的理论实绩成为80年代以来整体通观中国美学史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的中国美学经历过三大形态:认识论美学、价值美学和生命美学。生命美学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美学的制高点,封孝伦的《人类生命系统中的美学》以自己的三重生命学说为基础,建立起一套系统的生命美学理论,是对生命美学的扎实贡献。但是,其不足在于未能正确处理好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之关系,对实践美学的独特理论价值认识不够。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中国美学的研究中,丰子恺一直以艺术家的身份居于其中,但随着学术理论的深入研究,其艺术审美理论逐渐浮出水面,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从丰子恺艺术审美理论的特点出发对其审美理论的生成背景及来源进行探讨,可以确立丰子恺艺术审美理论的研究意义和其20世纪中国美学史上真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美学源远流长、博大深厚,然而,20世纪以来的“百年美学”却是西方美学体系直接影响下的产物。作为一种知识背景、学术资源,西方美学对建构20世纪中国美学确实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是,中国和西方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审美体验方式。一味地用西方美学的逻辑与体系来套用中国美学,而忽视中国古典美学自身的特点,必然会丧失其独特魁力。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学术传统。必须以中国文化精神和审美理想为学术基点,有选择地利用西方的学术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美学”。  相似文献   

14.
蔡仪先生在20世纪前期自觉地运用唯物主义哲学理论系统地解释人类审美现象,初步建立起具有现代学术形态且个性卓然的美学体系,<新美学>是其代表性理论成果.其哲学美学的研究方法、对文艺认识功能、意识形态功能的强调,对20世纪后期中国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但也存在着许多致命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丰富的美学思想,而没有形成独立学科形态的美学理论体系.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美学界空前活跃,高等院校的设科建系以及专业研究团体的出现等方面都标示着中国美学学科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发展几千年,其内涵丰富深奥,不一样的语境表现的内涵也是不尽相同的。上个世纪80年代文艺美学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语言文化,促进了我国艺术、广告、服装等行业的发展。本文首先对语境做了简单的概述,通过中西方文化等差异来对比,得出在运用文艺美学后中国语境要表达的内涵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美学受儒家诗教的影响,总是把审美与道德纠缠在一起。20世纪上半地,中国学从西方引进美学,形成了支撑美学学科的独立原则:“超功利性”和“形象的直觉”。这两个原则不仅支撑了中国独立的美学学科,把美从道德的纠缠下解放出来,而且承担了新化运动“借思想化以解决问题”的启蒙使命。  相似文献   

18.
谭容培 《湘南学院学报》2011,32(3):119-120,124
颜翔林的新著《后形而上学美学》,对于美学原理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建构出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美学体系,推进了当下的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蔡仪先生在 20世纪前期自觉地运用唯物主义哲学理论系统地解释人类审美现象,初步建立起具有现代学术形态且个性卓然的美学体系,《新艺术论》和《新美学》是其代表性理论成果。其哲学美学的研究方法、对文艺认识功能、意识形态功能的强调,都对 20世纪后期中国美学有奠基的作用。其对美学遗产的虚无主义态度及以西方美学为美学的学术偏颇同样对新中国美学有深刻、普遍的影响。同时,其突出的二元简单对立和西化倾向也成为 20世纪中国美学的典型学术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