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信息技术进入作文教学,能实现信息载体的多元化,它能通过多种媒体,如动画、图形、声音、文字、数据等对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化处理,实现接收形式的多元化,变以听觉为主的接收方式为以视听等多种感观共同协作的接收方式,其信息的获取量和速度都将大大提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信息技术能在这些方面给作文教学带来好处。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作为语文教育重要形式的作文教学,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改革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设法给学生各种各样的启发和训练,以唤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创作欲望,提高学生创新作文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重中之重。一.作文需要创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有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由此可见,以提倡"真实的体验,灵动的感悟,新鲜的表达"为核心理念的创新作文,无疑是考场作文获得高分乃至满分的制胜法宝。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学生受经济条件、文化氛围及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制约,阅读面窄、知识积累少,再加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进入作文教学,能实现信息载体的多元化,它能通过多种媒体,如动画、图形、声音、文字、数据等对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化处理,实现接收形式的多元化,变以听觉为主的接收方式为以视听等多种感观共同协作的接收方式,其信息的获取量和速度都将大大提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信息技术能在这些方面给作文教学带来好处。一、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注意力才能集中,思维才能活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听、说、读、写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作文,不仅走出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定调子,学生填格子”的写作困境,更重要的是通过人与网络之间的互动,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实践证明,依托现代教育媒体构建作文教学平台是可行的,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作文教学的难点在于教师指导无从下手、学生则苦于思路没有头绪。“无章可循”和“无话可说”仍是当前作文教学的通病。为此,笔者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作文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多媒体计算机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图像直观、色彩鲜明、音响逼真、  相似文献   

6.
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作文,不仅走出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定调子,学生填格子”的写作困境,更重要的是通过人与网络之间的互动,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实践证明,依托现代教育媒体构建作文教学平台是可行的,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一、运用信息技术,营造“写好作文”的氛围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以往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出一道文题或一段材料后,学生便静坐冥思、苦苦思考却难以激发灵感,收效不大,也未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究…  相似文献   

7.
<正>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也写不出像样的一篇作文。而信息技术凭借声音、图片、影像、动画、文字等诸多优势,为传统作文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可极大地调动开放作文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激发写作兴趣,增强成功感和愉悦感,使他们兴致勃勃地主动参与,打破传统作文教学的沉闷气氛,从而收到显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走进习作课堂,生动的图片、动听的音乐、感人的故事,都被捕捉到课堂教学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习作素材,提高了写作兴趣,使作文教学得到了无限地拓宽延伸,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活跃了学生的习作思维,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学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但作文教学现状仍然不够乐观。在互联网+时代里,融合信息技术可以点燃学生创作热情,可以丰富学生习作素材,可以改善作文评价。只有把信息技术和作文教学深度融合,作文教学才能更加高效,学生的习作水平才有可能有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有效地推进学科的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而由于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的局限,作文教学难见成效,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发展。为此,我利用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促进教学方法及课堂结构的变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提高作文能力。本文试从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习作素材、拓展学生写作思路,构建自主学习模式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教学中,呼唤新型的教学模式,尤其是作文教学,势必会冲击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资源丰富,信息传递快捷全面,为学生提供了精彩纷呈的生活画卷和生动活泼的知识长廊,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素材.以其广阔的题材、素材领域,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畅游无极限.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由于作文教学本身的复杂性,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苦于课堂容量少,单调沉闷,枯燥乏味,学生常处于被动状态,积极性难以调动,缺乏写作激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少,教学效果却不显著。运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扩大作文教学的容量,拓展学生写作的范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高中作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其中“表达与交流”部分:“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提倡自主拟题。多写自由作文”;“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读、反思。主动吸纳、辩证分析他人的意见。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  相似文献   

14.
李美丽 《考试周刊》2009,(29):76-76
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Internet作为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工具,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的重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重要意义。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教学历来为广大语文教师所重视。但是由于作文教学本身的复杂性.许多语文教师对导演作文这场戏缺乏足够的信心和管用的妙招,课堂容量少,单调沉闷,枯燥乏味,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积极性难以调动,缺乏写作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不会理想:少、慢、费、差,时间、精力投入不少,成效却不显著。而如果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作文教学中,可极大地强化开放作文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激发写作兴趣,增强成功感和愉悦感。使他们兴致勃勃地主动参与,打破传统作文教学的沉闷气氛,从而收到较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刘玉平 《现代语文》2007,(3):118-119
我们的作文教学,老师花了很大的气力,学生下了很大的功夫,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大多数学生仍然觉得写作是一件很令人头痛的事,是一件不轻的负担。问题何在?学生的写作兴趣不高,甚至对写作产生畏难的情绪,是造成学生写不出文质兼美的作文的重要因素。怎样才能把作文课上活呢?经过近几年的探索,笔者逐渐体会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变换作文课形式,可活跃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由于中学生生活阅历简单,没有积累下丰富的写作素材,加之缺乏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导致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陈旧,缺乏独到的见解,也对作文失去兴趣,产生厌烦。另一方面,教师不能及时批阅、讲评学生的作文,使学生作文水平得不到大幅度的提高。所以,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最大难题,"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现象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社会发展及教学改革的需要,语文教师必须充分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给语文课程与教学带来的种种变化,认清语文教学的转型势在必行,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基础理论,学会和掌握最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把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作文教学中,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真正体现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作文教学中,为孩子的习作打开了一扇新的门窗,在作文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习作的兴趣,让他们有章可循,培养写作的技能,最后还能佳作共赏,优化评改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优化作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有效提升学生作文能力与综合素养。本文就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