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变革,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社会全面现代化的巨大杠杆。孙中山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提出并不断完善了“民族建国”、“民主建国”的现代国家政治学说,阐释了“直接民权”、“权能分治”、“五权分立”的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新型的民主政体。这是他集中外政治理论之精华创立的中国现代政治发展和国家建设最具特色的学说之一。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说明他的写作《史记》的意图是“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确,司马迁的“天人之际”学说,是他的历史哲学的核心,是他的政治见解的理论基础。司马迁的写作《史记》,不仅是记载史实,而是通过史实表现了他对人对事的“论次”精神。所谓“论次”这里就有他的历史哲学和政治见解。那么什么是司马迁的“天人之际”学说的具体内容呢?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霍布斯作为现代政治哲学的开创者,其政治思想集中地体现在《论公民》和《利维坦》两部著作中,其中尤以后者最为清晰系统地阐述了他的人性论、自然权利论、自然法学说、契约论、国家学说等核心的政治思想。从《利维坦》第二部分"论国家"的内容看来,霍布斯似乎是君主专制政体的衷心拥护者,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利维坦》第一部分"论人类"着手,重点考察他关于人类自然状态下的自然权利与自然法的关系的思想,那么,我们可以发现,以专制主义形象著称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霍布斯是怎样为他之后几百年的自由主义传统奠定一个坚实的根基的。  相似文献   

4.
霍布斯是著名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家。他从人性论出发,以一个虚构的自然状态为起点,提出了自然法、自然权利的基本原则,进而通过社会契约论,建立了他的国家学说。虽然,他的国家学说的结论是君主专制主义的,是极其保守的,但我们还要认识其理论中的进步因素,对其社会契约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是古典政治学说的代表。他的国家政治学说中有关国家理论和国家制度的学说,被早期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们所继承。马基雅维里和波丹在政治学说中几乎是全盘地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在国家起源问题上的“三段论说”、在国家目的论上的“国家至善目的论”、在国家政体上的六种政体优劣说。他们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第一次打破了中世纪长期以来禁锢人们思想的宗教神学观和国家观,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想模式,促使了古典政治学向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思想家,他的学说融合了战国末期的各家学说,以儒家的天命观及其社会政治伦理思想为主线,并揉和吸收了墨家宗教神学、阴阳家自然哲学、道家人法天道等学说,最终构成了一个博大而精微的理论体系。他提出了独特的天人感应理论,并以其解释异常天象、自然灾害及其他自然现象,同时他还主张统治者应“奉天”而“法古”,又以“三统说”的历史循环论来解释朝代更替时的改历现象。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成功地将阴阳五行引入到天与人的沟通和感应中,成为连接天象与人事的桥梁,将天道自然与人事政治紧密连接在一起,从侧面推动和影响了天学与政治的互动发展,使天学与政治的互动成为中国古代天学在历史发展长卷中的主线索。  相似文献   

7.
“仁政”是孟子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的政治理想。“民本思想”是其仁政学说的核心。孟子不光从仁政的含义中透视“民本思想”,而且还从“人性善”的理论高度解决了“民本思想”的逻辑前提,并提出了“保民”与“尊民”的仁政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8.
老子“无为而治”政治思想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无为而治”政治思想最为当代学者所病诟,被认为是消极,因循、保守、颓废和无所作为的混世哲学。很少有人对他的政治思想进行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从而造成了对他政治思想的不少误解。过去对老子政治思想的研究,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①缺乏历史的观点,即对“无为而治”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缺乏深入地了解。“无为而治”政治思想是自然经济条件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政治上的必然反映。②缺乏思辩的观点。老子“无为而治”政治思想是一个哲学思辩意义上的政治命题而不是一个具体的实践性的施政纲领,无为和有为是对立的统一,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我们对此不能作形而上学的机械理解而要进行哲学上的思辩。③缺乏系统地分析。我们认为老子“无为而治”政治思想是与他的天道观、养生观、伦理观以及认识论等有密切联系,是他理论体系的一个合理的组成部分。不从他的理论体系出发而只是从一些孤立的政治命题出发,是很难对他的政治思想作出正确而公允评价的。  相似文献   

9.
在高一《思想政治》(下册)第八课“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多次提到“优势产品”“比较优势”“优势互补”等名词。其实,这里包含着一个非常著名的“比较成本学说”。这个学说自产生以来,不仅对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对社会主义国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简要分析如下。一、比较成本学说的提出比较成本学说诞生于英国工业  相似文献   

10.
孔子对“礼”的认识和主张体现着他的政治学说,同时这一思想对后世统治阶级的政治实践有十分巨大的社会作用.孔子对“周礼”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和发展,并提出了“克己复礼”的主张,试图构筑一个“礼”治的理想社会.研究孔子“礼”的内容对于我们全面研究孔子及其所处的当时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汉元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儒生皇帝。他全面施行儒生政治,使儒家学说与现实政治的结合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是,历史同样告诉我们,从汉元帝时期起,西汉王朝便进入它的衰亡阶段。先是汉元帝为太子时就曾向汉宣帝建议“宜用儒生”。汉宣帝斥责他:“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并感叹说:“乱我家者,太子也!”(《汉书·元帝纪》)儒家学说一经与现实政治全面结合,为什么反导致西汉王朝的衰乱?汉宣帝又何以不幸而言中?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史上,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者之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历史家、诗人,同时又是第一个值得一提的近代军事著作家”马基雅弗利(1469-1527) 是最先把政治学说当作管理国家的科学而加以确立的。他的理论很典型地反映了欧州文艺复兴时期的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马基雅弗利的  相似文献   

13.
“自由、平等、博爱”是法国大革命中,新兴资产阶级提出的最为著名的政治口号。二百年来,西方资产阶级高擎着这三面反封建的大旗,扫除旧制度的羁绊,开辟新时代的坦途。同时,资产阶级也将其作为新的阶级统治和压迫的思想工具而任意滥用。从理论上讲,“自由、平等、博爱”是近、现代西方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皮埃尔·勒鲁在他的名著《论平等》中指出:“自由、平等、博爱”是“真理和生命的最妙的表达形式”,“是一个完整的学说”。在“自由、平等、博爱”的三位一体的学说中,  相似文献   

14.
历史的悖论--洛克的自然状态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克的《政府论》,既是对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阐述与总结,也是对其自由主义思想的系统申张。其中“自然状态”学说以及以“自然法”为内容设计出来的政治形式与社会构成,对于近代西方的政治学说和政治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洛克的“自然状态”学说由于过分地强调一种永恒的自然法的形式对规定个人权利不可侵犯的意义,因而表现在对“义务”、“社会自由”以及对“国家在促进自由发展中积极作用”的忽视等诸方面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从而也就形成了他思想中的历史与非历史的悖论:这就是自由的历史性与他对“自由”理解的非历史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老子的基本政治主张是“无知”、“无欲”、“无为”,他将这些主张建构为一个以“道”为基础的哲学学说。“道”的本性是“自然”、“无为”,是在对立中运动。所以最基本的政治原则就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基本精神就是统治者要尽可能的少去干扰人民,让人民自由发展。烦苛的政令,无端骚扰国家、人民,是极其有害的。“小国寡民”是老子用以解决时代迫切问题的总体性方案。老子政治哲学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人民性。它在客观上有着抑制封建暴政、减轻人民疾苦的作用。老子的政治辩证法为人们观察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辩证思维方式。对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名著《法意》一书最早是由严复翻译过来的。1905年至1907年分七册出版,严复在这本译著中写下了大量的案语,共五万五千多字。从他的案语里我们看到,严复很重视中西文化异同的比较,将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联系到中国的社会和历史,力图从中探索其使国家、民族进退、强弱、存亡的一些规律来。这些案语有的相当深刻,思想敏锐,寓意隽永。一般地说,严复的政治思想在戊戌变法时期比较进步,被人们誉为“尊民叛君,尊今叛古”①。到了后期,便愈来愈趋于保守了。不过,从《法意》的案语来看,他对专制政体的批判仍是相当严峻、激烈的,而他的政治建议却是迂腐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一些国家的剧变,呈现出异常复杂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近年来在政治思想领域,配合帝国主义国家“不战而胜”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喧嚣和“大失败”的诅咒,出现了一股集中攻击、否定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特别是列宁主义国家学说的逆流。这股逆流,在我们国内衾现为资产阶  相似文献   

18.
“国家”是政治学说研究不可回避的论域,霍布斯曾因为《利维坦》建立了一个拥有绝对权力和主权者至上的国家而引发人们对个人与国家、自由与权威、民主与专制的关注与论争。从霍布斯“利维坦”的人性恶与苦难自然状态的逻辑预设出发,一方面在对“个人”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利维坦”国家权力的至高性与广泛性,也即霍布斯绝对国家权力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以人们建立国家的目的为基础,对人们在“利维坦”中的自由与国家法律对主权者权力的设限,也即霍布斯相对国家权力进行探讨,以期对饱受诟病的“利维坦”作浅显的辨解。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在《国家篇》中,提出了自己所理想的国家学说,同时强调在“理想国”中,抓教育乃是治理国家的头等大事,他主张教育要从幼儿抓起,要坚持德、智、体、美教育全面和谐发展,要学习“四艺”(即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要实施意志教育,研修辩证法,从而挑选和培养出“哲学王”——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的国家未来的统治者。这种经典“思辩性”的教育观,蕴含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古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最高峰.今天读来,仍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20.
老子的基本政治主张是“无知”、“无欲”、“无为”,他将这些主张建构为一个以“道”为基础的哲学学说。“道”的本性是“自然”、“无为”,是在对立中运动。所以最基本的政治原则就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基本精神就是统治者要尽可能的少去干扰人民,让人民自由发展。烦苛的政令,无端骚扰国家、人民,是极其有害的。“小国寡民”是老子用以解决时代迫切问题的总体性方案。老子政治哲学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人民性。它在客观上有着抑制封建暴政、减轻人民疾苦的作用。老子的政治辩证法为人们观察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辩证思维方式。对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