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公共文化发展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文化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使最大数量的法国人能够接近人类尤其是法国的文化杰作,确保他们对本国文化遗产的兴趣,促进文化艺术创作,繁荣艺术园地.法国文化政策的核心目标是促使文化通过各种表达方式传递给民众.文化和交流部是法国政府部门中负责国家级文化政策的准备和制定的部门,也是法国公共文化事务的主要管理部门.法国公共文化投入分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中央政府先对文化和交流部进行财政拨款,再由文化和交流部对位于首都和其他大城市的重要文化设施和重要文化活动给予资助;地方层面分为市镇(含市际合作机构)、省和大区三级.  相似文献   

2.
余佳维 《青年记者》2012,(17):25-26
传媒文化及话语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孙晶先生的《文化霸权理论研究》一书在谈到“媒介帝国主义的控制”时,引述了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关于“电视是一种符号暴力,它有两个基本功能,反民主性和受商业逻辑制约的他律性”的观点.在布尔迪厄关于电视媒介的观点基础上,结合当前广告行业的现状,不难得出这样一个推论:“广告更是一种符号暴力.”  相似文献   

3.
“全能文化”在传播学中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概念。笔者在中国期刊网电子文献资料中发现,高鑫先生等人在一篇题为《电视文化身份的多维度审视》(《现代传播》2000/4)的论文中最先提出这个名词。文章说:“大众文化并非精英文化的二元式对立存在,其胸襟具有吞吐一切文化形态的气象,所谓文化的终极必然趋向大众。因此在大众文化的缰界内,电视文化一方面更多地体现着大众精神,同时也以大众文化的豁达,熔精英文化和世俗文化,高雅文化和世俗文化于一炉,从而呈现出一种全能文化的姿态”。此后,虽然学界基本没有对电视“全能文化”做出更深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媒介文化是文化传播的关键,电视作品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化传播的方式,对中华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如今,在政策的推动下,电视工作者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创作出一批具有原创性的文化综艺节目,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文章通过分析近期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综艺节目,探索其兴起的原因和成功因素,以及对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萨尔扎纳先生很忙,要见他颇不容易,里外两道秘书使我连电话都打不进去。无奈,我只好搬出“后台”——法国的一位文化高官。秘书的口气马上变了,说尽快把我的请求转告给总代表先生。第二天一早,我便接到电话,说萨尔扎纳先生很乐意见我,并与我具体商量见面的时间。两天后,萨尔扎纳先生在他宽大的办公室  相似文献   

6.
朱清 《声屏世界》2016,(7):36-37
《太阳的后裔》一剧成为了继《来自星星的你》之后又一部在中国播出的现象级韩剧,思考现象级韩剧的成因有助于我国影视更好地发展和走出国门.本文在电视文化视阈下,认为以互联网和优秀制作为核心的出色物质文化、 以灵活和竞合为核心的卓越制度文化以及以创新和审美为核心的精神文化这三点是现象级韩剧得以炼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李兴仁 《新闻知识》2007,(10):74-75
长期以来,舆论界和学术界对电视这一客观的文化存在及其文化身份给予了种种感性或理性的界定:"电视文化是通俗文化"、"电视文化是消遣文化"、"电视文化是娱乐文化"云云。但是,任何一种单一的说法都不足以定义电视文化。同时,对于  相似文献   

8.
徐立军 《视听界》2011,(6):116-116
最近正在阅读的一本书叫《对我们生活的误测——为什么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为本书所作序言中的几乎每一句话,移植到中国电视业几乎都可以成立。我不停地把主题词“经济”置换为“电视”、把“GDP”置换为“收视率”,用这样的方式读这本书的体验,让我痛感为什么没有人如此来解读和反思中国电视。  相似文献   

9.
周毅 《新闻界》2007,14(6):128-129
本文运用了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理论,分析了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1年,“网络春晚”喷涌式地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东电视台、青海电视台集体亮相.这一方面是电视传媒在观众对传统“春晚”出现审美疲劳之后为了争夺收视率和影响力而采取的一种应对举措,另一方面也是在网络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电视文化与网络文化互通、共融的结果.本文从“网络春晚的发展与变革”以及“网络文化与电视文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此前关于电视立台的种种说法皆成一家之言,但未能实现对整个电视界和电视业的全覆盖.“文化”是电视的“最大公约数”,所有电视媒体都应当以“文化”立台.“新闻路线”对于电视传媒很重要,却不宜一概而论.实行“文化立台”在当前具有履行文化使命、领命文化贡献、构成文化制约、实施文化救赎等现实意义.“文化立台”是要打造文化的电视,造就“电视文明”,其关键在纯正的文化本色、优良的文化质的、鲜明的文化个性和坚实的文化实物.  相似文献   

12.
陈迈 《东南传播》2013,(6):59-60
电视文化首先必须是一种大众文化,它能够而且应该取消"雅"俗"文化界限。从拥有受众量的角度看,电视文化不可避免地是一种俗文化,对大众而言,它又应具备品位和视野方面的优越性。电视的存在是要"让生活成为一件艺术品"。理想的电视文化应当是一种"通俗的高雅文化"。  相似文献   

13.
从电视媒介看布尔迪厄的媒介批判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发展了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本文着重于用布尔迪厄的媒介批判理论解读电视对文化的影响。首先从电视行业内部循环和竞争导致的同质化论证了电视在当代社会的符号暴力特征。更进一步阐述受商业目的驱使的电视对社会文化的重构和导致的娱乐化趋势。运用布尔迪厄的理论批判看待目前电视媒介的社会影响力,并试着提出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一部<乔家大院>使山西的晋商文化名闻天下,这是山西运用影视媒介传播省域文化形象的绝佳范例,而陕西省自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战略以来,也相继推出了以<望长安>、<大秦岭>、<大明宫>等为代表的电视纪录片和以<保卫延安>、<西安事变>、<大秦帝国>、<关中枪声>等为代表的陕派电视剧,这一批电视作品,特别是陕派电视剧在央视的热播,在全国观众的心目中掀起了一股"陕西文化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5.
胡锡平 《记者摇篮》2005,(10):47-47
电视是一门综合艺术。一般说来艺术应是以丰厚的文化为其底蕴和基础的.没有文化的底蕴和基础作支撑,艺术的水准档次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一部电视作品,无论是电视专题片、纪录片、电视专题节目,甚至一个电视栏目都离不开文化的基础和文化意识,科学文化知识的注入。匮乏文化意识和文化蕴含的电视节目如同空中楼阁,也似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然缺乏生命力和坚实的立足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欣赏受众对包括电视传媒在内的一切大众传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首要的就是对各方面文化形态的审美欣赏需求。这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6.
在媒介文化研究中,后现代视角是重要的研究范式.其中,电视是诸多后现代理论家进行文化批判的绝佳文本.在此基础上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话语抗争:一种认为电视是主导意识形态的霸权工具,一种则认为电视代表了抵抗式的通俗文化的快乐.晚近的研究则倾向于多维度的批判性认同.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文化多元化是现代传媒进步的重要标志,它是社会文化多元化在电视媒介的反映,又对社会文化多元化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力.  相似文献   

18.
央视"春晚"不仅是全中国的一台大戏,也是全世界的一顿文化大餐。由于卫星传输技术的发展,在法国,从电视或网上同步看"春晚"早已不是问题。在法国看央视"春晚",更有一种家国情怀。"春晚"让我们中华一  相似文献   

19.
一 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先生也是一位杰出的出版家.他自1935年进文化生活出版社至1949年的14年中,一直担任出版社的总编辑.此时正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岁月,文化生活出版社在巴金先生的主持下,历尽艰辛、自强不息,共出版发行了各类丛刊、丛书、全集、选集28种,计226部作品,另外还编辑发行了3种抗战期刊,据统计其中百分之九十的作品、总字数千万言以上是经巴金先生的手编辑出版的.  相似文献   

20.
贺玉兰 《出版广角》2015,(15):122-123
顾友仁先生所著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一书,是从传统文化融入的维度探讨思政教育创新路径的力作.全书论述了传统文化与我国思政教育创新的前提、背景、历程和使命,尤其对当代思政教育单一“政治性”的现状进行纠偏,从内化的高度提出了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历史使命,并勾勒了中国特色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一部具有很强学理性和启发性的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