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伤逝》这篇小说是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中唯一的一篇关于爱情题材的小说,而且是悲剧,但就其审美意义来说,它又超出了爱情悲剧的意义。在这里,鲁迅先生通过子君的爱情悲剧尖锐地涉及到当时一个广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即现代女性的解放问题。纵观“五四”以来的文学作品,许多作家都对这一问题很关注,有的甚至作为长期追求的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2.
《伤逝》是鲁迅的名篇,对子君与涓生的爱情悲剧,历来多有研究,但至今仍众说纷纭。考察《伤逝》的内容,子君一涓生二人爱情观的差异是这一爱情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伤逝》这篇小说是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中唯一的一篇关于爱情题材的小说,而且是悲剧,但就其审美意义来说,它又超出了爱情悲剧的意义。在这里,鲁迅先生通过子君的爱情悲剧尖锐地涉及到当时一个广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即现代女性的解放问题。纵观"五四"以  相似文献   

4.
《伤逝》中的主人公涓生、子君的爱情是悲剧性的,在这悲剧性的爱情中融入了鲁迅对“五四”时期个性解放运动的深入思考:爱情模式、家庭模式和双方的主观不足是造成悲剧的主客观原因,从而,让人们更清晰地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5.
章琴 《考试周刊》2013,(71):19-19
文章从《伤逝》中子君形象入手,从爱情中寻找“悲剧美”,从性格中分析“悲剧美”.从作品中总结“悲剧美”。子君形象,为鲁迅关于“悲剧”的定义作了形象的注释。在表现有价值的生命被毁灭的同时,描写比死亡更厉害的人物心灵的受残害。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旧制度吃人的本质,深刻表现了子君被摧残、被吞噬、被毁灭的过程。使子君形象呈现出了强烈浓重的悲剧美感色彩。  相似文献   

6.
朱玉红 《文教资料》2010,(15):10-11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一篇以爱情为主题的短篇小说。它讲述了“五四”时期两个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涓生和子君因相爱而结合,最终却以悲剧而结束,让读者不禁掩卷深思,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美好爱情的毁灭?作品以其巨大的思想穿透力和强烈的情感力量给读者展示了几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伤逝》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说,也可以说是唯一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描写的是两个觉醒的知识分子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故事。涓生和子君由自由恋爱而结合,但一年后又分离,子君忧郁而死,涓生也懊悔不已,可以说是一部悲剧。尤其是鲁迅先生在《伤逝》中塑造的子君形象,以其鲜明的人物性格和形象,在文学史上获得经久不衰的魅力。子君如此短暂的一生,孤独的悲剧结局,散发出的光芒却促人深省。  相似文献   

8.
《伤逝》是描写知识分子的作品,也是鲁迅小说中唯一描写男女爱情的作品。它通过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故事。一方面歌颂了他们争取婚姻自主,要求个性自由的反封建精神,一方面又批判了他们没有远大理想,反以“出走”为最终目的的短浅目光;  相似文献   

9.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关于爱情题材的作品。以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为主要内容,他们的爱情从最开始的深情吸引到最后生死离别的悲剧是鲁迅先生对爱情跨时代性的深度理解和展示,曾经在当时的社会引起极大的影响,现如今,同样能够引起人们思考、带给人们启示。  相似文献   

10.
《伤逝》是描写知识分子的作品,也是鲁迅小说中唯—描写男女爱情的作品。它通过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故事,一方面歌颂了他们争取婚姻自主,要求个性自由的反封建精神,一方面又批判了他们没有远大理想,反以“出走”为最终目的的短浅目光;深刻地揭示了青年男女要获得自由解放,首先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的作品《伤逝》描写了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有不同的原因。仅从女性视角分析来他们爱情的悲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女性依附于男性,视爱情为人生终极目标以及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  相似文献   

12.
《伤逝》是鲁迅一生唯一写过的一部探讨爱情婚姻的作品。两个自由相爱的年轻人并没有终成眷属,女主人公子君也为此而命丧黄泉。作者试图从男女爱情观的不同以及爱情中女性的独立精神等角度分析这场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鲁迅《伤逝》展示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代表子君和涓生在追求爱情自由道路上的不成熟及其引发的悲剧,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与范柳原处于战争年代的爱情投机,其看似幸福的结局里也隐藏着极大的悲剧因素。五四之后到20世纪40年代这一特定时期中,子君和流苏这两位文学史上富有代表性的女性,由于置身于强大的男性话语语境中,摆脱不了传统爱情观念的束缚和局限,尽管其不断努力于主体意识的觉醒,却有着走向苍凉归宿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伤逝》是鲁迅唯一一部爱情小说,整个故事以"涓生手记"的形式,从男主人公的视角讲述了这段爱情悲剧,而女主人公(也即这段爱情悲剧中的受害者)子君则成为了一个失语者。本文试图站在子君的立场上重新审视这段感情纠葛,从"五四"时代氛围下的熏陶者、贤惠温柔的合格家庭主妇、无爱人间死灭的魂灵三个方面为善良的子君展开辩护。  相似文献   

15.
《孔雀东南飞》是封建社会中一个典型的爱情悲剧,对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早有定论,但我觉得有重新探究的必要。什么是悲剧?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鲁迅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对自由幸福爱情的追求是“历史的必然要求”,是“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但在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的迫害之下,他们的这一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而致“毁灭”。因此,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典型的悲剧。那么,悲剧的原因何在?我这里先列举历年来研究的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16.
《伤逝》是鲁迅的唯一一篇爱情小说,描写的是“五四”时期一对知识青年的爱情悲剧。综观近年来的“伤逝》研究,笔者发现,大多是从叙述特征角度来探讨涓生作为叙述主体的虚伪性,对被剥夺了话语权的子君则更多抱以同情的态度。本文试从对子君形象的探讨中分析和解读以其为代表的“依附女性”。其实子君从未真正地觉醒和解放,她的人生是在依附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7.
悲剧中的人和人的悲剧──从子君的悲剧看现代妇女的解放张景华《伤逝》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作品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涓生、子君为了争取个人应有的生活和生存权利苦苦挣扎,结果又被生活吞噬的悲剧.它的审美意义在于不仅描写了主人公肉体的被毁灭...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小说《伤逝》历来有多种解读方法,大多都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来分析涓生和子君之间的悲剧,本文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来分析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子君对涓生的爱恋是出自于她潜意识中的恋父情结。但是涓生又不完全符合一个父亲的形象,他年轻而欠成熟,遇到问题只知逃避,这种不合父亲的形象阻碍了子君恋父情结的正常转移,子君只得离开涓生,回到她真正的父亲身边,这也是她的恋父情结的驱使,但是作为一名封建家长的父亲,压抑了子君的内心深处的恋父情结,使其不能得到正常的释放,最后,悲剧产生了。  相似文献   

19.
《伤逝》是暮爱情悲剧。从哲理的视角来分析,产生这幕悲剧的真正根源主要在于新的人生状态下出现的一种普遍的生存困境——“自由”与爱的二律背反;涓生与子君的爱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的,也是“自由”的产物;而又是“自由”最终瓦解了他们之间的爱,导致了他们感情的破裂和相互分手,酿成了生离死别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伤逝》和《沉沦》同为“五四”时代表现青年知识分子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的重要作品,带有作家强烈的自传色彩,但由于鲁迅和郁达夫各自独特的生活道路和创作个性,《伤逝》和《沉沦》在表现爱情这一共同主题的时候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鲁迅更多的是通过青年知识分子的爱情婚姻悲剧探索更为深广的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尤其是在混沌初开的社会氛围中新觉醒的知识女性的命运和悲剧,表现出忧愤深广的时代忧患。而浪漫主义作家郁达夫则在《沉沦》中尽情宣泄灵与肉的冲突,即性的要求和这一要求得不到满足的苦闷,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色彩。《伤逝》和《沉沦》分别体现了鲁迅和郁达夫在不同角度和层面所进行的人生、人性开掘,均具有惊世骇俗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