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尤其是农村小学,学生中口语环境污染成了通病。校园内经常出现粗话、脏话,真可谓出口成“脏”,这必然导致校园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
那薇 《下一代》2012,(4):14-19
“教育唯真,和美唯家”,把学校打造成一个温馨的家,相信是很多校长的梦想,也是我努力践行的“真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位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每一个家长都能收获教育的成果。让走进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在这所校园里,有一种力量在浸润自己,每一个人都那么舒展、快乐。”而这种力量,就是我要努力为之的“大气”所在。  相似文献   

3.
刘洪华 《山东教育》2011,(10):63-64
某日,我和几个老师到外地一所学校监考。这所学校硬件建设可谓一流。但校园墙壁上却有很多学生的“涂鸦”,大部分是同学之间相互谩骂、侮辱的词语.看上去不亚于大街上贴的“牛皮癣”。按说。学校的精神面貌、文明程度与学校的硬件有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走在大街上,我们常能听见有的学生骂脏话。他们在与人说话或是在公共汽车上谈天说地的时候脏话连篇,似乎已是习惯成自然。骂脏话是一种非常不文明的行为,尤其在公共场所,毫不顾忌地出口成“脏”,更是缺乏教养和文明的表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更应该讲究语言文明,最起码的要求是不说脏话,而较高层次的要求则是语言美。语言是人们心灵的镜子。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美丑。懂得语言美、讲究语言文明的人,往往给人以好感。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脏话连篇,举止粗俗,将来到了社会上怎么能得到信任和尊重,又怎么能做出一番事业呢?…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校园里,可以看到一种特殊的现象:当某个同学违犯校规校纪后,老师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说一句、两句没有反应,而超过两句后,就会引发受批评者的不满甚至反抗。有的当面大喊大叫、顶撞老师,有的甚至出口骂人,极不尊重老师。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校园三句横”现象。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呢?让我们从两例典型案例说起。  相似文献   

6.
时下,社会上都在流行着一种“展现自我个性”的表达方式——一出口就成“脏”。相当一部分人以此为“时髦”,似乎不赶一下“时髦”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矮人三分;不说一句脏话就觉得活得不够“潇洒”,就像是给祖宗十八代抹  相似文献   

7.
悦怡: 您好。 最近,我儿子的嘴巴突然变得不干净起来。虽不是出口成“脏”,可一不高兴脏话就会从他嘴巴里溜出来。为这事,我曾狠狠地训过他,他也保证以后不再说了。可前天晚上,他和他爸爸一起玩游戏,他爸爸不小心弄疼了他,他恼了,脏话又  相似文献   

8.
近来,我们在小学中实施了一项题目为“微笑教学”的课题研究,实验取得了良好效果。一、课题的提出当前,在小学里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学校欺负”行为,甚至有“校园伤害”现象。例如,师生冲突,教师谩骂、侮辱学生,教师对学生  相似文献   

9.
李雪贞 《班主任》2023,(12):41-42
<正>我新接手的班上有一名学生叫小D。刚开学一个月,他已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他对同学稍有不满便出口成“脏”,班上好几个女孩被他的污言秽语气哭了;和同学相处时,他不时会动手,如推搡拉扯等;甚至在课堂上被老师提醒时,他都要嘟嘟囔囔地低声骂老师。我曾与小D多次面谈,他透露他父亲在家里对他向来是非打即骂,脏话是父子间的口头禅,暴力沟通是家庭的常态。他妈妈虽不常打他,  相似文献   

10.
王倩 《辽宁教育》2003,(5):43-44
大凡从小学低年级教至高年级的语文教师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低年级时,小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踊跃,积极性较高;但随着年级的增高,特别是到了高年级,课堂往往就变得安静了,课堂成了教师和个别学生的“舞台”,更多的学生成了“观摩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相似文献   

11.
这个世界上抱怨“数学学不好”的人很多。那么为什么讨厌数学的人会如此之多呢?首先,教科书是学校教育学生的一种教育方法,而教科书又受到学问专家的严重影响。在学校教育中,数学是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将数学教科书交给学问专家制作,在某种意义上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这种表面上的理所当然,正是世界上诸多学生讨厌数学的一大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教育是准备的教育,是关键的教育.而目前在某些学校却出现了“学校教育冷淡、家庭教育升温”的现象:很多老师认为有了高质量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就可以喘一口气,可以“贪玩”一下了.本文探讨了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级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装备,“校园一卡通”逐步深入学校,并在学校的各种教学管理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好好发挥出“校园一卡通”的功用,仅仅作为一张用餐卡或借书卡在使用,其实“校园一卡通”在校园管理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在软硬件的配合下,可以说在校园中,只要使用一张“校园一卡通”就可以很好的完成在学校中管理、资源和服务。  相似文献   

14.
叶蕊  高洁 《班主任》2024,(3):58-61
<正>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有言行举止不文明的行为,这些行为在不同场合有不同表现,比如旅游时的乱写乱画、乘坐公共交通时的插队加塞、看完演唱会在场地中留下的一片狼藉等。学生言行举止不文明现象发生于学校之中,多表现为出口成“脏”、打架斗殴、公共场所高声喧哗等,当然还有一些恶劣行径,如校园欺凌、毁坏公物等。学生发生不文明行为后,教师或教育引导,或严惩追责,但依然会出现学生屡教不改、问题屡禁不止的情况。对此,需追本溯源、抽丝剥茧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当前学校教师中,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大大减少了,但学生还是经常会受到教师的谩骂、嘲笑与歧视。这其实是一种精神暴力,是一种比较隐蔽的暴力行为。校园精神暴力,是指教师凭借制度赋予的权威地位,采取侮辱性语言、歧视或孤立等方式,对学生的内在心理和精神世界实施惩罚和伤害。它会导致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和病态心理问题,进而造成学生人格尊严的丧  相似文献   

16.
作文课是我国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载体之一.大学阶段开设的是“写作课”或“应用写作课”.目的很明确:教学生写文章。然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作家、记者、新闻评论家等笔杆子,对这种“教”的经历并不深刻。这让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教师多少有几分尴尬。事实上。我们的学校教育并没有为社会职业岗位培养足够的笔杆子.众多企事业单位以极大的热情向社会寻觅笔杆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语文教师。应该多作一些反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我们大中小学的教室里,都张贴着学生守则。有的学校甚至还要求学生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但是,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守则几乎全是学生的义务。学生的权利呢?没有明文写出来。学生有没有权利?当然有,不仅有,还很多,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都有规定。那么,教室里为什么只贴着一张“学生义务书”,而没有一张“学生权利书”呢?  相似文献   

18.
现在,许多学校总是热衷于争创各级文明学校,在“文明校园”美丽的“高帽子”下,很多学校都制定了“文明戒律”,教室变成了“文明的禁闭室”,学校则蜕变成了“文明的监狱”。教师渐失了教育的艺术,渐失了教育中的诗意,最终使学校工作沦为平庸,失去特色。  相似文献   

19.
当前学校教师中,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是大大减少了,但学生还是经常会受到教师的谩骂、嘲笑与歧视。这其实是一种精神暴力,是一种比较隐蔽的暴力行为。如:“你就是贪玩,不是读书的料。”“某某样样都行,就你不行。”“你不可救药,无可挽救。”“没出息,笨猪,你什么时候才有长进。”殊不知,这样的侮辱性言辞会对未成年  相似文献   

20.
刘艳 《文学教育(上)》2008,(21):119-119
现在,不论是纸质媒体还是网络媒体,有关中学生的“负面新闻”并不鲜见,比如:谩骂老师和同学、破坏公物、不珍惜生命、沉溺于游戏等等。人们将其归结为中学生的责任心缺失。笔者认为,对于这种现象不能简单地进行定论,如若公众只是单单停留在对中学生责任心缺失的担忧上,其对整个事态的转变更是作用不大。媒体把这种现象公开出来,是告诉人们现在的学校教育还不完善,在中学生的培养方面还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