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导语战国诸子,好辩、善辩是时尚,而孟子尤以知言善辩著称。孟子在中国文学史、美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气"这一概念,并把"养气"和"知言"结合起来,形成了孟文刚柔相济而又析义极精的论辩艺术,充分表现了《孟子》散文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除《孟子》外,古代精彩的论辩文不胜枚举。综观这类文章,  相似文献   

2.
在论战中形成的论辩艺术——谈孟子辩术的形成及其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二方面对孟子的论辩艺术进行论述。一方面 ,从孟子当时所处的社会变革的大环境 ,分析了孟子论辩艺术的具体形成 ,说明了孟子“予岂好辩哉 ,予不得已也”的客观现实 ;另一方面 ,从《孟子》七篇中采撷若干史料分析孟子论辩方法的具体运用 ,说明孟子论辩艺术的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孟子》一书的论辩艺术前人多有论述 ,本文认为 ,孟子的“好辩”是为了推行自己的“仁政”主张 ,实现“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远大的抱负。孟子的论辩技巧十分高超 ,如引人入彀、层层进逼 ,以诡辩对诡辩的手法颇引人入胜。同时在论辩时善于使用形象、生动的比喻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4.
由于先秦诸子阐述不同学派的哲理和政治主张,所以他们的散文大都以论辩为主,属于哲理性散文,在众多的诸子散文中,就语言表达来说,尤以《孟子》、《庄子》、《韩非子》最为出色。《孟子》基本的形成结构与《论语》有很大不同,除少数篇章保留了简短的语录体外,基本上采取了对问的形式;而对问又多是辩难性质,少数为应答性质——其中都有一些长篇构造。还有些章节表面上是专题言论,实际上却已属正面阐述某种观点的论文。因此,《孟子》散文语言具有一些显著特点:其一,富有雄辩的力量。孟子以“好辩”著称,其实,他不只是好辩,而且善辩。对他所接触…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括论述了《孟子》论辩艺术的几个主要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孟子的“仁政”、“王道”思想,及《孟子》散文深刻的思想性和突出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6.
孟子"好辩"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一书的论辨艺术前人多有论述,本认为,孟子的“好辩”是为了推行自己的“仁政”主张,实现“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远大抱负,孟子的论辨技巧十分高超,如引人入毅,层层进逼,以诡辩对谵辩的手法颇引人入胜。同时在论辩时善于使用形象、生动的比喻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7.
孟子是战国时代的散文大家,也是一位有名的雄辩家.其门人公子都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孟子回答:“我岂好辩哉?不得已也!”,郭沫若在《苟子的批判》(《十批判书》)中说:“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肆,苟文的浑厚,韩文的峻峭.单拿文章来讲,实在各有千秋。”孟子的雄辩才能.犀利的笔锋。由此可见一斑。[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孟子是战国时代技压群雄的论辩大师,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天才的雄辩家。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最突出的特征,其论辩技巧主要有避其锋芒术、欲擒故纵术、引君入縠术、比附说理术、层层追问术、铺陈排比术等,可谓集先秦论辩艺术之大成。  相似文献   

9.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先哲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选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必修本第五册第六单元)中留给后人的醒世名言。该文记述了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次谈话,阐述了他“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文章汪洋恣肆的行文风格,缜密谨严的行文结构,长于譬喻的艺术手法,锐不可当的磅礴气势。晓畅而寓意深远的论辩语言,其独具个性的论证艺术,无不展示着孟子散文长于思辩、震憾人心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孟子》共分七篇,二百六十章(也有分为二百六十一章或二百五十八章的)。其中篇幅较长,能够代表孟子学术思想和散文风格的,都是“具有个性的对话体的论辩文字”(胡念贻《先秦文学论集》247页)。这部分约占全书总章数的五分之二;那些由孟子个人单独发议  相似文献   

11.
1.温故知新,延伸拓展。初中阶段,学生学过孟子的一些文章,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对于孟子的仁政思想、王道主张以及孟子语录体散文的语言风格、论辩技巧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教学此文,可引导学生新旧对接,生发联系,加深对孟子政治思想的理解,对孟子论辩艺术的把握。  相似文献   

12.
浅论《孟子》的论辩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部散文集。孟子是我国战国时代的一位杰出的雄辩家,以好辩著称,所以具有雄辩力量是其文章最突出的特色。 《孟子》中的文章,不管是论辩性的,还是陈说性的,都灌注一种不可阻遏的气势,或居高临下,咄咄逼人,或充畅条达,意盛理足。苏洵称“其锋不可犯”,苏辙称其“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这一点,为诸子作品皆所不及。《孟子》文章的这种气势是由作者的主体精神和采用的语言表达形式相融合而形成的。孟子自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气”,是其人格自信和自尊、理论自信和自负的个性气质化  相似文献   

13.
论孟子的论辩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历来以“好辩”、“善辩”著称。论辩与战争有某种相似之处,也有战略、战术的问题。孟子“善辩”并不只是具体的战术问题,更是宏观的战略问题。孟子论辩与兵家论兵有许多相似之处。他强调以“仁义”为核心的道义原则的绝对意义,主张“养气”、“知言”的心战理论,注意有针对性地策划战术和积极主动地把握战机。  相似文献   

14.
由《论语》的语录体散文发展到《孟子》的论辩性散文,这一文学上的重大突破,带来了语言运用的重大突破。其一是《论语》的“微言大义”笔法进步到《孟子》的大量变异语言的运用;其二是从《论语》敦厚概括的语言风格进步到《孟子》激越、犀利的雄辩语言,这种语言与文学的共振,一方面源于汉语的人文性,一方面原于汉语的整体性、弹性。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随着经学的式微,诸子学勃兴,作为儒家重要经典的《孟子》得到了多学科多领域的广泛研究,文学研究是其中之一。纵观百年《孟子》文学研究,就散文艺术而言,研究者主要从宏观上对《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特色及其修辞技巧的运用、气势风格、文章的逻辑性及其文体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或是从其文学性、思想性、政治性上加以阐发,成果颇丰,但亦有缺憾。本文尝试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孟子》散文论辩艺术方面加以专章论述,以期探讨新的研究路向,对进一步细化《孟子》乃至先秦诸子散文艺术研究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部散文集,集中体现了孟子的学术思想和高超的论辩艺术,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孟子散文的论辩艺术主要表现在主体风格和表达形式两方面,其散文中的民本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多方面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庄暴见孟子》节迭自《孟子·梁惠王》,题目是抽取了原文第一句。通过孟子与齐宣王关于“好乐”的谈话,反映了孟子“与民同乐”的仁政思想和高超的论辩艺术。文章开头先用庄暴见孟子一事作为引子。齐王向庄暴  相似文献   

18.
孟子是以“好辩”著称的,他善于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辩论,或借题发挥,或因势利导。其文气势磅礴,逻辑严谨,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有极大的说服力,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是对话体论辩文,体现了孟子论辩之术的众多高超之处。一、抑扬兼施,诱导启发。文章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针对梁惠王因施小恩小惠与百姓而矜功自得的心理,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为喻,使梁惠王认识到自己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生计问题,否定了其盲目自大心理,这是抑”。同时,针对其渴望使民加多,希望得民众拥护的心理,孟子又给以肯定和勉励,使得谈话能得以进行下去,然后…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篇。孟子姓孟名轲,是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战国中期,他以散文家、语言家和雄辩家著称于世。他遗留下来的七篇散文,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就艺术性而言,最突出的又是论辩艺术。所谓论辩艺术,就是语言的逻辑艺术。孟子那高超的论辩艺术,是在不断驳诘危害儒道的异己学派和游说列国诸侯舍霸图王的斗争实践中锻炼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这是我国古代著名理论家刘勰对孟子的高度评价;郭沫若在他的《十批判书》中称孟子是"以好辩而受非难的人":这些评论都证明了——"亚圣辩才冠古今"。孟子以其独特的论辩方式彰显了他作为雄辩家的气魄,其高超的论辩能力和技巧在诸子百家中独树一帜。辩论是一种学问,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文化。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